平安朝是藤原氏家的天下,而且也确平安无事地渡过了几百年时光。但是,随着皇室和藤原氏之间斗争的加剧,新兴的武士集团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由于天皇权威的下降,以及长期居住在京城公卿官僚阶级与乡土领主的分离,日本的王朝体制趋于崩溃,地方政治陷入混乱。地方领主们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而建立起庄园的制度,采用自己的武装维护领地的治安。这些庄园主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豪族,进而形成了武士阶级,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就连朝廷委任的当地国司,也不得不依靠他们的力量。当朝廷与藤原一族认识到了武士的强大力量,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维持均衡的局面,便把武士中的代表者召回京城任职,并加以笼络。
新生武士集团中,以源氏和平氏的威信为最著。
寺院和神社的庄园组织自己的“僧兵”,也加入红尘的纷争之中。僧兵借助神佛的威势,予取予夺,甚至和武士集团一起,介入到对抗朝廷的权力之争中去。地方政权为了维护秩序,也着手武装自己,网罗地方豪族组成地方武装,称为郎党。贵族们不敌僧兵的横暴,只好依靠武士的力量,在这种种因素的刺激下,武士获得进入中央政界的机会。
武士出现后,逐渐从分散走向集中,聚集在一地区最强大豪强贵族的旗下,形成武士集团。武士集团的结合有家族和宗主两种关系,都是以严格纪律和绝对服从为第一要务,渐渐形成了尽忠、献身等所谓“武士道精神”的伦理观念。
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源氏和平氏两大家庭之下。
源氏和平氏都是皇族之后。
源氏起源于814年,嵯峨天皇向诸皇子的赐姓,称源朝臣。自此之后,从淳和到三条的14代天皇都相继向子孙赐姓源氏。诸多源氏中以清和源氏最著名,这一支源氏始于961年清和天皇的孙子源经基,长期以关西为基地。
平氏也是皇族的赐姓,有桓武、仁明、文德、光孝等四支平氏家族。其中桓武平氏势力最强,其始祖起源于恒武天皇曾孙高望王,世代居住在关东地区。
第一百十五章 地狱边缘
日本自平安时代初期形成六十六国二岛的行政区划,直至幕末无变化。六十六国二岛共分为五畿七道,分别是:
畿内五国(五畿):大和、山城、摄津、河内、和泉;
东海道十五国: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上总、下总、安房、常陆;
东山道八国:近江、美浓、飞、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
北陆道七国:若狭、越前、加贺、能登、越中、越后、佐渡;
山阴道八国: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山阳道八国:播磨、美作、备前、备中、备后、安艺、周防、长门;
南海道六国:纪伊、淡路、阿波、?{岐、伊豫、土佐;
西海道九国二岛: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肥后、日向、萨摩、大隅、壹岐岛、对马岛。
有时候,也根据中国的习惯而称各国为州,如甲斐为甲州,远江为远州,纪伊为纪州等,故西海道九国合称九州。相应,各国的国守,谓之曰太守。另外,陆奥、出羽地方为“东北;山阴、山阳两道为““中国”(这是相对京都、奈良的距离远近而言,六十六国各有远、中、近之分,如九州诸国就属于远国,但通常““中国地方”仅指山阴、山阳两道;同时也有“日本国中部之意,因为古代奥羽的大片土地还是虾夷人的居住区);京都、大坂地方为““关西”;箱根(在伊豆与相模的交界处)以东的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上野、下野八国地方为“关东”,““关东管领”职,名义上管领的就是这些地方(外加甲斐、伊豆)。
各国的政厅(国衙)所在地称为国府或府中,府中所建的城堡自然就是府中城。这种公家政治时代的产物直到战国时代仍有遗留,其实骏府就是骏河府中的简称,同样甲府城也就是甲斐府中城。
现实的日本政治,由四种相对独立的势力所左右着,这就是:
日本皇室、外戚藤源氏、关西源氏以及关东平氏。
当然了,由于旧有的政治均势被打破,新的平衡还没有建立起来,各种势力拼着命想要在这场角逐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于是,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战争,就在整个日本列岛范围内如火如荼展开了。
现在的日本列岛,被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战火所笼罩!
而八重喜太担的城堡争夺战,就是日本列岛之内各种大大小小战争中的一个了。
战争的最终结果,大概,一般来说,就是某个获胜的一方取得了资源的控制权。而这些资源,无外乎就是土地和所谓的“贱民”了。
八重喜太担的城堡位置相当独特。这座城堡是西海道九国二岛之一的筑前国(现日本福冈县一部分)国府所在地。
其实,目前的西海道九国二岛,上面所谓的关西源氏以及关东平氏的势力还没有渗透进来。这里主要是日本皇室和外戚藤源氏的势力范围。
筑前国的国司(行政首脑)是皇室下派的,名字叫做上杉谦行,是鸟羽上皇的二女儿恂子的相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