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衡太冲了过去,一把薅住老鸨的脖领子:“你们家是不是有三个男人来过?一个年轻人,一个胖子,一个教书先生……”
老鸨见林衡太长相凶恶,手脚粗鲁,连忙低声说:“是是是,是有这么三个人……”
林衡太心中一喜:“他们还在这里?”
“走了,刚走不大会工夫……对拉,你们没有碰头吗?他们三个也是被你们军爷带走的……”老鸨子嘴角流着血水,含糊不清地说着。
那统制官一听,上去又给了老鸨子一个大嘴巴:“什么?你说什么?我们禁军敢把王爷……”林衡太伸手推了那军官一下,制止了他泄露王爷行踪。
林衡太接着问:“他们是被禁军带走的,一共多少人?向什么方向走的?走多长时间了?”
那老鸨低声哭泣着:“那些人有三十几个……向西去了,走了大概……不到半个时辰……”
林衡太听说那些人带着王爷走了将近半个时辰,急得站在原地只跺脚。
吴金奴见事情不妙,也吓得咿咿哭了起来。
第二十七章 苟且偷安
靖康元年二月十六日。早朝已罢。
宋皇钦宗没有按照惯例先行退朝,而是坐在龙椅上向诸位大臣挥了挥手,示意让他们先退下。
看着那些大臣鱼贯涌出朝廷,钦宗忍不住想大声笑出来。
金军斡离不所率领的东路入侵军已经从汴梁城下狼狈撤退,粘没喝的西路入侵军被牢牢牵制在太原城下,动弹不得。
三天前,姚古、种师中和折彦质率领三路勤王大军救援都城汴梁,共有精锐禁军十五万人,就驻扎在都城之外,而李刚竟然上书建议姚古等勤王大军乘势进军,追击业已撤退的斡离不率领的金军。
钦宗叹息了一声。继续坐在那里。
多亏张邦昌阻拦。
“官家!斡离不所率部队并不是被击败而被迫逃跑撤退的,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一旦此时命令勤王军队对其追杀,必要激起金人恼怒,返回进攻汴梁!而各路勤王军队远途而至,多为疲惫之师,此时命令他们追击金军,金人必会以逸待劳,击败我军,而到那时,金人又将兵临城下,责我背盟,到那时,我们就是请求讲和,金人答应不答应就不好说了,那种状况,则都城危矣!!!”张邦昌言辞激烈地侃侃而谈,说的头头是道。
钦宗闻听少宰张邦昌的言辞,连连点头,大觉有理。
那厢,李刚又忍不住出班鞠躬,张口欲说,但钦宗向他摆了摆手:“李爱卿欲雪国耻的心情朕能理解。但是,此刻出兵追击敌人,必为敌人所败,又落下背盟的口实,为今之计,须得仔细商议,今后与金人对峙,是战为好,还是以和为好……”
李刚见皇上如此说,一时之间没有想出更好的建议说服皇上,只得退下暗自生气,但内心总觉得此时不出兵追杀金人,消灭其有生力量,则错过此次机会,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李刚在底下长嘘短叹起来。
张邦昌见皇上采纳了自己的建议,暗自洋洋得意起来,偷眼瞄了瞄李刚,心中暗想:亏得我及时制止,不然的话,大帅斡离不的六万人就会被消灭在黄河岸边了……
这时,御史中丞吕好问进谏道:“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而来,当速讲求军备,毋再贻误。”
钦宗用手抚摩着右案头的那柄玉石如意,仔细考虑了一下,看着吕好问:“卿家所言也对,但为今之计,最首要的是大赦天下,惩处奸佞,消除弊政,以求复兴……”
那些平时郁郁不得志的大臣见钦宗如此说,大喜过望,暗想,惩处奸佞,是啊,那些奸佞被罢官了,我们这些就有希望得到……
于是,大家纷纷对那些所谓的奸佞进行了揭发检举,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宰李邦彦,多数言官强烈弹劾于他,钦宗见大家意见一致,当厅颁昭,罢免太宰李邦彦,左迁其为邓州知州,即刻赴任。
朝廷上赞扬声一片,大夸皇上圣明!
钦宗更加洋洋得意,紧接着一高兴,有开始对所谓的有功官员加官进爵。
任命张邦昌为太宰,
任命吴敏为少宰,
李纲知枢密院事,
耿南仲为尚书左丞,
李棁为尚书右丞,
其他任命不再一一赘述……
张邦昌又出班鞠躬:“官家,金敌人已退,那么,各路勤王之军……”
“好了好了,就让他们仍然返回原来的镇所,没有上命,不得进京!!!”钦宗有些累了,说起话来也显得很是不耐烦。
张邦昌心中又是一喜,那颗替金军统帅斡离不悬着的心脏,此时安然落下,不禁长长出了一口臭气。
钦宗见大臣们的身影消失在朝门之外,心情依然无法平静。他在考虑,那个……老头子……徽宗要不要马上迎接还朝???老头子会不会反悔……会不会复辟……
想到太上皇复辟,钦宗猛地打了个冷战。
这时,一个执事太监匆匆走到他跟前,小声在钦宗耳旁说了些什么。
钦宗闻听,楞住了:“失踪了?怎么可能?消息确切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