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华文羽终于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皇上让自己带人调查各地名门望族了。如果这些地方上的名门望族长期鱼肉乡民,那么百姓记恨的不光是他们还有不作为的朝廷。而朝廷官员长期被挟持也会导致政令不畅,甚至政令不出京城。
“郑卫两家在京为官的子弟应该知道前天的事情了吧?”
“应该知道了,不过目前似乎已经平息了,他们应该不会出面干涉了。”
“这样,你明天带人去衙门先将郑家的人全部押到锦衣卫开封所审讯。完了你带着腰牌和朕的旨意去河南总兵严成那里调两千兵马过来,悄悄的屯聚城外,然后后天带锦衣卫开始将卫家围了。”
“那郑家呢?”
“围了卫家之后就将郑家的犯人先放回去。”
“皇上这是要?”
“郑卫两家虽然几十年不想敌视,但一旦出了大事两家合作都十分顺畅。为何,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保。知道死掐对两家都不利。一旦你放了郑家的人,围了卫家,就放话出去,是郑家检举来的卫家。这样一来,卫家为求自保,说不定来个鱼死网破,和盘托出。”
“妙哉,微臣也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前一天还在大街上打个你死我活的郑卫两家一夜之间就成了一个人似的。正愁没地方下手呢。”
“这样一来得到的情报绝对比你们锦衣卫调查的还要详尽,两家的一些恶行劣迹一定会暴露无遗。不过你也别高兴太早,开封所一共才五十多锦衣卫,卫家不一定怕你。所以先去调兵以防万一。如果卫家上当,就依样画葫芦,将郑家的罪名公布出来,说是卫家检举有功……”
“那开封府那边?”
“马明宇胆子再大也是朝廷命官,你办案,他只有看的份,至多通风报信。也许马明宇只是迫于无奈,在行政上不作为,被挟持而已,当然如果他死心踏地的帮着郑卫两家,那就连他一起收拾了。”
“微臣明白了。”
“叫他们几个也多留点心,跟朕出来一趟好歹也立点功回京。”
“皇上真是英名盖世,微臣替他们几个人谢谢皇上隆恩。”
次日,华文羽来到知府衙门,马明宇依旧满脸笑容。
“马大人,听说那几个人活了?”
“是啊,华大人,据说当时由于人太多,可能是晕过去了,他们还误以为断气了,后半夜又都醒过来了。这年轻人打架下手狠,加上人又多,容易窒息啊。”
“话虽如此,你还是要派人前往两家验证啊。这是你得亲自去办!”
“那是肯定的,大人就算不吩咐,小官也是这样打算的。”
“另外,既然本官知晓了这是,按照章程,我得带些人犯回锦衣卫审讯,就让姜大人将郑家那几个人犯押往开封所吧。”
“大人,他们几个已经知错了,还望大人……”
“我知道,这不过是章程问题,马大人请放心,也请转告两位宗主。既然没有死人,这是还是你们开封知府衙门做主。”
“下官明白,下官这就让姜大人押着送到开封所去。”
马明宇只当华文羽欢喜的接受了郑卫两家的银票,不打算管这事了,既然说走走过场,他当然乐意配合。而郑云峰和卫雨皓很快就从马明宇派去的人那里得知了情况。两人长舒一口气,看来这银票还是管用,既然案子还归开封府管,那就等于说两家都没事了,顶多就是再花点钱准备安抚下死伤者家属了。
……
郑之晴也早从衙役那里得知了外面的情况,听说让他去锦衣卫所走走过场,倒也十分配合。
但是等他来到锦衣卫所在地时,就傻眼了。
他平时只是听说锦衣卫以酷刑著名。但是像他这样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一般是不用担心的。没想到已经卫所,就让他开眼了。
话说锦衣卫按照皇帝的意思私下打探军情民意,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当地的官吏也不敢随便过问他们的事情。只要流露出对他们的不满,都有可能被抓去受刑,而一旦被特务们抓去,那就是九死一生,最轻也要落个残疾的下场。
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十八套,什么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等都包括其内。其中有一项刑罚叫做“杖刑”,特务对于“杖刑”的执行非常有讲究,对一般的犯人行刑官只说“打着问”,意思是不必太重;要求打重一些的,就说“着实打着问”;要求狠狠打,不论死活的就说“好生着实打着问”。一般来说,只要犯人被抓进来,十八种刑具都要受过一遍。
和锦衣卫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刑法,叫“廷杖”,即殿廷上杖责进谏触怒或有过失的大臣,以提高皇帝的威权。洪武年间,公侯如朱亮祖,大僚如工部尚书薛祥等,都是受廷杖致死的。相对于杖刑、夹棍等刑罚,厂卫不常使用的几大酷刑可就令世人不寒而栗,在几大酷刑中,刷洗、油煎、灌毒药、站重枷能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生不如死。
【刷洗】就是将犯人脱光衣服按在铁床上,用滚烫的开水浇在犯人的身上,然后趁热用钉满铁钉的铁刷子在烫过的部位用力刷洗,刷到露出白骨,最后直到犯人死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