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队的规模每支贸易队不得低于一万料的排水量,贸易船只可以先行使用以前的贸易队船只,新型的贸易商船安排在广州生产,每船配备一门武装大炮和十杆步枪。每个舰队配锦衣卫五名、监察御史台御史三名。
今后贸易队的数量和编制由海贸部拟定。务必发挥资金和船只优势,增加朝廷收入。真正的靠海养海的目的能不能实现,贸易队的成绩只得期待。”
对于成立专门的贸易部门,其实朱显波早就跟这些警官们打过招呼,成立东印度公司当初的想法就是利用公司模式大力发展该区域的贸易,如今南亚海域基本平定,组建三支差不多分量的贸易队,相当于国家投资三个公司运作。
当然组建一个新的部门和选出三个贸易队的指挥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这一次,朱显波让大家感到了意外,因为每一个舰队的总指挥都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久经海浪的海军将才,而是朱朝阳推荐的三名大太监。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朱显波意识到,虽然历朝历代有无数阉党乱政,但是总体上,其实阉党对于皇室的忠诚度最高。因为他们没有家族背景的支持,要依附皇权之上,因此阉党可能会乱政,但是绝对不会反政,这也许就是先祖们信任郑和的原因所在吧。
对于这样一个安排,郑泰心中其实也深感安慰,等于郑氏对明廷的效忠得到了认可。自己贵为一部长官,自然要更加努力替君分忧。
当然朱显波也不担心这些太监的控制能力,在后宫这个大染缸出来的人才,对付几个渔民和海军将士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有郑泰能够摆平他那些部下,三支、五支贸易队都会陆续建立起来。
当然朱显波最主要的不是担心这些贸易队赚不到钱,而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清一色的外行领导内行,刚开始是会有问题,但是随着队伍的磨合,这样的队伍内部集体腐化的可能性也许是最低的。
尤其是三个指挥官,他们需要的财富远没有普通的家族人家出身的官员需要的多。喂饱一头羊比一头象,剩下的东西肯定有区别。
当然朱显波还有另外一个意图,就是希望文武百官们知道政局的平衡性。不管你什么流派,也不管改革进行到哪一步,皇室维持权力的均衡贯穿始终。
而朱朝阳在文武百官中的地位又得到了巩固,当然今后宫中的宫女和太监们看他的颜色可能都会两样了。
安排好外贸部的事情,朱显波又将工商司从户部独立,成立专门类似于工商税务一体化的专业部门,专门负责管辖本土各类工矿企业和贸易船队的登记、管理和缴税事宜。
总之一切都以发展经济和完善制度为基础。
一个月后工商部也正式成立,肩负扶持工商业的发展和赋税的征收工作。
安排好预算和两个新建部门的人事的人事工走后,朱显波又开始加大各部门的工作督查。
张蕾也从庐山返回,中途还转到去了趟华山,一无所获。
回京京城的张蕾找朱显波交了几顿公粮算是暂时安静下来。
而让朱显波担心的事情还是不少,西伯利亚的边界线上经常会遭到俄罗斯人的骚扰。很显然,在没有了大明这个劲敌的威胁之后,沙皇对于东部领土的控制还不是不够强悍。
好在镇守西伯利亚的是吴三桂,朱显波给他的核心任务就是沿贝加尔湖发展城市群落,将农田和城镇连篇,构成一条防御线。在此之西,派出巡逻不多和那些企图捣乱的俄罗斯刁民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只要不让他们在边境线长期定居,西伯利亚就是安全的。
大致上各部政务督促一轮之后,朱显波继续找来朱朝阳。
“明年开始实行严格的轮换制度,包括各行省布政使和总兵,最低四年一次大轮换。不允许同一官员在相邻的两个省份连任。”朱显波不是不信任自己的臣子,而是不想给臣子们犯错误的机会。“对于那些总督,比如新疆和西伯利亚等特殊省份,采取特殊办法。”
“父皇,儿臣以为三大舰队指挥应该和当地港口的行政长官分离,舰队支单纯负责攻伐和海上巡防,港口的管理和建设应该交给文官去做。”
“嗯,这个可以考虑,只是战时节制问题,舰队的补给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你先物色一批文官,送到海军去锻炼锻炼。最终还是要将我们大明控制的贸易线上的港口好好建设起来。”
其实朱显波在南亚的时候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大明的攻伐速度过快,治理恩彩明显跟不上,而且各个港口之间的发展也必须做出选择。
不是所有的港口都能建设造船厂,有些港口甚至连商船都不能造。
时间过得很快,波斯也有消息传来,伍丁终于被波斯王室承认,大祭司的继承人给予正名。不过其中的故事也远非朱显波能想象。
波斯王室和大祭司家族共同打造了一个奇迹。
一个大明皇上从荷兰军营中救出露西亚的奇迹,当然这位皇上简装带上随从吃了不少苦头,救出露西亚之后,几人又在躲避战火的道路上滞留数日,后来回到了赫姆兹刚。
露西亚与大明皇上日久生情,产生了感情,才有了露西亚怀孕的事实。而且露西亚向家族和皇室起誓,等产下孩子后悉心抚养,终生不再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