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年亨利二世·德·波旁去世,路易二世·德·波旁继承了亲王称号。他的政治生涯与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投石党运动(“福隆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孔代的赫赫军功使他成为法国贵族的首领,这些贵族对黎塞留的继承人、年幼的国王路易十四的首相马萨林削弱贵族权力、扩大王室实权的政策十分不满。在马萨林执政时期,孔代又参加了在低地国家的一些战役。
1648年8月,在法院福隆德的关键时期,法国摄政奥地利的安娜(路易十四之母)下令逮捕高等法院的领袖皮埃尔·布鲁塞尔等3人。此举引起民众极度愤怒,8月26日,巴黎发生市民起义,王室与马萨林被迫出逃。9月,奥地利的安娜紧急召回孔代,希望获取他对王室和马萨林政府的支持。孔代十分勉强地同意了这个要求,并在犹豫再三后领导了围攻巴黎的军队。
在法院福隆德结束之后不久,路易二世·德·波旁与王室和马萨林决裂。他的高傲和野心使他非常不受奥地利的安娜欢迎;在安娜的授意之下,1650年1月18日政府逮捕了路易二世·德·波旁及他的主要追随者孔蒂亲王(路易的弟弟)和隆格维尔公爵。
孔代的其他支持者,包括蒂雷纳等人成功出逃。出逃的贵族领袖们积极策划营救亲王等人,他们实际已经开始造反,从而拉开了亲王福隆德的序幕。
王室和前法院福隆德成员被迫联合反对孔代,混乱的内战即将开始。
尽管这一次他难以获得人们的支持,但是可以获得西班牙和英国王室的支持,当然还有来自东方大明的支持。朱显波可不想错过这次机会,连忙从赫姆兹派遣使者带着信函和钱财分别前往西班牙、法国和英国。
这一次朱显波要学习美国佬在利比亚对付卡扎菲的那一招。只要是反对派,只要能够制造混乱和分裂,大明就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总之越乱越好,拖住法国,四国反明联盟就少了四分之一,也许还能制造出更大的混乱也不一定。
当然如果这位大孔代愿意抛弃成见,转而与大明联盟共同对付荷兰,那那座法国国王,朱显波也乐意。
第四百二十七章 美丽的伊斯坦布尔
经过三个月不分昼夜的奋战,特拉维夫第一个造船厂,或者说造船作坊终于建造出了一艘符合朱显波要求的式型帆船。帆船有五个货物舱,两个物资仓库,没有装备型火炮,而是在船头装备了一门小型火炮。这是在表明身份,这是一艘典型的商船。
朱显波给帆船起名华昌号,是为了表彰张蕾的功绩,也是为了纪念传说的李华梅。
朱显波想好了,现在大明的国内政务就交给朱朝阳和周涛处理,万一自己真出事了,就当自己从来没穿越过。而自己带着柳春燕在地海周边城市彻底的当一回商人,当然主要是为了搜集大量的一手情报和借机行刺一些对大明的王室政要。顺便再检查下派驻各国的锦衣卫的工作情况。
至于当商人,这难不倒朱显波。有柳春燕这个英语十分流利的翻译,一看就像个长期旅居欧洲的人。
而商船倒卖的货物朱显波也想好了,从贝鲁特收集名贵木材,然后去伊斯塔布尔换取硫磺和古董,再折回雅典换成橄榄油、葡萄干和绘画、雕刻,威尼斯有美味葡萄酒、天鹅绒、水晶,然后去热那亚换成乳酪和甲胄,最后到马赛换成金银,再买点臧红花。一圈捣鼓下来,一艘型帆船赚个十万八万的活动经费应该没问题。
而且一旦和当地交易所的商人经常联系上,就不会有人怀疑他的身份。
当然船上不能全是国人,所以朱显波又向波斯王室借了一些侍卫。准备在沿途再召集一些当地航海名士。
一切准备妥当,朱显波新的海上冒险历程就这样开始了。
……
海岸线已经在视野里隐隐闪现,大陆的轮廓再一次出现在大家惊喜的眼神里。朱显波把华昌号的第一个目的地选在了伊斯坦布尔,在漫长的历史,伊斯坦布尔曾经是罗马帝国(330–395)、拜占庭帝国(395–1204,1261–1453)、拉丁帝国(1204–1261)、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位处东西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明的陆上交通线达个世纪之久。这里基本上算是波斯民众和欧洲人以及斯拉夫人,还有俄罗斯人和东方的国人交汇的心点,对于突然出现的国人不会那么排斥。
这里附近马尔马拉海更是一个绝顶重要的区域。东北端经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通黑海,西南经达达尼尔海峡通爱琴海地海大西洋,其余的水域都被奥斯曼帝国包围,是黑海到地海到大西洋的必经之路。
这里还是欧洲、亚洲的天然分界线,这样的地理位置谁不眼红?!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学上分属黑海海峡。如果没有了马尔马拉海,黑海就成其不了海,而只是一个湖泊了。当然这里有大量朱显波需要的情报。
二十来天的乘风破浪,所有人的脸色已经被海风吹拂得泛着一层幽蓝的光泽,这实际上是缺乏维生素的表现。地海地处赤道附近,全年平均温度和云南的昆明差不多不久,大海上开始弥漫着一层茫茫雾气,前方略有灯塔微弱的光芒在星星闪耀,于是,刚刚模糊的海岸线又隐去了。
“龙哥,不知道为什么的心总有些安不下来……”柳春燕在旁边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