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的话,从我们见面的第一天起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这两年半我们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你的功劳有目共睹啊。”侍从从他的手中接过毛笔。
“这都是委员长的栽培。”何俊才赶紧双腿一并行了一个军礼,两年多的时间,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人了,无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做官方面都成熟了许多。
“来坐,给我讲讲你在外面视察的情况。”蒋介石亲切地招呼何俊才在沙发上入座,侍从端来两杯盖碗茶。闻着气味,恐怕是上好的碧螺春吧。
“委员长,我这次主要视察的空军旗下的各个军工厂。现在发展势头不错,我们很快就会拥有一种新型的战斗机,对日寇的空中优势将长期保持下去。”何俊才坐直身子汇报说。
“那我就放心了。从你主持空军以来,似乎我从来没有担心过了。”蒋介石高兴地说,一大早就听到一个好消息的确值得高兴。“鹏飞对当前的战事有何看法?”蒋介石屏退左右,注视着何俊才的眼睛,然后问到。
“委员长,前期的布局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该我国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日寇占领的我们的土地,需要夺回来。空军您不用担心,但是应该让军委会尽快制定反攻计划,陆军的事情我并不懂,但是我知道一定要提早做好准备。现在国民政府和军委会的一部分人似乎希望由美国来解决日本,而中国坐收渔利,历史上的进程的确是这样。但是这对委员长和对中国都是不利的,因为这是委员长建立不世功勋、树立威望的好机会,同时也是中国腾飞的机会,只有让人尊敬的国家才会在世界上有话语权。”何俊才说到。
蒋介石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担心的是另外一个事情:“鹏飞,我知道你对政治并不精通,但是如果我们出全力去打击日本人,会不会使得自己的实力被削弱,而让某些势力坐收渔翁之利呢?”
“这点委员长其实不用担心,目前我国民**军缺少的是大仗恶仗的锻炼。现在美援源源不断地从缅甸进入我国,如果能组织一两次大型的战役,收复失地的话,不仅不会削弱自己的实力,反而能提升国民**军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同时也锻炼了队伍。只有经过这样的锻炼后,各个战区的散兵游勇才能整合成三个新编集团军那样的精锐力量。”何俊才解释到。
“恩,很不错,你说得很有道理。现在几个战区的地方力量太强大了,是应该考虑整合了。”蒋介石理解到了另外一个层面,他陷入了沉思。
“如果要开始反攻,鹏飞觉得那个地方比较好呢?”蒋介石问。
“对于战局我不太清楚,或许何(应钦)参谋总长和白(崇禧)副参谋总长比我更加清楚。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选择河南,因为这是连接华北和华中敌军的关键地带,数条重要的交通要道通过这里,只要我们将河南重新夺回,就会切断他们的联系,到时候他们只能依靠海运。而且河南刚刚经过大灾,日军和伪军在这里的力量也被削弱了,正好方便我们动手。”何俊才说。
“河南啊,那是汤恩伯的地方,我想想”蒋介石闭上眼睛思考中,“此事另行在军委会商议吧。九江一役非常的成功,要是果然能拿下河南,那光复就有望了”
“这都得益于委员长的运筹帷幄,指导有方”何俊才回答道。
第二卷风起云涌 第两百七十五章 新年的祭奠
“走,陪我到外面散散步去。”蒋介石站起身对何俊才说。何俊才赶忙起身,从侍从手中接过蒋介石的外衣,帮助他披上。
“瑞雪兆丰年,想不到这‘火炉’重庆也会下雪,真是怀恋南京的冬天啊。”蒋介石在庭院中一边慢慢地走一边说到。这个时候道路上的雪已经开始消融,树枝上也开始挂上冰棱子。放弃首都已经有5年的时间,蒋介石都快记不得南京的情况了。
“这预示着我们今年将在委员长的带领下取得更大的成就。”何俊才稍微落后蒋介石一步,回答到。
“鹏飞,你的孩子快要出生了吧?”蒋介石突然问到。
“是的,应该就在春节前后。”何俊才不知道蒋介石为何突发此问,之前宋美龄就已经去探望过他们。
“你神奇地来到这个世界,我有时候会感觉到那么虚幻,仿佛就像在梦中一般。现在终于觉得现实了一些。”蒋介石说出了这个原因,原来是因为这个。
“你的夫人的父亲就是何应钦,你们一个管理着空军一个管理着陆军,又有如此亲密的关系,应该多沟通沟通。”蒋介石说,因为他感觉到何俊才对自己的岳父是有很深的成见的。
“呵呵,这个嘛,我会努力的。开始反攻之后,相信会有很多的时间打交道。”何俊才微微一笑,他并不想谈论这个话题,于是转移话题。
“委员长还没有提到海军,我国拥有两条大河和数千公里的海防线,海军也是不可缺少的。”何俊才说。
“现在海军已经名存实亡,海军的将领要么赋闲在家,要么守卫江防要地,那里还能为抗日出力。”蒋介石苦涩地说,这是日军耀武扬威的重要原因,君不见沿海的良港都被其占领完了么。
“我建议委员长及早做打算,利用目前我们跟美国海军的合作关系,扩大海军在美国训练的人员,并购买美军的退役舰只,训练海军航空兵,舰载机我们都准备好了。要知道日本投降是迟早的,而日本是海军强国,拥有大量的战舰和民用船只。”何俊才提醒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