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春节后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三月,春回大地。现在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国防军什么时候开始再次对日军动武,对的,就是对日军动武。不知道什么时候日本人已经变得这么软弱了,国民政府已经多次发出外交照会,并通过在香港的谈判代表,孙先生的儿子孙科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要求日本人立即马上无条件地退出所占领的中国土地,否则将不保证日本军人和平民的安全。
对于国民政府的这些外交言论,不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就连其他盟国和轴心国的国民都没有认为是在虚张声势,是在逞口舌之能,是软弱无力的抗议。因为国民政府军委会已经将其最精锐的四个集团军全部调到了华北和热河地区,还有一支西北军区的装甲部队和骑兵部队从蒙古草原威胁着关东军的腰部。第一航空军已经整装待发,以北平南苑机场为主基地。据《大公报》大幅图片报道,三个空军陆战师也驻扎在了北平,随时准备出关作战。就连白崇禧的前敌指挥部也成立了。也放在北平。
这几个月之中军事演习时有进行,而空军和陆军的侦察机经常性地深入“满洲国”的领空窥探一番,现在“满洲国”连抗议都懒得进行了,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就看是中国国防军什么时候动手了。
日本人并非对中国人的要求不屑一顾,反而是非常的重视。首相小矶国昭这几个月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底的老头子,石原莞尔也好不到那里去。推演过去。计算过来,日本人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能解决关东军问题的方案。
要是打。很明显打不过士气正旺的中国人,这点不仅是大本营这样认为,就连关东军司令部也这样认为。关东军转隶属到原中国派遣军的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无论是航空军、步兵还是装甲师团,均在中国人的面前不堪一击。其他的被称为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又有什么样的信心来抵抗住中国人的钢铁洪流呢?而要是放弃,这个建议恐怕即使是心智坚定的石原莞尔也难以作出的,更别说决定了。实际上,石原莞尔正是当初为大日本帝国夺取了满洲的功臣之一,让他放弃自己的心血,可能比放弃中国大陆更难一些。况且满洲至于大日本帝国。比中国大陆重要得多,靠着1931年的十多年经营,满洲源源不断地输出了让大日本帝国逐步走向强大的各种资源,甚至贡献度超过了日本本土。对于这样的一块富饶的土地。对于已经有近百万日本人移民过去了的土地,可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
就在小矶国昭像热火上的蚂蚁似的没头乱窜的时候,一名大本营陆军部的参谋提交的计划让他眼前一亮。这名参谋小矶国昭有很深刻的映像,他进入陆军部短短的几年来为大日本帝国在情报和策划方面出力不少,当然军衔也如坐上了火箭般上升,现在已经是一名中佐了。
小矶国昭记得这名参谋还很难得的是台湾籍日本人,是大日本帝国第一个海外殖民地的成员。其父亲也是一名大日本帝国的军人。父子两人都在为大日本帝国贡献自己,这真是太难得了。这名叫做李登辉的陆军参谋是一个苏联通。他本人利用家庭的商业关系和自己是台湾人的特殊身份在中国大陆和苏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情报收集体系。小矶国昭之所以记得他是因为在几个月前,他通过情报发现原来在东京已经居住工作了多年的德国记者佐格尔居然是苏联的秘密间谍。由于佐格尔跟现在的德国驻日本大使是参加过一战的战友,而佐格尔本人还是纳粹党党员,所以陆军部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人。最后经过秘密的审讯,一共揪出了以佐格尔为首的多名苏联间谍,其中还有一些是日本人,现在陆军部严重怀疑诺门罕战役的失败是否也有佐格尔的份。佐格尔在被捕后很快就被愤怒的陆军部军官给绞死了。
当小矶国昭亲自颁发奖章的时候,他才了解到,原来面前这名瘦小的名叫李登辉的军官已经为大日本帝国作出了那么多的贡献,甚至获得了全套的苏联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布防图和详细的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各种情报等等。而且李登辉还搞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其他情报。不仅如此,李登辉本人也是战术大师,这体现在南方军中的一些作战计划中,比如进攻澳大利亚和防守所罗门群岛等。就连南方军司令寺内寿一本人都对这个尚未谋面的参谋推崇备至,亲自向陆相石原莞尔称赞他,希望能调他到南方军中去。所以陆相石原莞尔后来破格将其军衔提升到了中佐。
这名“苏联通”在一份计划书中描述了一个可能,那就是关东军为了避免跟中国人的交战,转而与盟友德国一起占领和瓜分苏联的国土。在这份被命名为“关东计划”的文件中,日军将越过苏联和满洲国的边境线,向滨海边区、阿穆尔河沿岸和后贝加尔地区的苏军发起进攻。沿着西伯利亚铁路以及西伯利亚到满洲国的铁路(中东铁路),占领主要交通线进行后勤补给。同时占领苏军在西伯利亚的军工企业和后勤供给基地实现以战养战。目的是摧毁苏联军队在东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的抵抗,迫使苏联军投降。
计划书中列出了详细的苏军的作战部队数量,由于乌拉尔战线再次吃紧,苏联已经将远东地区的三个方面军的力量抽调得七七八八。只剩下15个左右的作战师,而且这些作战师的士兵已经不是经过了完整训练,保持着完整建制的老兵。那些精锐的部队早就调走了,剩下的都是歪瓜劣枣、老弱病残,甚至还有些是从西伯利亚惩戒营中释放出来的对德前线的逃兵以及更早时期大清洗中被捕的士兵。他们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在西伯利亚,苏联已经没有了装甲力量,航空兵也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况且都是老旧的i-16、i-153、sb2等日本人非常熟悉的机型,新式战斗机和轰炸机一架也没有,全部支援前线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