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少数的一些大明官员对台湾岛,持有一定的警惕性,如那赋闲在家的沈有容,比如那福建巡抚丁继嗣,还比如那已经致仕的叶向高等等。
这里要说一句了,为什么还有叶向高。这是因为,在万历四十一年,叶向高将丁继嗣请剿东番岛海盗的折子给放到了一边不予理会。但是哪曾想,到了万历四十五年,已经致仕三年,呆在老家无锡的叶向高再次听到了萧明乾和联合护卫军的消息。
这一次,他对这萧明乾产生了兴趣,当然只是兴趣,多方收集萧明乾的消息。这一收集,那可让叶向高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虽然他不知道萧明乾及台湾岛的详细消息,但是他对联合护卫军的实力有了教为深刻的认识。
台湾岛的水师实力已经超过了大明水师了这是叶向高的认识,也是让他警醒的原因。对于其他的,如台海贸易啊什么的,叶向高没有兴趣。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些小事,但是对方在水师实力上超过大明,那就是个危险的信号。
不过,水师再强,封死沿海,他也是死路一条。在现在这种东北已经成了大明生死大敌的前提下,即使是叶向高也认为:在解决努尔哈赤,这个大明头号大敌之前,可以先让那萧明乾先蹦跶几年。一旦大明腾出手来,就是其覆灭之时。
同时叶向高敌视萧明乾的态度也影响了一部分的东林党人,使得吴荣堂这个商人出身的人,在东林党内部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地位。
不管大明内部的人,对台湾岛的态度如何。此时的台湾岛经过五年的发展,繁荣程度根本就不是大明所能够想象得到的。
五年了,万历四十六年的今天,台湾岛的人口经过日夜不断的移民,已经达到了三百一十二万多人。岛内共建成五座大城,分别是台北城,基隆城,淡水城,凤山城,台南城。
其中台北城人口更是达到了四十万,在这个时代,欧洲仅有少数的几个城市能够与其相比。而凤山城,作为台湾岛唯一的一个对外港口城市,其地位以及可以与泉州,广州这样发展了数百年的沿海港口城市相比了,甚至凤山的贸易额比之这两个城市只低不高。
只是让所有非台湾商人感到遗憾的是,台湾岛上的其他四个城市,不向非台湾商人开放。不过,据与联合护卫军交好的李旦李公透露,用不了几年,淡水,台南也会开放。
这对于大明的商人们来说,绝对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了。据说,那淡水因为是联合护卫军的发迹之地,现在是繁荣的不得了。台湾岛内的大部分海商都集中在淡水城。只要这两个城市开放,那么就是个商机无限的地方。
当然也不是说凤山不好,只不过这凤山根本没有什么大的厂子。台湾岛的那些大宗的商品,如白糖,玻璃器具,毛纺布匹及衣物等等,其制造工厂大部分都在台北,淡水,基隆三个台湾岛最先建立起来的城市中,就是台南也有一些。
从那么远的地方将这些货物运到凤山,成本自然无形中给抬了上去。相对于台湾的那些海商,其他商人在这些商品的竞争力自然就小了一些。其实这一来是萧明乾为了不过度刺激大明,保持大明对台湾岛的错误印象的一个举措,二来也是台湾岛保护本土商人的一个举措吧。毕竟相对于大明的那些巨商,还有西洋的那些商人,台湾岛的商人实力还是有所不如。
除了这五大城,台湾岛这五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整个台湾岛,现在拥有钢铁厂八座,年产钢三十万吨,生铁五十万吨远远超过了大明的钢铁产量。这还是受限于煤炭的产量,无法建立大型钢铁厂的原因呢这么大的钢铁产量,不仅保证了台湾岛各个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使得联合护卫军的实力极具膨胀了起来。这一点后面再详细说。
正是有了相对充足的钢铁产量,使得造船厂也跟着快速的发展了起来。
萧明乾当初的那个奖励带徒的举措,使得五年后的台湾岛,建立了三大造船厂。最大的一个是基隆造船厂,现在已经能够建造一千二百吨左右的大船了。而且其最近建造的六艘一千二百吨的战舰,其内壁及甲板上表面都是覆盖了厚达一厘米的钢板。
这样的战舰一出来,萧明乾便预言,这六艘一千二百吨的四桅战舰,足以战胜十二艘同等级的单纯木质的战舰。
发展 二百章台湾岛的发展 2
二百章台湾岛的发展 2
当然,三大造船厂并不仅仅是造战舰,其实更多的是造商用船只。特别是最早的那个位于淡水的造船厂,现在已经不再建造战舰了。其所造船只,全部是商用船只。
万历四十五年,也就是一六一七年,一年下来,台湾三大造船厂所建造的商用船只共计两百艘。其中最小吨位也有三百吨,最大的达到了六百吨。总吨位更是达到了八万六千吨。
五年下来,台湾的海商及军政府手中掌握的一百吨以上的船只过千艘,总吨位达到了三十八万吨。比整个东亚海域,大明,日本,朝鲜加上琉球的总和还要多。
正是庞大的海运能力,使得台湾海商在东亚这片海域的贸易额占了总量的八成。完全的将大明到日本,朝鲜,琉球三地的海洋贸易给霸占了。当然,李旦那里除外,不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李旦其实已经被台湾海商们接纳为台湾的一份子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