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部五万人,快速北上,在各地守军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情况下,攻陷塔山,大兴堡等众多城池堡垒,将数万大军赶往锦州方向。
此时防守锦州的是吴襄,吴三桂他老爹,刚刚被提拔为辽东总兵。不过这个时候,他的这个总兵地位还不高,归属祖大寿统属。此时的吴三桂也还只是个十七岁的小青年,他们父子都还没正式发迹。
本来,吴襄还想凭借这锦州的城墙据守,但是在火炮将南城门给炸塌了以后,吴襄便丢下数万大军,率领着自己的家丁,带着自己的家人疯狂的北逃大凌河堡。
看到吴襄都逃了,他的那些手下哪还有反抗的勇气,直接带着自己的统属,跟着北逃。
从宁远到锦州,大明的十数万大军竟然连两天都没能坚持就全部失守。孙承宗被气的是浑身发抖,直接将吴襄杀了。在那种情况之下,没有人敢替吴襄说情,即使是祖大寿也不敢出面。
就这样,孙承宗布置在辽东一线的三十多万大军在没有多大损失的情况之下,被八万台湾大军给围困在了大凌河堡。
大凌河之战,历史似乎给大明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历史轨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金已经被台湾给灭国的情况之下,大凌河之战还是发生了。而且大明的大军同样是被团团围困在了大凌河堡。
……
最新章节 四百八十八章东面战场初定(第三更)
四百八十八章东面战场初定(第三更)
但不同于皇太极所发动的大凌河之战的是,这次台湾大军志不在打援,而在彻底的俘虏这三十多万大军。《友手打不过,在孙承宗的强势整合下,三十多万大军在其后的三天内,发动了不下于二十次的突围,全部都被台湾大军击退。
期间死亡高达八千多人,受伤也有一万多人。这一万多人大部分被秦可仁命令收容了过来,并给予医治。
这种优待俘虏的动作,完完全全是当着大凌河堡内的大军面做的。虽然有孙承宗的严令,使得大凌河堡内部的明军不敢所异动,但是明军上下的心中都已经没有了战意了。
于此同时,秦可仁命人将一封封辽东将领家里人的书信射入大凌河堡内,告诉他们,台湾大军是如何善待辽东百姓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瓦解堡内辽东军将的反抗之心。
不过,这次的三十多万大军当中,有近二十万是其他地方的大军。孙承宗依托这些家室不在辽东的军队,死死的压制着那些辽东军将,使得他们不敢做出什么不轨的行为。
秦可仁的攻心行动也不是没有起到作用,军心不稳之下,从被围第三天开始,孙承宗不再派遣大军进行突围了,而是彻底的沉寂了下去。
但是他也不想想,大凌河堡内的粮草能支持三十多万大军多长时间,在援军无望的情况之下,一旦粮草耗尽,大凌河堡将不攻自破。
孙承宗,对大明绝对忠诚的名臣,就这样被围困在了大凌河堡。连战报都没能传回去。
不过,台湾大军占据山海关以北地区的动作,山海关内的明军将士当然不可能一无所知。
在发现台湾大军的第一时间,负责巡防的兵将就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还躺在床上的杨过。
杨过心中是高兴不已,不过明面上当然要做出些动作来。杨过在第一时间让手下的一个将领率领一万人出城攻击台湾的防御阵地,其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一万人,还没冲到对方三百步的地方便丢下了一千多具尸体逃了回来。
为了让山海关的明军老实一些,不知道杨过身份的台湾将领命令手下的十门火炮对着山海关的城墙是一阵猛轰。如果不是山海关的城墙够结实的话,恐怕都会被炸塌了。这样也好,给了杨过严防山海关,坚决不出兵的理由。
杨过躺在床上,让人代写了一份战报紧急送往京师。信中言明山海关以北地区已经被台湾尽数战略,孙承宗所率三十六万大军不知音信。
现在他杨过养伤在床,无法领兵作战,请朝廷赶紧派遣其他将领前来山海关,负责防务。
杨过的这封战报,再次将北京城给搅动的是天翻地覆。崇祯在手下众大臣的请求之下,第三次下达了京城的戒严令。
同时,在成基命的推荐之下,紧急调动正在陕西平叛的洪承畴率领平叛大军前来京师,接受任命。
同时崇祯还命令锦衣卫,一定要探清楚,山海关以北地区到底发生了什么?孙承宗和那三十六万大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为萧明乾的俘虏这三十多万大军的策略,使得大凌河堡一直被这么围困着。但此时阿敏所率领的五万大军却正经历着一场惨烈的追杀。
在从义州撤离之后,阿敏心中就一直感到不安。为此他将自己手上的所有探子全部都给撒了出去,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发现那一万多的骑兵部队。
虽然阿敏已经很小心了,但是对方根本就不和他玩虚的。丝毫不在意阿敏所派出去的探子的探查,直接以碾压的方式,向阿敏的大部队冲了过来。
所以在阿敏看到了台湾骑兵的时候,探子才将情报汇报给了他。
一万对五万,如果是在以前,就算是最差劲的蒙古骑兵,也不会对汉人的骑兵产生害怕的情绪,但是知道台湾的骑兵同样装备有火枪的阿敏,在第一时间命令一万蒙古骑兵殿后,而自己则率领着其余的四万骑兵疯狂逃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