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帮中华帝国政府做些事情,铺些水泥路,一家老小的生活都能超过以前的那些小地主了。
百姓手中有了钱,自然要为家里添些家具,为自己的家人添些衣服什么的。有些新潮一些的人,更是买了那些以前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的香皂,镜子,甚至是自行车这类东西。
虽然这种人在第一年里还不是很多,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东南三省的市场也达到了一个吕宋岛的水平。
三省巨大的消费潜力,让整个中华帝国的工商业界为之兴奋不已。他们甚至传出来,希望帝国军队能够经快的将整个大明都给占领的风声。
当然这只能是风声,在没有完全消化新占之地的情况之下,帝国不会采取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当然,也不是什么都是好的,比如说粮食价格。虽然经过长达八个月的军事行动和朝鲜辽东巨大的粮食需求使得帝国的粮食价格从一元二石二上升道了一元一石六。但这样的价格对于东南三省的百姓来说,还是太低了。如果是在大明的那个时候,这样的价格之下,小老百姓就得破产了。
东南三省的粮食价格的疯狂下降,使得向三省周边的大明地区贩运粮食成为了一个暴利行业。
虽然中华帝国和大明是敌对关系,但是双方都非常默契的没有阻止这种贩卖粮食的行为。
中华帝国这边是要商人通过这种途径将中华帝国的一切宣传到他们所到之处,同时也能让那些同是华夏子民的大明百姓少死一些。
而大明这边,则是完全出于一种深深的无奈。
最新章节 五百一十二章粮食所带来的危机
收费章节(8点)
五百一十二章粮食所带来的危机(第一更)
大明上下真的是非常的无奈。后金没了,但是边患不仅没有消除,还更加的严重了起来。
大凌河一战不仅是失去了三十多万大军和山海关以北的所有辽东地区,更重要的是它几乎抽干了大明原本还算是勉强能够维持躯体供氧的血液。
三十多万大军一失,使得大明紧急从各省抽调大军北上,防备中华帝国的辽东大军。同时也使得大明朝廷在全国范围内再次进行了加税。
这么一来,失去了大军弹压和沉重的税收压力之下,各省的越来越多活不下去的百姓越来越多的站起来造反了。
特别是洪承畴被抽调出来的陕西一带,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如同野火一般,迅速的烧遍了整个陕西,并将力量伸入了山西等地。
在朝廷大军被抽调一空的情况之下,以比之原史更加汹涌的态势席卷西北地区。
另外在原本还算是安定的两湖地区,一支女寇萧明仇自号观世音显圣,她的势力也疯狂的发展了起来,虽然有四川大军的围追堵截,但还是成了势。其率领着六万多人窜入湖北西北地区,威胁河南安徽两省。
而且最让人头疼的是,她每到一地,比屠尽当地的士绅,将土地分给当地的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无地百姓的支持。
即使是这样,老天爷似乎还嫌不够。崇祯三年年底,已经彻底的慌了神的大明朝廷继续抽调各省大军前往陕西平乱,原毛文龙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突然攻下登州,兴兵谋反,自称元帅和总兵官。
数月间,山东东北数州县糜烂,山东众多官吏不是被孔有德击杀就是被明廷找来承担责任而杀掉。至年底都还没能够抑制住,而且还有向莱州大规模进攻的迹象。
面对这种天下大乱的景象,明廷实在没办法,只能冒险抽调洪承畴西击陕西众叛乱,任命孙传庭调集东南大军北上镇压湖北的萧明仇和山东的孔有德。
但是,到处都在打仗,而原本还能够为大明贡献些粮饷的东南三省又被中华帝国所占。
江苏,浙江等富庶地区,只能勉强维持南路大军而已。其他省份,能够自给自足已经不错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崇祯皇帝还有进行军队训练和装备方面的改革,当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还好,在年底的时候,南部传来了不知好坏的消息,中华帝国控制的福建,广东,广西三省的粮食价格疯狂的下跌。
即使是浙江这样的富庶稳定的地区,粮食价格都达到了一两七八钱一石,但是那些将粮食贩卖过来的走私商人报出来的价格却只有一两银子一石的价格。
这样的价格立即使得靠近三省的其他省份的粮价也跟着下跌。在这种情况之下,孙传庭紧急上报朝廷,请求朝廷抽调银两大规模的收购这些从三省流出来的粮食,并将其北运,以稳定西北地区的民心。
孙传庭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同意。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次是个赚大钱的机会,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他们个人。
于是乎,数百万两的银两疯狂的流向南方,几乎以鲸吞的方式,将三省流出的粮食快速吸收。
一见这种情形,萧明乾亲自下令,紧急调集大量的粮食通过这个途径进入大明的市场。你不是需要粮食吗?我就给你粮食,百万石够不够,不够的话,千万石如何大量粮食的流入,使得本来以为可以通过囤积,大赚一笔的众多大明粮商很快发现,这股粮食潮流就像是那大海之水,不可能枯竭一般。如果他们继续囤积的话,只能在这种恐怖的浪潮之中被淹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