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大明官员都看不到这些,有少数大明官员心中就担心异常。先秦时期,韩国的疲秦之计,反而使得关中平原一片沃土,不仅没能消耗掉秦国的国力,反而使其大大的增强了。
现在的中华帝国到底会是秦,还是隋?这个问题真的让很多人心里不安。
中华帝国虽然在刚刚立国的时候大规模的抽调民力去建造庞大的公路,但是萧明乾并没有顾及国内的反对,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死伤惨重的军事行动。
而且他们也没看到那些被抽调去建路的百姓有什么怨言传出来,反而有一种传言传到了大明,那就是因为这四条公路的建设,那些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对于这些,部分大明官员还是能够看到的。他们不同于那些满脑子权力争斗的官员,他们能够相对客观的看待中华帝国的一切,虽然他们不喜欢中华帝国,但是他们不会无视中华帝国的这些动作所代表的意义。但是他们只能看到了表面,并不能看到中华帝国的内在的能量。
而这种能量将会在辽东爆发出来,为了使这种爆发更加的彻底,更加有力,萧明乾想要在辽东建立比之台湾还要大的钢铁工业体系以及那野心勃勃军工体系,以建立起再次扩张的基础。
不过,到华元一八五一年底,萧明乾在辽东很多事情都无法实现,港口建设和公路建设已经将人力全部都给用完了。那些钢铁厂虽然已经派遣了技术人员去辽东进行铁矿和煤矿的考察,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是发现了一座铁矿和一座露天的煤矿。
至于钢铁厂,现在还没有条件去建立,因为人力,让人难以忍受的人力缺乏的状态。
百万人力,虽然不少,但是对于一切都是零的辽东来说,少的可怜,少到萧明乾至少要花上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缓解这种状况,而且还需要大力的鼓励移民辽东。
所以虽然有很多人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之下,移民基金已经没有继续维持下去的必要了,但是萧明乾依然坚持着让移民基金继续的存在下去。
而且现在已经彻底的从支付商人钱来进行移民转变为对那些移民到中华帝国人口稀薄地区百姓进行各种形式的补助。
最终在人力的巨大需求压力之下,萧明乾不得不接受陈元贇的建议,将部分将要移民南洋的朝鲜人送到辽东去做些事情。
通过几个月的劳作时间,让他们的虚弱的身体在这个过程中调理好,以减少海运的时候的麻烦。这么做,至少能够减少传染病暴发的可能。
最新章节 五百一十四章热火朝天的辽东建设收费章节(8点)
五百一十四章热火朝天的辽东建设(第三更)
辽东的建设不仅仅是公路网的建设,还有其他的如水利建设,教育投入等等。所以这两百万人根本就少得可怜。
但是萧明乾可不想通过自己的手将辽东变成朝鲜人的天下,所以即使辽东人口少到这种程度,萧明乾依然没有向辽东大规模移入朝鲜人,这是萧明乾一直以来的坚持。
不过陈元贇提议,可以将要移民到南洋的朝鲜人先迁移一部到辽东的公路,港口建设工地上。
一来,可以为辽东的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二来,可以让这些已经被朝鲜的士绅阶层给折磨得跟乞丐没什么两样的平民百姓在工地上丰富伙食调养之下,能够承受得了大规模的远洋运输,不至于他们在路上就大批大批的死去,也不至于一下船就给目的地带去什么流行病。
有人会说,在此之前,从大明移民的时候,都没有这样的条件,为何要对朝鲜人这么好。
这里面就要解释一下了,一来当初的移民的主体力量是商人,他们每艘船所携带的百姓数量只有几十人,条件还算不错。二来,当初的汉人也不是没有经过调养,为了方便移民,很多的商人都在岸上设立了供移民暂住的聚集点。
这次朝鲜的移民同之前的移民不同的是,这次是大规模,集中化的移民。而移民的主体力量是海军自己的运输船队。
一艘船往往要装个两三百人,五个多月来,移民人数达到了八十万人。这样的移民方式,导致两万多朝鲜人在路上因为各种原因死去,而且为了防止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医务部是头疼不已,想了很多的办法,采取了所有能够采取的措施来减少死亡的人数和防止疾病的发生。
可以这么说,这一次的迁徙,是朝鲜人的一次血泪之路。只不过,在萧明乾的故意掩盖之下,知道这一点的人根本就没多少,百年之后,甚至只能在野史上寻找蛛丝马迹了。
这个时候正值辽东公路建设全面开始的阶段,虽然有些路段还在规划,但是不少路段已经开始动工了。
虽然萧明乾已经开始在辽东建立起了三个水泥厂,但是产量依然不够,只能从台湾向辽东运输。于是乎无以计数的水泥,钢铁等等物质疯狂的运向辽东,整个辽东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而家中已经储存了两年也吃不完的粮食的辽东百姓这才相信,在中华帝国,粮食这种东西从来都不用担心。
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好,为了让自己的家人也能够和那些从台湾,从库页岛来的人一样住上漂亮的小楼,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够进入刚刚建立起来的学校读书,甚至为了让自己的婆娘或是女儿更加的漂亮,上百万的辽东百姓汇聚到了各个建筑工地之上干活。为此,甚至让辽东绝大多数的土地彻底的抛荒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