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一直都在顽固的占据着百姓的心,以至于在中华帝国完全统治了这片土地二十多年后,这些东西才彻底的消失。
期间,为了这些东西,整个社会都产生过数次的动荡。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大的吓人。
但是萧明乾坚定的态度,使得这些东西,在萧明乾退位之前,彻底的从中华大地上消失殆尽。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多万当年收养的女婴,在破除这些腐朽的东西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她们在到达台湾之后,全部都接受到了最新式的教育,使得她们的思想变的最为激进。
长大之后,她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根据一直跟随着她们的卡片找到了自己的家乡,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在一家团聚的时候,她们同样将她们的思想散播到了她们的家乡。特殊的人生经历,特殊的身份地位,再加上她们以及她们家人对中华帝国的感恩的心情,使得她们成为了中华帝国新思想传遍的载体。
这样的结果,是萧明乾唐洪生等人再一开始所没有预料到的。但是效果却出奇的好。甚至比之舆论力量所能起到的作用还要大。
到了华元一八五四年年底,中华帝国总计向中原输入多达三十万的政府官员,他们的存在使得整个中原地区彻底的稳定了下来。
即使是后来才逐渐平定的江西,湖南,贵州,以及云南等地,也基本上稳定了下来。
虽然还不时的发生当地汉人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但是中华帝国政府在应对这种冲突的时候,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态度。使得冲突的次数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小。
当然这里面还有大量物资进入这些地方的功劳。
在灭了张献忠以及那些反对中华帝国的土地政策的土司首领之后,这些地区相对安定了下来,萧明乾也逐渐的向中华帝国的商人们开放了这些地带的经商权利。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量的商品疯狂的涌入这些地带。粮食,食盐,铁器,衣物等等这些日常用品的廉价,使得当地百姓们的生活好了太多。而那些富裕人家更是慢慢的置办起了一些奢侈品。
安定的生活,已经中华帝国大军雷厉风行的镇压手段,让当地人的叛乱越来越少。当地的治安也越来越好。
而中华帝国政府致力于消除民族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绝口不提民族之别,并且全部以中华帝国百姓称之。公正的态度,使得那些少数民族的百姓逐渐的认可中华帝国,也让他们逐渐的在学校汉文化过程中,将那种民族标签逐渐消除。
百年之后,除了少数几个大族之外,整个东南地带的百姓基本上没有了民族之别,全部都以中华帝国百姓自居。
当然,受惠不可能仅仅是东南的百姓。中原地带是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地区。要想将其变成台湾那样繁荣,它的重新建设就不可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所以萧明乾在年底的政府大会上,公布了一份中原重建计划。
在其后的十年内,中华帝国将会拿出二十亿元的财政收入,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包括教育设施建设,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河大江的治理工程,大型的基础工业建设等等。
同时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到这些建设中来,凡是进入大明各地办厂的工商业者,其给予五年半税的奖励。
最新章节 五百三十六章五年大发展(第二更)
五百三十六章五年大发展(第二更)
战争,对一个国家的破坏始终是非常之大的……几十年的天灾**已经让北方数省千疮百孔了。
这一次的统一战争,中华帝国这边已经非常的注意不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更大的灾难了。
但是一场战争下来,大明的正规部队,农民军部队,各地的士绅阶层组织的反抗,林林总总下来,死亡人数也超过了百万,而受伤的更多。
百万死亡,也就代表着百万家庭失去了他们的主要劳动力。这要是搁在以前,就代表着这些家庭当中有很大的一个比例会彻底的破碎。
不过中华政府在进入之后,便发布了一个扶助困难家庭的计划,有政府出面,组织数个扶住困难家庭的基金,利用这些基金来给予那些因为失去了主要劳动力的家庭以一定的帮助。
在萧明乾等几个拥有巨大资产的工商业高层人员的积极配合之下,数以亿计的资金被投入到了这个计划当中,从而使得这项惠民政策,帮助数十万家庭。
另外移民基金正式转变身份,改为扶贫基金,专门给予那些困难家庭在恢复其生方面以提供无息的资金帮助。虽然是要还的,但是这样的无息借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异于是天降甘霖。
从华元一八五五年开始,中华帝国开始向中原各地输送无以计数的物资。使得整个中原大地上受雇于中华帝国进行物资运输的人力就高达两百三十多万。
这些物资的输入,使得整个中原地区迅速的恢复了元气,百姓们的生活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便超过了大明最为繁荣的时期。
除了没有了巨富家族之外,整个中原的完全可以富庶的宋朝时期相比拟。而这还只是开始。
据帝国政府统计,五五年,整个原大明统治区域的人口高达九千八百多万人。而受雇于中华帝国从事物资运输,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等等方面的人力就达到了六百多万人,占了总人口的十六分之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