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周围已经被严密的监控了起来,直属队除了派出去的八个小队一百六十人之外,唐风又一次派出了四支八十人的小队开始在日军的外围,甚至是后方开始监视日军的动向。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日军所谓的毒气弹。
何应钦在第二天早晨十点左右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安排了一些有心的记者提问。这些记者用通过秘密渠道得到日军将使用毒气弹为借口开始向何应钦证实,何应钦只能装着说不知道。然后在这些记者‘强势’的追问之下,何部长才‘勉为其难’的表示,日前军方截获了日军的一些情报当中的确截获过关于类似的情报。
何部长话锋一转立刻表示,他相信虽然中日双方开战。但是日方应该还是会遵守日内瓦公约之规定的。何部长的话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一些有心记者的推波助澜之下很多记者决定组团去桐城进行实地的采访和随时取材。
当然此次记者会的主题还是桐城大捷,只有把握住桐城大捷这个大的方向,才能正确的引导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毕竟毒气弹一事,只要没有发生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PS:一句话,求花!各位有的话赠送一朵吧,在下感激不尽!
第五卷:保卫武汉 第四百一十七章 林武
桐城大捷的消息很快通过媒体向全国辐射,全国的民众对于桐城大捷此刻热情高涨。318军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蒋委员长的压力,此刻需要像318军这样的部队凝聚整个国人的士气和抗战的热情。这次大捷是真正的雪中送炭,整个国府对于此次大捷也是保持了一种极度高调的态度,他们想看看桐城大捷带给他们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变化。
武汉某条大街之上,一群人围着谈论着,看着他们此刻脸上洋溢着的激动的神情,不用问就知道他们此刻正在谈论着刚刚印刷出来的关于桐城大捷的消息。卖报的孩童不遗余力的喊着关于桐城大捷的事情,这些卖报的孩童也是相当的喜欢关于318军的这些消息,因为他们这一天的收入绝对超过以前的好几天之多。
要知道在没有什么大捷之类的消息的时候他们每天能够卖几百份报纸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但是今天他们已经是第四次回报社拿报纸了,几乎刚刚出来的报纸就被周围狂热的群众哄抢一空。国人对于这种久违的胜利已经是期盼很久了,这次有这样的机会,谁都想一睹为快。而且卖报孩童几乎都说着同样的话,那就是318军打败日军,桐城大捷!
“终于又看到318军出现了,这次大败日军果然是大快人心。”一个中年男子笑哈哈的说道“我才知道这小鬼子遇到咱318军就是不堪一击,只要有318军在,小鬼子就甭想讨到好。在让这帮小鬼子得瑟,我看很快桐城那边就会再次传来大捷!”一旁另外一个中年长衫文人更是一脸的春风得意,仿佛是他带领着部队击溃了日军一样“整个战局如此微妙的情况下,318军的出现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啊。只要看到318军,我就感觉小鬼子其实没有那么的可怕!”
“谁说不是呢?咱们中国百万大军难道还惧怕小日本不成?蒋委员长说了,现在的撤退只是暂时的,咱们估计很快就要迎来反攻了!”,一个青年学生般模样的人笑呵呵的说道,显然他很是力挺蒋委员长的说法,此刻说出来却是感觉更加的具有说服力。
“哎,可惜了,要是咱们多几支318军这样的部队,小日本还能把咱们南京、徐州夺走不成?不过现在小日本想再夺咱们武汉,我看希望就不大了!咱们318军可是在桐城那边定着呢,不知道这次小鬼子又要损失多少了?”显然这个人对于318军崇拜到无以复加了。
大街上此起彼伏的喧闹声,此刻的武汉颇有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人们喜气洋洋的谈论着,甚至有些人为了庆祝桐城大捷在自己的门口放起了鞭炮。武汉的学生们更是纷纷出动,群情激昂的在大街上喊着一声声抗日爱国的口号,以此来激励着国人的心。像这样的大规模的集会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国民政府看在眼里也是喜在心里,要知道现在是最需要民众支持的时候,这个时候桐城大捷的出现无疑给国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短短的几个小时的时间,各处的参军地点几乎都是爆满,而捐款处也是排成了长龙。与之前一片萧瑟的景象完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参军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学生,捐款处则是什么人都有,富人、穷人、商人、工人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为抗战做出他们的贡献。
武汉一个胡同里,这里有一户新搬来的人家,人数还比较多,几乎是*着一口南京口音,显然是从南京逃难过来的人家。不过即便是逃到武汉,显然他们也没有放弃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这个地方虽然有点破旧,但是至少地方够大,在武昌城的边上能够有这么一个大户的独门独院已经是相当的奢侈了。
但是主人家似乎也并不是有钱人家,门口挂着一个招牌,黑漆木上面印着金灿灿的四个大字---南林武馆。这个招牌却是与整个门院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的意思。武馆之内有着一群人正在练习着很基础的武技。一个年级约莫五十来岁的老人正在指点着众人练习。
“师傅、师傅,有318军的消息了!”一个青年从门外突兀的跑了进来,手中扬起了一份报纸兴奋的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