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全部,曾经无比向往西线的天空的汉纳肖注意力已经被转身的刹那不经意间瞥见的堪比日德兰海战的壮丽一幕所吸引。
没有海雾笼罩的泰晤士外海,海水是掺杂了浑黄的碧色,数艘喷着煤烟的大家伙在海面上列开横队阵型,似乎在向大地发出深沉的疑问。还有不少钢铁巨舰远离那一池绿水,在众多小型军舰的众星捧月下朝南方巡弋。漏斗形的泰晤士河口就好像稠黄色的丝带,深深的锲入陆地,看不见的弹雨在细滑的丝带上砸出一朵又一朵白色的浪花,黑色的烟柱在丝带上摇曳,十数艘军舰凝结成一叶渺小的浮萍,在带有金属质感的暴风骤雨中艰难的在颠簸着的丝带上溯流而上。包裹和容纳稠黄色丝带的是起起伏伏的丘陵和窄小的平原,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覆盖了喜人的绿色,偶有几缕泛冷的光划开温暖的正午,偶有几道带着杀戮的流火扑向坚实的大地,又偶有大块大块的新绿被苍凉的土黄色取代。
“谁都不会认为青涩稚嫩和相对弱小的大洋舰队能够堂堂正正的击败不可一世的皇家海军,并且炮轰英国佬的首都!”
汉纳肖郁闷的心情在这一刻一扫而空,白皙的脸上闪过一抹醉态的红晕和恣肆。狼狈的紫男爵不自觉的握紧拳头,对着虚无的空气狠狠的砸了一拳头,低低的嘶吼了一声:“将军,干的漂亮!”
****
舰炮与海岸炮之间的战争由来已久,如果非要较真,历史或许可以追溯至搭载火炮的军舰诞生。
相对于海岸炮,舰炮在某些方面拥有优势。一艘主力舰可以轻易搭载八至十门大口径舰炮,英国舰船设计师甚至造出了大名鼎鼎的、搭载十四门305毫米重炮的七炮塔圣物,很难想象一座海岸要塞拥有如此众多的大口径重炮。
除此之外,舰炮的质量往往优于海岸炮。除了少量专门研制的大口径海岸炮,绝大部分海岸炮都是从老式战列舰和轻型舰艇上拆卸下来的,这些火炮在射速和威力上与舰炮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舰炮与海岸炮对于重炮的定义不同。一艘主力舰拥有大量的副炮,英国主力舰副炮通常是英寸或者6英寸,而德国主力舰副炮通常是150毫米和88毫米。在水面舰艇的火炮序列中,它们不过是毫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在许多实力稍逊的海岸要塞中,它们却担任中坚力量。
再次,最新式的舰炮总能与海岸炮在口径上形成代差,例如英国皇家海军的水面舰早在1912年的铁公爵级战列舰上装备15英寸主炮。而计划于1915年列装的15英寸海岸炮至今还遥遥无期。
最后,军舰拥有较强的机动性,它们的速度优势足以抵消海岸炮的精度。
即便如此。舰炮在针尖对麦芒的决斗中仍旧处于下风。
虽然海岸炮多是一些从旧军舰上淘换来的旧货,但是它们仍旧具备与大口径舰炮对抗的实力,而且架设在陆地上的海岸炮通常拥有更好的观测条件和射击精度。
再者,海岸炮通常建立在海岸线地势比较险要或者位置比较隐蔽的地方,这些地方难以发现或者直接攻击,它们被安全的山体、钢板和钢筋混凝土保护,除非大口径火炮连续直接命中,否则难以彻底摧毁这些海上防御要塞。反观军舰,虽然它们都有厚厚的装甲保护。完善的水密设计和良好的损管制度,但是只要它们挨上一枚哪怕只是280毫米穿甲弹,这对于它们来说仍旧是个大麻烦。
从历史来看,真正的海岸要塞通常都不是由舰炮终结,而是它们腹背受敌地面战争的失败才导致这些要塞的守卫者放弃抵抗。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港如是,日俄战争中的海参崴港亦如是。至于清日战争中的旅顺要塞,那只是一个愚蠢的意外。
泰晤士北岸要塞群指挥官凯尔少将不明白指挥过赫尔戈兰湾、多格尔沙洲和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的第一流海上指挥官何来信心。硬闯拥有6门14英寸炮、12门12寸炮和大量寸重炮,轻易可以形成交叉火力的泰晤士河。
凯尔少将还在疑神疑鬼,而位于凯尔所在的主要塞东北方向的四号辅助要塞已经感受到了压力。
“德国佬的老爷舰们进入我们的射程了!”
观测士官用英伦绅士惯用的幽默向大家汇报了一个不怎么美妙的消息四号辅助要塞已经暴露在德国袭击舰队大口径火炮的炮口之下。
四号辅助要塞指挥官泰勒中校湛蓝色的眼瞳中已经灰茫茫的一片。人工制造的水雾中。由二十来艘舰艇组成的轻型战舰一马当先,在海军部精心构筑的雷场中横冲直撞。五艘老式战列舰和四艘老式穹甲巡洋舰远远的跟在后面,240毫米主炮和为数众多的150毫米威严的炮口直指它们。
中校的辅助要塞位于北海海岸,作为主要塞外海方向的屏障而存在。既然是辅助要塞,再加上大英帝国数百年来没有遭受敌国的海上入侵。所以这座要塞在英德海军军备竞赛之前只是类似于哈里奇港的环形土堡要塞,战争爆发后才紧急改装,形成混合了洋灰、沙包、石料的半永久性要塞。
相对于四号辅助要塞贫弱的防护力,它的火力更加薄弱。四号辅助要塞拥有二十八门火炮,这数量对于一座辅助要塞来说可谓火力过剩,不过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相当于海军巡洋舰这一级别主炮的6英寸海岸炮和相当于主力舰副炮级别的英寸海岸炮,只有两门英寸和四门8英寸重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