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的两支主力大军互相咬住,谁也吃不掉谁,仿佛两个大汉摔跤,缠臂、抱腰、勾腿,谁也摔不倒谁。此刻,胜负就取决于背后使绊了,一个不大的助力,也能让一方获胜,另一方败北。而在这一方面,神圣同盟已经占据了优势。
虽然造成如此不利的局面,易卜拉辛应负主要责任,海军的大败,并非马赫迪所能控制,也情有可原,但他仍然摆脱不了干系。正因为他未曾料到海军会失败,而且败得这样惨,从沿海地区抽调兵力后,造成了这些地方极度空虚,让敌军舰队长驱直入,非常顺利地攻城略地,一路横扫,守军连阻延片刻的会都没有!
水路已经被完全截断,沿海地区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大溃烂,这是马赫迪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如今的情形下,只有击败别亚,扫清叛逆,保住内陆地区,维护住陆路交通线,方能保留最后一线胜,即使最终整个战场失利,父皇在前线的主力大军也能有一条安全的退路!
被逼入绝境的马赫迪,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他命令古土、飞梭和其他叛乱地区的帝国正规守军和伪军立刻行动,留下最低限度的守军,其余人马全速向井盐市开进,来参加这场决战,合击别亚率领的叛匪大军。
只有迅速消灭叛军主力,内陆地区才能求得安定,如若不然,等敌人将濒海地区夺占巩固,然后沿陆路深入进来,外敌与叛匪勾结作恶,内应外合,马赫迪再厉害,亦将无力回天!
当初为了钓别亚上钩,这些部队刻意晚一点调度,大概要等两天之后方能抵达战场。马赫迪定下了坚守两日然后大举反击的总策略,但他却并不一味龟缩营内死守,而是背营结阵,先干上一仗,挫挫敌人的锐气。
无论帝国正规军也好,半岛义勇军也好,都属于情绪化较强的部队,战斗力波动较大,打疯了会超常发挥,蔫巴了则会一蹶难振。
多日围城不克,部下已经比较气馁,此刻再龟缩营垒挨打,将士会更加沮丧。与其这样,不如背营接战,既不放弃防御优势,又予以对一记迎头痛击。
别亚的部队一直未动,马赫迪亦静静相候。
帝国皇心里明白,跛是在等待夜幕降临。
视线不明的黑夜里,出现混战情形的概率大于白昼。对于只有一次控制作战会的别亚来说,两军混战是他最乐于见到的。
太阳缓缓降落到地平线以下,地面上只剩一些微弱的余光。
井盐市北门洞开,邓肯率军扑出!
与此同时,别亚举起了帅旗!
第三十一集第四章
风在咆哮,火在卷动,人在呐喊。
密密麻麻的火星在夜空中划出无数条红色的弧线,幢幢黑影在火光下乱冲乱窜。
就在暗夜降临之前,别亚挥旗发起了进攻,邓肯亦率三千勇士从北门杀出,配合作战,前后夹击。
马赫迪把军营当作避免城内守军和城外援军夹击的隔离带,确实很有心计。这种背营结阵类似于城下野战,背城借一,进可攻,退可守,还可以充分发挥弓箭部队的防御优势。
北面列阵的主力部队,摆开的幅面很宽,当敌人发起冲锋的时候并不反向迎上,而是持盾守御。后方营墙上布满箭,而且全都握持射程超远、威力极大的布鲁斯长弓。当两军接触之时,敌人正好落入射程范围之内,遭受着火箭的浇淋。
亚热带地区的八月,气候热似火炉,从炎炎沙漠里杀出来的帝国将士,对酷热的忍受力很强,对此并无不适。半岛义勇军在这种天气下没谁愿意身披重甲,全都轻装上阵,致使弓箭的损伤更加惊人!
别亚和马赫迪都把主力摆在中央。
两侧的奈丝丽、雷尼对阵史吞拿和金指环祭司,民军打伪军,倒也半斤八两,实力在伯仲之间。虽然民军遭受到箭雨的打击比较吃亏,依然支撑得住,能够咆哮喧嚷着与敌人斗成一团,热热闹闹地进行一场低水平的群氓械斗。
中央战场上,两支军队的水平差距就实在太大了。既没有时间训练,又不像井盐市守军那样经历过数月的战火考验,民军战士虽然勇敢,却根本不是帝国正规部队的对。这再加上营内射的帮助,战局完全一边倒。
当然,别亚也有自己的安排和布置。他的劣势在于战斗力差,优势在于人多,故而他采取了分三波轮番进攻的战法。第一攻击集团为三万民军,第二攻击集团为五万民军,两万比较善战的骑兵列于最后。先派未经训练的民军将士上阵,消耗敌方精锐部队的战力,最后再出杀招。
中央战场上,圣火狂徒们怪叫喧天,狂砍乱剁,像群黑袍野兽一般横冲直撞,半岛义勇军第一攻击集团被杀得落花流水,根本抵敌不住。仅仅半个小时,三万战士就伤亡过半,余者心胆俱裂,落荒而逃。
后阵的义勇军将士也看得胆颤心寒,浑身哆嗦。但见惯这种场面的别亚不为所动,摇动帅旗,喝令第二攻击集团出击!
有句军营俗话,指挥官的任务,就是让部下适时地去送死。虽是牢骚,却也道出了部分真理。所谓慈不掌兵,刀枪无眼,战场无情,艰巨危险的任务总要有人去承担,否则全军都得完蛋。要保证大多数人的生存,就得硬起心肠让一部分人去牺牲,如若不然,一旦战败,生存与死亡的比例就会颠倒秩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