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纛旗飘舞,战马嘶鸣,在天亮时分,戈勃特骑在一匹乌身白蹄的名驹“踏雪”上,领着数十万游牧大军主力穿过天险死亡峡谷,冲进了广阔的南部平原区。
这里就看得出谁跟“雄鹰可汗”更贴心了,先期到达的季尔登自然早做好了准备,已经命亲兵不顾战后疲劳,连夜为戈勃特修好了专用的大帐篷,并划好了详细的宿营区。
而昨晚相继与季尔登和威达斗气的赤拉维则没有什么举动,仅仅是带下将士们列队迎接检阅。
“呼呵!”数万沃萨勇士排成他们最整齐的队伍(虽然在南方各国看来仍然是松松散散的样),举起各自的五花八门的武器,高声齐呼,向友军和自己的领袖致意。
“呼呵!”领头的戈勃特一勒缰绳“踏雪”前足高立。随后,戈勃特拔出身后的青龙神剑,遥空一挥,带着强劲内力发出草原武士传统的呐喊。
“呼呵!”
看到崇拜的偶像和联军领袖的英姿,所有草原战士都由衷地欢呼。包括一些他族首领都不能不受到感染,一起加入欢呼的行列。
沃萨人鼎盛的军容和本次战役的辉煌战绩,都令他们不得不感叹对方的强大,惋惜本族与沃萨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加大。而对这部分人的震慑和威服,显然也是今天戈勃特想要达到的效果之一。
带着各族首领绕行一圈,检阅了队伍后,戈勃特开始主持战死勇士们的下葬仪式。
沃萨人在两代首领的改革下,已经抛却了过去野蛮的天葬习俗,改为温和一些的土葬,虽然尚未学会像走廊国家那样使用棺材安置死者。
对于战死者的葬礼,都由最高首领亲自主持,给予最隆重的仪式。另外,同一次战役的所有死者都葬于战场的同一处,表明即便身死,大家也永远是战友。
一些巫师们在喃喃地吟颂,一些巫师则披上全身鹰羽制成的服装,围着火堆舞足蹈。死者都穿上了沃萨盛装,带着自己心爱的武器、箭囊,被亲戚、战友们放入了一个个掘好的深坑中。
戈勃特全身白装缟素,跪立在墓前。青龙神剑刺破了厚实的掌,鲜血顺着指滴入了土地:“愿祖辈的英灵与我们同在,愿沃萨人的威仪加于八荒!战士鲜血浸润的地方,永远是我们的家园!”
“愿祖辈的英灵与我们同在,愿沃萨人的威仪加于八荒!战士鲜血浸润的地方,永远是我们的家园!”
在戈勃特身后,所有沃萨人都和首领一样跪立着,用兵刃刺破掌,让鲜血顺着指滴入脚下的土地,并念颂着戈勃特上任后所改编的新式葬礼辞。
其他各族的人,则在各自首领的带领下,默默肃立。
偌大的草原,庞大的队伍,除了巫师们的吟唱和掘土填坑声外,听不到其他声音,天上的飞禽早已被这支大军早先的阅兵欢呼声轰得暂时逃离了。
葬礼完毕后,轮到了分配战利品的时刻。依照草原战争的习俗,像目前这种战斗情况,所有俘虏都会按照军功和职务高低,分到各个家族,有死者的家庭照例会获得最多的奴隶,而缴获的军用物资、粮食和金币,则由戈勃特统一处置,可以当场奖赏也可以留待以后分配。这种方式由戈连首创推行,后为各族纷纷效仿,它的好处在于保持本族人口不因频繁的战争而减少,使战胜一方越打越强。
像中央走廊一样,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兼并的势头不可阻挡,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频频的征战造成了草原上的成年男成为稀缺军用品,也使得寡妇群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戈连这招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对于俘虏,分到本族各部落各家族中,只要他宣誓效忠本族首领,就给予本族人待遇,分给他一些牧群,甚至还有女人,拴住了不少为本族效力的勇士的心。鼓励生育,一直是草原民族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
戈连的这一政策,在客观上促进了草原各族的融合,为今后草原大帝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当然,以上情况仅是对草原其他民族有效,对于南方中央走廊地区抓来的文明俘虏,按传统给予他们的是奴隶待遇,且不允许更改。
当然,由于情势的变化和寡妇数量的增多,许多沃萨的家族和部落,为了使俘虏更快地融为本族的勤恳牧民或勇敢战士,实际上给予不少南方俘虏以草原人同样的待遇。
对此,戈勃特即使有不同意见和不满,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发展“生产力”的强大要求面前,任何传统观念或强力首领的禁令,都是那么的苍白与无力,身为领袖的戈勃特自然是明白人。
不过今天,戈勃特并没有按以往的习俗来处理战利品,他命令将俘虏集中统一管理,但把物资和金币等按战功进行分配,以作补偿。这种政策对于一般人来说倒也没什么。对于贫穷的草原人而言,戈勃特这次分配的财货相当慷慨。
不过任何政策都不能叫所有人满意,戈勃特这一次的策略却引起了寡妇群体的不满。
游牧民族出征,并不禁止家属随行,相反他们往往是男们打头阵,后面整个家庭跟随而来。妇女除了极少数像卡琳尔这样的女勇士外,绝大多数还是从事后勤工作,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一根支柱。当然,他们的家也简单而易于流动,放下帐篷就是家,卷起帐篷,赶着马车就能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