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暮哼了一声道:“你当耗的是桓温?耗到最后耗的是城中百万百姓,围城围到最后,城中无粮,最先死的是百姓,而非士兵,难道我们要等城中百万人都饿死之后才进攻不成?”
谢玄碰了个壁,脸上通红抱拳道:“大帅说的是,原是要考虑百姓生死之事,属下考虑不周。”
韩暮见状知道自己语气太重了,温言道:“这不怪你,站在攻城将领的角度上,其实你的考虑非常正确,我们的确有十成的把握拿下健康城,甚至不废一兵一卒;但是我们北府军是什么军队?我们的士兵都是百姓出身,看看我们的这些高级将领,刘牢之、高衡、诸葛侃、孙无终、田洛还有阵亡的何谦他们那个不是寒门之子,所以北府军的军歌里便说:我们是百姓的子弟兵;城中百万百姓,他们没得选择,只能受桓温的胁迫,我北府军不救他们谁来救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
一席话说得众人暗自汗颜,谁都自认没有大帅的格局广大,在他们看来攻城就是攻城,城中百姓的生死不在第一考虑序列之内。
“大帅仁者之心,令人钦佩之至。”梁锦春叹道:“然自古攻城之战,百姓阵亡是无可避免的,这一点还请大帅思量。”
韩暮道:“这我自然知晓,我只是不想百万百姓阵亡过巨,战争哪有不死人,我还没有宇愚蠢到那个地步。”
梁锦春道:“那就好,针对健康城的防卫来说,属下这几日在周边游走认为有三处软肋可以利用。”
韩暮道:“梁先生请讲。”
“这三处,两处是水路,一处是陆上;水路西北方江面淮水入江口穿过北城墙而入城,穿城而过从东南藩篱而出,这一条水路可堪利用;虽然桓温重兵把守北藩篱淮水入江口,并建有瓮城,以及周边有百余座箭塔,但是水流入城这是无可阻挡的,那处城墙跨淮水而建,水中设精钢栅栏阻隔船只,若能将此处突破,只需毁掉水面之上的城墙,我兵船便可长驱直入,进入淮水中,到那时城内开花,城破可期。”
韩暮沉思不语。
“第二处是东城燕雀湖,那处城墙沿湖而建,城内湖堤狭窄,士兵增援奔行不畅,若是沿着两边的阶梯上城增援,则需奔行数里方可驰援,突破那处城墙,难度应该不大,只是同样的问题在于,我军即便突破,进攻时也必然遭受大堤两端及湖面上的三方火力打击,恐死伤甚巨,说起来这筑城者倒还是蛮用心考虑了这一点。”
韩暮开口道:“此处可以考虑,只要突破城墙,我对北府军抗击打能力还是有信心的,配备强弓兵,只需抵挡住小半个时辰,大军便可蜂拥上城墙,沿着城墙两面奔袭城内了。”
一边的随军长史在纸上记录下这处地点。
“第三处便是北城,北城两座小山,一名钟山,一名覆舟山,此两山高百丈,原是风景秀丽的皇家园林,但占据这两座山便可居高临下俯瞰北城,据我目测,北城墙距离这两座山峰均不远,最妙的是,两山刚好夹住北篱门,占据两座山峰可直接用床弩击打城墙上的守军,压制住之后便可派人直接轰开城门,到时候大军一拥而入,万事皆成;但是此处并非完美之所,一来两座山峰上密林遮蔽,床弩根本无法架设,且北门处山林茂密,丘壑纵横,不利我大军攻城器械到达;令覆舟山在玄武湖东南,若湖上有兵船游弋,便有腹背受敌之嫌。”
韩暮拿着碳棒在简易地图上点点画画,陷入沉思之中。
【第三七七章 战京城(二)】
良久之后,韩暮抬头看着众人道:“诸位对梁参军之言可有什么建议么?”
刘牢之越众而出道:“大帅,我觉得第三处可行,桓温军集中在东南西三处城墙防守,这是显而易见的,北城空旷,据原禁卫军投诚过来的士兵们说,北城有十余条小溪纵横,还有农田山林,山坡小丘,居住的都是贫苦百姓,而且人数不多,健康城七成人口都集中在东南西淮水河青溪左近,我们若是从北城进攻,桓温即便驱赶百姓前来,也要破费一番周折;况且北城山地多,我等行军苦难,桓温的增援之兵也必然行军困难,能给他们造成一些麻烦,总是对我军有利。.;顿了顿,刘牢之续道:“况且,梁大人所言之地势,深合兵家攻城精要,据高而战,雷霆车和弓弩均能极远,对于压制敌军极为有利,至于路途难以到达这些都是小问题,大军可修路伐树,反正攻城又非一日之功,急不得,待一切完备之后,发动雷霆攻击,或可一举拿下。”
韩暮点头道:“刘将军所言有理。”
诸葛侃道:“末将有一疑问,我大军若是大肆修路筑桥,又砍伐树木的话,岂不是打草惊蛇,让桓温对北门早做防备,这样会让之后的攻城增加变数。”
韩暮道:“这个问题好办,大军按兵不动,先从西北淮水入江口进行佯攻,吸引桓温注意力,再派小股部队往北城伐木铺路,发下的木头便大张旗鼓往西城运,让他们误以为我们去钟山覆舟山伐木是为了在西城打造攻城器械,铺路是为了更好的运输,这支军队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了引人怀疑,太少了会被桓温偷袭,我看两万人足矣,一万铺路伐木,一万游弋保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