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戴彰勋问周青山:“你是同知署主簿,专门研究这些。我讲的对么?”
周青山自是瞠目结舌。
戴彰勋顿了顿,又用马鞭向西一指说:“西面的那一座应该叫善因寺吧?”
周青山说道:“是善因寺。”
戴彰勋说:“那是在雍正五年( 1727 年)十一月十八日,雍正皇帝遵从康熙皇帝遗诏,下旨动用国库帑金十万两,在汇宗寺西南一华里多的地方兴建更为精巧壮丽、气势宏伟的善因寺。”
周青山再次补充道:“善因寺因庙顶覆盖只有皇宫才能使用的黄颜色琉璃瓦,显示着皇家御庙的等级,故蒙古语称为‘锡拉苏默’。‘锡拉苏默’意为‘黄庙’,我们当地人称‘新庙’或‘西大仓’。寺内还建有雍正皇帝的行宫。后来不知啥原因,雍正先帝未至。皇帝就把它赐给了章嘉活佛。”
戴彰勋没有受周强山的插话而影响思路,继续说:“由于雍正帝下旨时天气已进入隆冬季节,次年,善因寺才开始建设。在外蒙古的二世哲布尊丹巴活佛暂住善因寺前夕,善因寺建成。雍正皇帝御笔亲题‘敕建善因寺’扁额。从这一年起,十四岁的三世章嘉呼图克图奉雍正帝旨,一并管理汇宗寺和善因寺。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皇帝抵达多伦诺尔,驻跸善因寺附近,会盟内外蒙古诸部,赐宴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内外蒙古各扎萨克。善因寺建筑规模更为壮观。朝廷理藩院还立御制碑文记述建寺缘由与经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碑文是这样的,‘朕特行遣官,发帑金十万两,于汇宗寺之西南里许复建寺宇,赐额曰善因,俾章嘉胡土克图呼毕尔汗主持兹寺,集会喇嘛,讲习经典,广行妙法,蒙古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俱同为檀越主人,前身后身,敬信无二……’”
说完,戴彰勋问周青山:“对吗?”
“我的妈呀,”周青山脱口而出,“我是土生土长的喇嘛庙人,小的时候经常到这里玩儿,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自以为在咱同知署里只有我最了解这两座寺庙的历史。没想到竟然没有大人您了解得这么透彻。”
“哈哈哈,我这也是在来的时候从莲池书院找到的《口北三厅志》和一些文献上看到的,算是临时抱佛脚吧。你们知道什么是享福之人吗?”
大家都面面相觑。
“我告诉你们吧,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记得我上次微服私访时,周主簿曾说这老城的商人把读书放在了第二位,那样可不行。我们要扭转这一局面。也希望你们以后多读一些有用书,特别是要读一些近代变法、外国机器技术方面的书,这样才能多开阔一些眼界,增长一些知识,也就能多为国家和老百姓办一些实事啊!”
“我们都记住了。”
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周青山又卖弄起了别的话题:“戴大人,《口北三厅志》上也说:‘善因寺……仿西藏达赖喇嘛所居都岗之式建置。都岗者,华言经楼也。其制,门二里,左右钟鼓楼各一,御书清、汉碑亭各一;正殿二重,前殿为楼,共八十一间,其中柱皆中空以泄水。制作工巧。殿皆复以黄琉璃瓦,周以缭垣,巨丽无比,赐额曰善因。’这里还贡有蒙古地区最大的金佛,听说是用一千两黄金制作的。这座金佛供奉在善因寺大殿里,只允许活佛们和蒙古王公贵族参拜,普通的蒙古人和汉人都不能进去,据说可灵验了。不过,这汇宗寺大殿里也有一尊主佛,是三世章嘉活佛从西藏布达拉宫移来的,名气也不小呢!”
“是吗?有机会我们去拜一拜这两尊佛像,沾一沾福气。”戴彰勋说。
“这么大,得有多少间房子呀?”金旺问到。
这次该周青山发挥了,他炒豆般地说道:“多大?我来告诉你吧。我们同知署的记录是这样的,汇宗寺敕建庙是由跳舞场、照壁、大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正大殿、配殿、释迦佛殿、工阿佛殿、临时到此的外地活佛住所以及藏经楼等组成。汇宗寺敕建庙坐北朝南,共有五进院落。整个汇宗寺建筑群则是由汇宗寺敕建庙一座、十座活佛仓、五座官仓和上百座当子房等建筑所构成的。这十座活佛仓分别住着章嘉活佛、噶尔丹锡勒图活佛、甘珠尔瓦活佛、达赖堪布活佛、那音巧尔计活佛、阿力户活佛、墨尔根活佛、毕力格图活佛、阿嘉活佛、济隆活佛。五座官仓是图木图仓、大吉瓦仓、却来仓、农乃仓、桑对仓。佛仓是活佛们起居、诵经的地方,官仓是管理寺院日常事务、财务、主持喇嘛教教务活动、为朝廷念经祈愿的场所。此外,还有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会庙、车臣汗会庙等等。汇宗寺占地为十八公顷,寺庙繁荣时期,总占地多达三十多公顷。多伦诺尔汇宗寺与北京紫禁城处在同一直经线上,可见它的地位之特殊,这也许是康熙皇帝选择在这里建寺的原因吧。善因寺有三处活佛仓,驻锡三位活佛,即洞科尔活佛、萨木萨活佛、额木齐活佛等。官仓也是五座,职能、名称都和汇宗寺那边一样,它的占地近三十公顷。听说,在最繁荣时期,这两座寺庙有十五位活佛、四千多喇嘛呢!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大活佛十四五,小喇嘛三千六’之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