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喝得差不多了,戴彰勋打算起身致谢,回同知署睡个好觉。这时,李长林说了一句:“二府爷!要过年了。您是朝廷科拔出来的贡生,有名得很。我们商务会想求大人您一些墨宝,您看??”
“不就是写几幅对联嘛,有何不可???金旺!准备研墨。”戴彰勋爽快地说。
还没等金旺撂下手里的茶碗,商人们便七手八脚地在旁边的一张空桌子上摆好了纸墨,并恭恭敬敬地站在了两旁。戴彰勋起身来到桌前,提起笔,略一思索,写下了一副对联:
交以道接以礼 花发上林生意盛
近者悦远者来 莺迁乔木好音多
横披是:国泰民安
写罢,商人们争相传阅着,赞不绝口。这时,商务会的一个会董走了过来,躬身行了一个礼,恭敬地说道:“二府爷!小民上一次送马的目的地正好是大人您老家??津门留庄,听当地人说了您的高堂写春联的事儿呢!”
戴彰勋一听,登时来了兴趣。虽然在任上难以回到老家过年,但听听家乡的事,也可以减轻一下思乡之情呀。戴彰勋说道:“你去过我老家?那快说说!”
“上次,定购我商号三百匹蒙古马的大户是津门留庄的李举人。我到了那里和他做完交易后,特地打听您家里的情况。谁知,一说您在这里做同知,李举人高兴起来,他说他认识您,是您的长辈呢!”
戴彰勋问:“长辈?哪个李举人呀?”
“是叫李云清的。”
这个会董以为是说错了,有点紧张地看着戴彰勋。
“是他呀,没错。他是我父亲童年的挚友呢,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见到过他啦,他可是我们留庄的大财主呀。他怎么说的?”戴彰勋高兴地问。
这个会董见没说错,便放下心来,继续说道:“回大人!他说他是您高堂??戴老大人玩童时的好友。每次戴老大人回家过年,都要给李举人写春联,这可是多年的习惯呢。有一年,眼看到了年根儿,还没见戴老大人来给他写春联,李举人内心有些不快,便故意把两张没有字的红纸贴在了大门板上赌气。他哪知戴老大人因朝中有事,耽误了回家时间。晚上,戴老大人去看望李举人,见他的大门上贴的是无字红纸,知道自己慢待了老朋友。戴老大人急忙回家取来笔墨,借着门口灯笼的亮光,悬肘填写了一幅传世对联。写的好像是‘祸不单行昨日走、福不双至今日到。’写完之后,戴老大人没见李举人就回府了。次日一早,李举人接到下人禀报,出来一看,高兴极了。到了腊月二十九,直隶一个什么县的秀才专程来留庄求取戴老大人的墨宝,但被戴老大人婉言谢绝了。这个秀才听别人说李举人家大门门板上贴的是戴老大人亲手写的春联,天黑后便偷偷地去揭。谁知,天气寒冷,连浆糊都冻在门板上了。这个秀才担心使劲揭会撕破了这幅墨宝。无奈之下偷偷雇人把这两扇贴着春联的大门摘走了,在门槛上留下可以买十几副门板的银子和一张致歉的字条。第二天是年三十,李举人出来一看,门没了。他看了看那张字条,哭笑不得。没办法,只好买了一副门板,又请戴老大人再写了一幅,然后刻在了门板上,说这下不怕人偷了。他还说,您高堂的字非常值钱,有‘南黄北戴’之称,而且您的字也非常值钱呢!”
听这个会董说完,李长林急忙将商人们正在传看着的那幅对联抢了过来,说道:“这是我们商务会的宝贝,可不能随意往外贴。如果咱也赶上一个求墨宝的秀才,这还了得?一会儿,我去找个木匠,拓一幅木制的挂在大门口。这幅真迹,咱商务会可珍藏了,这是我们的镇会之宝呢!”
旁边站着那个没有当上祭孔大典司仪官的荀老秀才也摇头晃脑地说道:“相传戴老大人的字‘入都后书名大躁一时,片楮寸纸人争宝之’是非常值钱的。其在光绪十二年书写的《司空诗品》经石印流传于世。戴老大人受慈禧老佛爷的懿旨,写‘太史第’( 待进士及第并出任京官后,择基另建新居,称“太史第”。)金字匾额一块,敬赐于翰林陈洪翊至住所悬挂。慈禧老佛爷接着又封戴老大人住所为‘太史第’,让其代表朝廷为自家赐匾额一块。北京琉璃厂的大店铺‘宏道堂’和‘启元斋’都是由戴老大人所题的。我到北京时见过。听说因为这个牌匾,这两家的生意兴隆着呢。戴老大人的字我临摹了很长时间都揣摩不透……”
戴彰勋笑了笑,善意地打断了荀老秀才的话:“还‘镇会之宝’呢,看我这几笔丑字吧。要是大家不嫌弃的话,我给你们每人写一幅!”
话音刚落,商人们像约好了似的,迅速站成了一排。并且,不知从哪里掏出了各式各样的纸,看样子是有备而来……
写完对联,已是临近中午。戴彰勋谢绝了商务会留吃午饭的请求,因为戴彰勋心里还在惦记着城防的事。
在全体会董依依不舍送别之下,戴彰勋走出商务会。道别完毕,戴彰勋对随从人员说道:“我们到城南的中营驻地看看,都临近年根了,防务不能松弛。”
金旺赶紧相劝:“老爷!您不是说要回去睡觉么?咱回去歇完再来吧,要不您身体吃不消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