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你打得到他们吗?叫士兵们停止射击!还有,你立即传令,让所有守护城门的士兵登上城墙准备迎战!”戴彰勋说。
“喳!”
秦适才应了一声,急忙带着几个亲兵下去布置了。
这时,刘兰芳带着他那仅剩的两百多名八旗兵、田良成也带着几十名巡警前来助战。
戴彰勋拿过刘兰芳的单筒望远镜向城下望去,发现陶兵并没有攻城的意思,反而安营扎寨,这让戴彰勋他们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般。可是,现实是残酷的。陶克陶胡来到城前,必定要攻城,要血洗多伦诺尔!
忽然,戴彰勋愣住了,他举起望远镜望了很久。他把望远镜递给了刘兰芳,说:“刘大人,您看看大旗旁边的人,也许是我眼花了。”
刘兰芳接过望远镜向大旗旁边一望,惊讶地说:“那不是原来的巡警局局长乌静池么?他怎会在那里?”
戴彰勋恍然大悟:“原来是他把陶匪引到这来的,这个败类!”
田良成在一边说:“戴大人,我去把他叔叔抓来!”
戴彰勋说:“也好,省得他们里应外合。这乌静池知道我们的城防部署,我们得加强城墙上的守卫了。”
多伦城墙周长十六里,有五个城门。城墙主要由砖砌和夯土两种组成。砖砌城墙很宽且可以行人,大都分布在城门两侧。夯土城墙是由三尺宽、三丈高的夯土砸筑而成,主要分布在人马无法通过的烂泥塘前。此刻,多伦城内只有八百多名绿营兵和八旗兵,如何能守得住如此宽广的范围?
田良成走后,戴彰勋大脑在飞转,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对身边的周青山说:“快,你快去把李长林和商务会的会董们找来!”
说完,戴彰勋转头往城内一看,简直是嚷翻了天,大人哭,小孩闹的。更多的商号掌柜们都在刨挖自家的地,不管是院内还是屋里的,急着把商号的金银细软往坛子里装,再埋藏好。
刘兰芳说:“我们趁他们立足未稳,来他个反冲锋,定会击败陶匪。戴大人意下如何?”
戴彰勋说:“万万不可。陶匪驰骋于草原上,不擅长攻城之战。我们据险坚守,可谓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说话间,周青山领着李长林和一干会董满身又是土又是汗地跑到城门箭楼上来。
戴彰勋一把拽住李长林:“现在情况紧急,你赶快带着会董们到各家商号,要每家商号至少派出一名强壮的伙计来守城,要快!”
“是是是!我们把商务会马队也派过来守城,他们手上有武器。”
李长林等急忙下去操办了。
戴彰勋又对刚返回来的千总秦适才说:“你们赶紧派人到‘武库’,打开库房,将枪支和弹药全部搬运到城墙上,发给前来助战的商号伙计们。还有,你们绿营兵和八旗兵每个人要带几名伙计,教他们使用枪支!”
“喳……”
“刘守备!你的人就做机动后备,哪里有紧急情况就支援哪里!”
“本官遵命!”
“田良成。你带着巡警们立即清空马市街、老梧桐街、东盛大街通往各个城门的道路,作为骑兵往来增援的专用大道,任何无关之人不得踏上这条路,违者斩!”
“喳……”
“周青山!你带着衙役们去找一些匠人,多扎制一些松明火把,放到城墙上,防止陶克陶胡他们夜袭!”
“喳……”
戴彰勋不是军事家,对打仗算是门外汉,在遇到战事时难免有些忙乱。他一口气下达了五道命令。这五道命令看似有些可笑,也经不起实战检验。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长林接到命令后,立即安排商务会的四十多位会董、行主挨家挨户地通知。由于大家都出不了城,而且陶克陶胡打进城来自己的小命又难保。所以,商人们接到命令后,都争先恐后地派人,令伙计们拿着刀或斧头等利刃奔向城墙。多伦诺尔城有近四千家大小商号,如果每家出一人的话,就有三四千人,更何况是各个商号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许多商号都是掌柜的亲自带着伙计们上城墙助战,还有一部分人索性爬到了夯土城墙边的房子上准备。一时间,城墙上人满为患,众多无法挤上城墙的伙计们只得干替补或运送粮草弹药之类的活计。
这边,秦适才千总带着几十名绿营兵来到了“武库”。绿营兵们打开了“武库”大门,手忙脚乱地往外搬运枪支弹药。这些武器装备存放到这里已经有四五年之久了,哪里谈得上什么保养?但由于是从俄国进口的莫辛甘纳步枪等装备,在出厂前,讲究实际的俄国人早就在关键部位点好了大量的枪油。所以,这些步枪稍加擦拭,便能使用。不一会儿,那些没能登上城墙的伙计们也被派到这里参与搬运。
不一会儿,大院内的武器弹药竟堆得像小山一般。
搬运过程中,哨长张春才跑过来向秦适才报告:“千总爷,仓库角落里有一尊尚未开箱格林炮!”
“咦?咱‘武库’里还有这玩意儿?快抬出来看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