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很久,戴彰勋和文武官员们这才到达了城北的多伦诺尔抚民同知署。下了轿后,戴彰勋整了整官服,略微站了站,仔细地环顾了一下四周,两旁除了一些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的人外,最为夺目的自然就是衙署大门了。衙署的府门横排五间,悬山式屋顶,上面覆盖着灰色陶瓦,房脊四端高耸着华丽的鸱吻。屋檐下,五间房子的四根明柱被漆得锃光瓦亮。厚重的大门正对着马市。朱红色的大门衬托着被磨得熠熠发光的铜门钉,透露出官衙的威严。大门两旁竖立着一副抱柱联:“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窗外鹃啼鹊噪恐有冤民。”房檐正中悬一横匾,上书“抚民同知署”。
进了大门,一座新近落成的照壁横在前面。这座照壁是由上千块细泥青砖垒成,高六尺,宽九尺。照壁上方的瓦檐下刻有八个篆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壁中间雕有一个叫“贪”(反犬偏旁)的巨大的神兽。这只巨兽顶着一只独角,眼若铜铃,长着血盆大口。它四脚踩着元宝、珊瑚和如意之类的宝物,却昂首向着太阳,欲四足腾空,把旭日一口吞进肚里,没想到却被海水淹死了。在清代,各种衙门门前的照壁上均雕有这种神兽,已成定例。它似乎是在告诫官员们为官不可贪,否则会像贪吃太阳的神兽一般自取灭亡。
过了照壁,是一个大池子,里面蓄了半池子的清水。清水上漂浮了许多金黄的树叶,看样子很久没人打扫了。池子的左边是一个斜立着的日晷,足有磨盘大小,从晷针的投影上来看,以至午后。这时,几名衙役抬着一张桌子放到了大堂前。桌子上摆了一个写着“北阙”的牌子。戴彰勋望牌而拜,这象征着上任官员要永远不忘帝阙北京。
拜阙完毕,紧接着就是拜印。衙役们将装有大印的印匣置于案上,戴彰勋跪下叩头,高呼着:“下官感谢皇上的知遇之恩,得以官拜抚民同知署同知……”
然后是拜仪门。仪门实则就是大堂前的一座木牌坊门,门额上刻有康熙帝颂给各地官府的箴言:“尔俸尔禄,发膏民脂。下民可虐,上天难欺。”三拜之后,戴彰勋坐了大堂,表示已经正式上任。这时,老同知王锡光将仓库、钱物、斛斗、文案、户口、职田、税赋等文书档册交给戴彰勋。戴彰勋按照交接程序,命人查验。
在查验间隙,王大人同戴彰勋聊起了家常:“听说戴大人是科拔贡生出身,学识渊博呐!”
“学生与王老夫子相比,见绌得很哩。”戴彰勋谦虚地回答。
“哪里哪里!”王锡光高兴地捋了捋胡子,“戴大人贵庚?”
戴彰勋心想,真是没话找话!朝廷的公文里写得明明白白,这还用问?在见直隶总督杨士骧的时候,制台大人不是说这多伦诺尔很乱么?看样子,他虽算不上贪官,但至少也是个庸官,否则的话,制台大人也不会派自己到这里来上任。但戴彰勋还是礼貌地回了一句:“鄙人已及不惑之年。”
“哎哟,年轻得很哩,不像老夫,已至天命之年,现在就等着告老还乡喽。”随即,王锡光又换了一个话题,“本官在这里的任期早已届满,都超过一年多了。在本官这一任内,多伦诺尔周边的马匪多如牛毛,我们经常派兵剿匪。有时,本官不得不亲自上阵,真是累死人了。”
“多伦诺尔周边匪患竟有如此猖獗?”戴彰勋问。
王锡光说:“何止是猖獗啊!这小马匪咱就不说啦。早些时候,十几岁的七世章嘉活佛到汇宗寺巡视。而后,活佛带了两匹宝马要进京献给皇上和老佛爷。当他们行进到经棚兴安山时,竟然遭大马匪抢劫。这还了得,马匪竟敢劫皇上的贡品和万人仰慕的活佛!朝廷极为震怒,下旨严令本官和协台衙门的李副将捉拿。我们二人派兵侦探,而后进剿。后来,费了好大劲儿才捉到马匪,抢回了贡品。您说这事闹的大不大?”
“能剿灭了这么大的马匪,那王大人可是劳苦功高啊!”戴彰勋恭维了一句。心想,让一个诗人去剿匪,真是勉为其难了。
王锡光说:“哪里哪里!只是任期太久,心总是悬着,颇感疲惫。前一段时间好不容易接到了总督府信函,说是新任同知马上就来和本官交接。可是,都过了两三个月了,还没有见到动静。戴大人,您怎么才来上任啊。”
听王大人说话的意思,他是早就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但没人接任。
戴彰勋心想:上次要接任你的那个同知走到独石口就不肯往前走了。我若是不来,你说不定要等到啥时候呢!
戴彰勋不想与他多费口舌:“本官也是刚从奉天凤凰县任上升任至此的,这里面的事情本官也不是十分清楚。”
“戴大人从奉天凤凰升任?那可是龙兴之地啊!一般到那里上任的官员都是朝廷极为重视的人。”王锡光惊愕地说。
“管理龙兴之地,也是颇费心机的。”戴彰勋说。
在查验交接完毕后,王、戴二人在交接文书上各自加盖了印信。最后由抚民同知署设宴,欢送和迎接两位同知大人。
第009:第四章:察民意,戴彰勋微服访民间 [本章字数:4114 最新更新时间:2012-08-08 07:31:31.0]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