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历十八年_庙街四斗米【完结】(211)

  众人自然是点头称是,然后纷纷出了营帐。魏刚先出了营帐,还没等走多远,后边就有人喊起他来。他回头一看,却是孙守廉。

  “我说和尚,这李某人也真是的,这不是拿话颠颠你吗。谁听不出来这其中的调调,这就是看着咱们不顺眼啊。哎,和尚,你命苦,原本啊,我听说那董总兵是要把这差事交给我做的,可是后来那李巡抚却把你推了。老哥我现下只是跟着大队人马去就行了,你还得自己领着人去右屯那边做好防卫。怎么样,和尚,若是人手缺了,便跟老哥说一声。”

  孙守廉这人魏刚也是面熟,在李家,在朝鲜都是见过面,彼此之间也都打过招呼。当然,魏刚和他的关系也仅限于彼此之间打个招呼。现下要说起来,对于李家这些家丁亲兵一级的军将,魏刚也就和查大受能熟悉一些。毕竟,那查勇也是跟他喝过酒的。其余的,则是差了些。他要算起来,该是李如梅的亲兵,而不是李成梁的。

  孙守廉这不阴不阳的说那么两句,魏刚也是能听出其中的意思的。这家伙也是在挑拨,外带显摆,最后说借人那就是客套了。李成梁这些亲兵,打仗的能耐魏刚还真是没怎么看到,但是这做买卖和结交人到都是各有一套。眼下这孙守廉明显的不是在结交他,而是在给他下套子。若是他是个莽汉一般的人,怕是就要嫉恨那李巡抚了。或者就会在那右屯的防务松散一些。毕竟,自己可是李家的人,出了事,李家会给自己担保。

  可是魏刚知道,若自己这样做了,而且最后出了事,那极有可能李家会那自己当弃子。孙守廉这是想排挤自己,若是真要了他的人,估计去了好作用也起不到。这些个老兵油子,玩人的心思实在是太多,看着魏刚挺年轻,大概能着了他的道。

  可惜,魏刚不是一般的年轻人,一般的年轻人会冲动,会鲁莽,对事情可能不会做深刻的分析。可是魏刚却不会,那个时空,打从十几岁就开始的训练可不是白训的。一个特工,身手是一方面,脑子也是一方面。若是如此轻松的就被人挑拨离间,那他还当个什么特工。

  “呵呵,有劳孙大人挂念,人就不用了,不过俺记得三少爷临走跟俺说了,说让俺听李巡抚的吩咐,所以啊,俺到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再说了,大家都是为了朝廷,为了不让俺们边墙里边的百姓遭罪。呵呵,行了,俺告辞了,孙大人一路保重。”魏刚自然是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憨厚的军将模样,然后装成没心没肺,对于孙守廉的挑拨自然是装成不明就里,而且还搬出来李如梅。

  孙守廉一见这傻小子竟然不道,只得算自己自讨没趣了。于是乐呵呵的说道:“行,那和尚你自己小心啦,老哥我走了。”

  魏刚看着孙守廉的背影,忽然想起来了孤山堡子里那最初的孙百户好像和这孙守廉是有亲戚的,该不是这家伙想替那死了的孙百户报仇什么的,可是那也不对啊,那孙百户可是自己在战阵死的,自己回去可是好生安顿了那孙百户的孤儿寡母啊。

  摇了摇头,他索性不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领着自己的人做好右屯的防务。军议说,鞑子可能从镇武堡那边进犯,而右屯就在这镇武堡右边,和那朵颜三卫联合起来的插汉部人马,极有可能从这右屯进犯。看来自己的任务倒是不轻,需要好好算计一番了。

  第138章 防御战

  右屯城外的开阔地上,此时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挖坑运动。准确的说,这是魏刚组织民夫和自己的家丁亲兵在挖战壕。

  他接到的任务是在右屯进行防御。可是当他带着人马来到右屯的时候,发现这座小城和孤山堡子差不多。城墙也就三、四米高,而且有些年久失修的样子,很多处夯土都是松懈,若是敌人真的有什么攻城器械的话,这座小城压根起不到多大的防御作用。好在,他现下的对手是『插』汉部的鞑子,蒙古人对于攻城,还真是差了许多。

  尽管如此,魏刚也不会轻视他的任何一个对手。在战场上,对自己敌人的轻视,意味着自己随时都有可能为了这种轻视而付出牺牲。为将者若是如此,那便是一个庸才了。

  其实说起来,魏刚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这种毫无主动『性』的防御作战。这不符合他的习惯,他更习惯自己独立指挥整个作战,习惯于主动出击。若是别的辽镇军将接了魏刚这个任务,大概也就是中规中矩的在城墙上做文章,顶多把城墙加高,在城墙上多准备一些防御用的器械。石块转头抑或是火油什么的,仅此而已。辽镇的军将和大明其他各处军将比起来,对于这战事,更多的都是倾向于进攻,而少有这种被动的防御。

  可是魏刚并不属于这个时代,他来自另一个时空,对于这阵地防御,他可是知道的太多。其实那个时空很多人,即便是没有当过兵,便是看上一些战争题材的电影,大概便能想出现下魏刚用的这些招数。

  当日魏刚来到这右屯的时候,看着那残破的城墙,心忖用水泥和钢筋加固看来是来不及了,那就直接在城外做文章吧。于是就有了现下城外的一幕。

  魏刚自己这次可是把能带的人都带来了,他自己新组建的那一千亲兵,还有郑奎带来的那个营、董大郎的那个营,两千人而已,姜辉还要驻防牛『毛』寨,李虎远在金州,现下都是用不上。不过除了这两千人外,他还可以用这右屯里的军户。辽镇当初设立的时候,就全都是军户,为的就是应对边墙之外的鞑子。可是几百年下来,军户们早就不能适应正常的作战了,反倒是成了农夫。所以辽镇军将,真正打仗的时候,都是靠着自己出钱养的家丁亲兵。这样的事情,不光是辽镇如此,大明各处现下也都是这个情况。要不然,当年戚继光也不会特意不用沿海卫所的官兵,而反倒跑到义乌去从那些挖矿的矿工里选兵,然后才有了后来所谓的百战精锐戚家军。说白了,大明打从太祖皇帝起设立的军户制度,现下就是个摆设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