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历十八年_庙街四斗米【完结】(485)

  打从事变开始,京师中的官,那就是死的死,逃的逃,内阁六部,现下可就剩下他还有那原本要告老的王锡爵来支撑了,还有就是方从哲了。好在这两位可都是他的同乡,按照那些看他们不顺眼的官员来说,他们这就是所谓的浙党了。这些日子,各处变化实在是太快,沈一贯可真是没有经历过这么动荡的局势,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他们三个在一起商量着来。最让人捉摸不透的是这新皇帝虽然同意他们的奏报,但是却每每附带出新的做法来。比如封那辽镇总兵魏刚为锦衣卫都督,便是他们几个琢磨出来的,意思再简单不过,要先卸了魏刚的兵权。当日在朝阳门那边,这家伙那卖相是在是太像董卓,让他们几个“幸存”下来的不得不对他小心提防。然后没几天皇上就又加封这家伙为镇国公,好吗,比他们这些内阁的常任阁老派头都大了,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也是贵为一国的国公了。好在皇帝的这个任命丝毫没有给那魏刚增添任何实际的权利。只要他和他的兵分开了,那就好对付了。接下来这皇帝就又跟着他们出招,且都是颇为怪异,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但是也看不出这其中有什么厉害之处,所以便也答应了。现下这次关于科举的新做法,他们倒是要慎重对待了。毕竟,这可是他们做官的根本。

  外边人把他们叫做浙党,那是因为他们都出自江浙,同时他们又在私下里都有生意往来,所以才能练成一体的。官员们互相结交,还不就是指望着将来这所谓的同乡、同门、同省能给自己帮上什么忙吗,哪里又有什么更多的知己。何况像他们这样大户人家出来的,考取了功名,进了京,当了官,那可不是他们自己风光,可是要顾着自家族里的。因为最开始供他们埋头苦读,越过那龙门的,可都是族里的人,族里的族长拿着族里的银钱,让他们中了这状元榜眼探花,回头,他们可是要回馈族里的。若是搁到魏刚那个时空,那就是所谓教育投资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做事的同时,也是要为他们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同僚谋福利的。

  当日晚上,沈一贯便把王锡爵和方从哲找到他家里了。那两个人来的时候,倒是没避讳什么,就那么坐着轿子,直接去了沈一贯的府中。

  书房中,一灯如豆。虽然灯光显得有些昏暗,但是却丝毫不耽误这屋子里的三个人谈话。

  “这主意怕不是皇上出的,该是那郑国舅了。老夫打从事变那天开始,就在冷眼旁观,总是觉着这些反贼有些蹊跷。不过这郑国泰之前你我也是接触过,老夫却是没有看出他到底有什么玄机在内里。说实在的,这要说起来,先前先皇活着的时候,咱们这几个可是都和这郑国舅一条船的,却是没想到,现下要防着他了。”

  “呵呵,这也正常。郑国泰这个人,咱们还是小心一点为好。先前咱们看那魏刚有点像董卓,不过我倒是觉着,这董卓身后,怕是还有何进吧。王阁老也是觉着不对劲了?沈某也是觉着这京师之变有些不对劲在里头,但是具体的哪些地方有问题,沈某却是说不出来。不过这都不是主要的了。现下咱们还是想想皇上这主意到底有没有问题吧,若是没有问题,那咱们就回复了。毕竟,现下朝中也是缺人干活啊。”

  “我倒是觉着,这大概就是这新皇帝一时间心血来潮才弄出来的吧,两位可别忘了,咱们给这新皇帝当西席先生的时候,这新皇可是也曾学过那格物之学的。要我看这也是不打紧,就随着他弄吧。话说回来,现下我觉得最关键的,却是把这辽镇兵马从这京师支走。国舅能给皇上出主意,皇上也听他的,另外咱们几个很多事情都是不能直接否定,那还不是因为这辽镇兵马跟他郑国舅熟悉。也不知道这郑国舅从哪里来的本事,竟然和这魏和尚勾搭到一起了。好在现下这魏和尚也是没了兵权了。对了,我下边的人这些日子可是看了,他还真是到那锦衣卫上任了,看那模样,还真是要整顿这锦衣卫。骆思恭死了,他倒是接了那家伙的班。”沈王两人一说完,方从哲便跟着说了起来。

  “对付辽镇那些丘八,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给他们一些好处,估计马上就能投靠到咱们名下。不过现下这事可是要找个精细人去办,别弄不好偷鸡不成蚀把米。这魏和尚据说当年在朝鲜挺能打的,他那些麾下大概也个个都是悍勇之辈吧,可惜咱们现下没有什么赤兔马,不然,再出一个吕布也是容易的。”王锡爵此时用手撵着自己的胡子,若有所思的说道。

  “王阁老,这有何难。咱们现下虽然没有赤兔马,但是银子还是有的。这个事还是我来办吧,分化那些军将而已。等到时候,他们吃多少还不照样都得吐出来。”没等沈一贯说话,方从哲便跟着说起来。

  此时沈一贯倒是没有作声,因为屋内灯光比较昏暗,所以其余两人也是没有看到沈一贯此时的神情。

  第311章 老套路

  沈一贯并非不同意方从哲的法子,但是他总觉着这郑国舅没有那么好对付。再说,他们几个好歹之前还是和这郑国舅关系不错的,这京师闹了事变之后,虽说这郑国舅暗中把持了权柄,但是并非把他们这些文人一概排除在外的,他们几个不就是继续担任着这阁老的位置吗,那郑国泰也是没有说什么。按说以现下京师都是由辽镇兵马控制的情况来看,这郑国舅若是想废掉谁,那还不是轻松就能做到的。从这一点来看,这郑国舅还是比较讲究的。最为明显的例子,便是他提出的那条废除先帝加派矿监和税监的做法。这可是在明着取信于这些官宦人家啊。从这里可以看出,这郑国泰也是懂得取舍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