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历十八年_庙街四斗米【完结】(500)

  “闭嘴,你懂什么,这是老爷安排的,你说老爷什么时候干过吃亏的买卖。再说,很多事情,你我都是不知道,莫要想那么多。记住老爷曾经跟俺们说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莫要管别的。总之老爷这般做法,自然是有老爷的道理。想当初,那番人文森特不也是被老爷封为宾吗,最后还不是老老实实的给老爷干活。他给老爷开的那些钱庄,赚回来的钱,可是比他当初消费那些多了多的。你呀,以后看事,可是要往深处去看,莫要看的那般简单。也就是你爹非让我带着你,要不是,我早就把你赶到大连港那边了,让你去参加那海军陆战队,到时候看你跟谁发牢骚去。”

  “大人,小的也就是一时气不过,您就别说了。我保证以后不再瞎问,不再瞎说。”

  “知道就好。”

  邓忠在说着他的那侄子,但是他自己心里头也是觉着别扭。当初在京师驻扎的时候,这些文官们可是想着法的在背后要坏他们辽镇兵马的,又是送礼又是拉拢,想的都是把这辽镇兵马分崩离析,然后他们好来掌控。这要不是自家老爷早就有准备,说不准还真就着了他们的道。但是现下反过来他们却还要巴结这姓方的,他也是实在想不明白。而且郑奎还偏要他来接待,说是当初只有他没有黑这方从哲的银钱。邓忠心说那还不是因为那些文官们不知道他这火枪队队长有多厉害,都把眼睛盯到那些骑兵身了。若是他们知道他自己这一个火枪团能顶若干个骑兵团,那估计他邓忠早就发大财了。其实这次这方某人的吃穿用度,大半到都是出自当初他自己贿赂郑奎姜辉他们的银钱里的。

  “呜、呜呜呜!”

  几声汽笛的长响,表明火车即将进站。沈阳站到了,邓忠一看时间,四点一刻,于是他马整理一番衣装,然后领着他那侄子,出了车厢。

  此时透过车窗,便可以看到月台已然站好了一列列的士卒,都是擎着火枪,边刺刀也是去了,好像要临阵杀敌,又好像在示警。不用问,这些东西,都是郑奎搞出来的了,目的,自然是要给这方大人一个下马威,当然,这下马威并非很直面那种,而是暗喻在其中。

  第322章 辽东行(五)

  “奏乐!欢迎方大人来辽镇考察!”

  一个声音想起来,然后紧接着月台附近就有音乐声响起,且并非大明传统那种音乐,没有什么大鼓,也没有锣声,而是那些西洋人用的乐器,有小号,大号,奏出的自然是欢快的曲子。然后就有人把一条红地毯拿上来,扑到了那方从哲下车的那节车厢的车门眼前。

  第一个下来的自然不是方从哲,而是邓忠。然后在他的引领下,方从哲才很是吃惊的下了车。这阵仗他还真是没有看过,要知道此时这红地毯两边可是没有什么老百姓的,却全是一些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侍女,穿的竟然和他在火车上伺候他那些侍女一样。方从哲原先也是看过大官回城后城里人的欢迎仪式的,但是此刻他品味起来,这些辽镇丘八整出的东西,竟然和大明传统样式丝毫不一样。他有时候很是有种错乱的感觉,这种感觉自打他坐上这开往辽镇的火车后就有了。那便是仿佛他才是那乡下来的小丑,而这些关外苦寒之地的辽镇丘八,反倒是那些见过世面的人。这种感觉让他感到很是不舒服,同时也让他感到很是自卑。自卑之后,便是有些想学着人家的样子来做了,仿佛只有那样了,他才重新显得高贵起来。他时刻觉着自己是一个士子,在这见识方面,一定是要强过这些辽镇丘八的。

  “辽镇总兵郑奎,参见方大人。”这个时候,郑奎上场了,毕竟,他现下算是辽镇明面上最大的官了,朝廷派了一个一品大员过来辽镇考察,他肯定是要过来搭话的。当然,同时上来的还有新任的辽镇巡抚徐光启。

  按说像徐光启这样的举人身份的士子,想要直接担任一镇首辅,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大明京师当中原有的官员,虽说在那次民变中死了很多,但是怎么样也轮不到一个没有丝毫官场经历的举人来做这辽镇巡抚。要说徐光启没有官场经历,倒是有点冤枉他了。来到辽镇之前,他可是在广西广东那边当过县学教喻的。但是这样一个芝麻粒一般大小的官位,实在是不够资格拿到朝中众人面前。一切还都是魏刚在后边运作的结果。

  徐光启来到辽镇后,在官场上魏刚自然是把他的关系转到这边了,然后职位自然也是提到了当时的辽镇巡抚赵士祯之下。当然打从赵士祯当上这辽镇巡抚起,魏刚就已经把自己培养出来的一些干吏充塞到辽镇巡抚衙门里,目的自然是培养自己的人了。徐光启从来到辽镇那天起,身上便已然盖上了魏刚的印记,所以他自然是尽心的帮着魏刚办事了。再说,魏刚也是没让他做什么别的,主要是让他担任那新成立的大学校长,然后让他着手培养更多的人才。徐光启在辽镇那可是当官教学两不误,还有就是不耽搁他跟着那马克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这样的好事,又上哪里找。魏刚的这一系列行为直接导致原本应该引领徐光启入教的利玛窦还一直在南京艰苦的做着传教工作。

  “下官徐光启见过方大人。”郑奎说完,徐光启也跟着上去搭话。当然,他是没有什么文贵武贱的觉悟的,在辽镇呆着这段时日,他可是早就习惯了这辽镇的规矩了。没什么贵贱之分,就是各自干的活不一样。前任总兵魏刚把各种规矩都是定的死死地,一般人可是不敢改的。辽镇这边也并非一味轻视文人,只不过他们并不怎么重视那些传统的文人,反倒是很看重那些和匠人们一样钻研他们所谓的科学知识的文人。在他们看来,这些人好像要比那些只会吟诗弄画的文人来的实在。徐光启本身在求学的时候,就反对把诗文和四书五经作为大道,他倒是觉着,这治国的本事,反倒是应该多学学这些被文人们轻视的杂学。当时他第一次见到那西洋传教士郭居静的时候,就被那家伙拿出的那一张万国全图所震撼。后来对那家伙提出的各种西方学问很是感兴趣。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被林昌吉给诳到辽镇来。事后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却丝毫不觉得后悔。因为他来到辽镇后,果然见识到了更多他想学习的东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