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阳呆呆的望着项庄的背影,好一会才始醒悟过来是什么意思,急令仆众赶快回城收拾东西逃窜,可怜他好不容易攒下的几千人马,就这样被项庄这个败家子给败得一干二净。想到这里,申阳不禁心如刀绞。
午时三刻。
追击中的蒙虎边骑出现在雒阳附近,他们到达的时间,仅仅比项庄慢了一刻钟,河套的健马在长途奔袭之后,还保持着相当的脚力。
六月五日。
河南地全境被秦军占领,李原再一次登上雒阳熟悉的城头,眺望不远处潺潺奔流的洛水,和河畔依稀可以辩认的几处冶炼的遗址,不由得感慨万千,曾是秦国三川郡一部分的这块飞地,在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城头变幻之后,终于又回到了秦国的怀抱。
函谷关。
是秦国与关东诸国的分界岭,能够在函谷关的正面,获得一块缓冲的区域,对于眼下实力还不够强大的秦军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进可攻,退可守。
有了河南地之后,秦军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主要在雒阳以东的崤关(即三国时著名关隘虎牢关)驻扎下一支人马,就能将可能来犯的楚军挡在东面西进不得。当秦军实力占优时,还可以以河南地为跳板,广屯军粮,往东击魏、齐,往北攻燕、赵,从而实现一统中原的战略意图。
心高气傲的项庄一败涂地,逃回东郡之后,震怨之极的项羽随即解除了项庄的所有军职,将他贬谪到江东一带,与此同时,项羽大军加快了行军的速度,楚军前锋越过大梁,已经出现在荥阳附近。
秦军再次出现在关中。
黑色如林的旌旗、拎着首级大呼酣战的秦国士兵,还有一列列军纪严肃、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关中锐士,又一次出现在关东大地上。
感受到秦军复起压力的,不只是项羽一个,刘邦、张耳、陈余、魏豹等诸侯纷纷各派出使者,相互通报消息。
“汉王屡败,没有错,汉王虽然败了,但也摸清楚了李原是何许人也,这一点上,诸侯之中无人可及。”
在这一方面,与李原数次交锋的汉王刘邦成了各路诸侯竞相拜望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谁比谁失败的更惨的这一场长跑比赛中,刘邦居然凭借着数次败而不乱,赢得了各路诸侯的尊重。
李原到底是何方神圣?
竟然能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从不知名的一小人物,迅速的成为各路诸侯争相谈论的焦点,而更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李原自领军以来,可以说未尝真正遭遇一败,当初刘邦占领咸阳城,也是因为李原主动放弃的缘故。
注:进攻,进攻,进攻,沉寂许久,小李子终于要雄起了,支持他吧!
第一百七十五章 韩信北伐
名气。
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等现代化通讯工具的古代,主要依靠口口相传来传播,汉王刘邦之所以能有好名声,主要就是他能够宽容的对待那些游手好闲、一天到晚没有什么事做,东跑跑西窜窜的所谓士人。
因为雒阳一战,李原突然间声名远扬了,这和后世的那些无厘头的选秀节目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场会让你暴红,哪一句话会让你成为娱乐的焦点。
相比较之下,十七路诸侯王的提法已经过时了,在被传扬了一阵后,说的人烦了,听的人也烦了,而李原这个新鲜的话题却可以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战无不胜的事迹。
草根一样崛起的奇迹。
还有与大秦公主不明不白的乱伦之情。
李原的身上,可以衍生出的故事实在太多,让一众闲的无事的所谓有识不得志之士口沫横飞,却依旧嫌自己的想象力不够丰富。
更重要的是,编李原的莫须有的事迹基本不用担什么风险,虽然说秦国有可能卷土重来,但实质上,在关东群豪的心里,真正认为李原一个年轻小子有可能再次带领秦国一统中原的,几乎没有。
照眼下的时局发展,再现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是可能性最大的。这差不多这个时代的有识之士能够预见的远见,在他们看来,秦国虽然走上了复兴的道路,但元气大伤。没有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机会。
秦国国力已经消耗殆尽。此次反击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君不见,这次李原为了追杀楚军,竟然连少年也派了出来,可以想象,秦国的男丁已经损失得差不多了。
相比较来说,各路新晋诸侯之中,还是以西楚国为最大。楚军尽管吃了一次败仗,但根本没有动摇,这次项羽提七万雄兵西征,就是要将秦军迫入函谷关内。
项羽之后,是汉王刘邦的势力,刘邦虽然屡吃败仗,但刘邦的影响力和恢复能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那些倾慕汉王高义的人千里迢迢的从南北赶往汉中,就是想要投奔到号称有仁义之风的汉王手下。
秦新历二年,六月。
也就是公元前205年的初夏,在历史上楚汉争霸的序幕在这一年徐徐拉开,项羽与刘邦,这对宿命的对手。也开始了不死不休的数次缠斗。
不过在今天,现实却象是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一般,项羽与刘邦不仅没有反目成仇,而且还你来我往,互派使者互通有无。并且把共同的目标对准了同一个人:李原。
项羽悔之莫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