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蒙昧刚刚开启的时代,李原的战场事迹让军中将士以为,他们的神武侯无所不能,没有什么能够将他击倒,而现在,病魔来袭,就连神武侯也没有办法。
七月十五日。
长公主赢玉漱、长史陈平终于赶到五丈原,他们看到的是不是秦军凯旋远征回来的喜庆场面,而是愁云惨雾的景象。
随同赶来的一众医官见此情景,也是个个倒吸一口凉气,如此大面积的瘟疫发作对于他们医术是极大的考验,这次要是拿不出本领来,估计医官这碗饭也吃到头了。
“公孙先生,李侯已经昏过去五日,这情况到底如何?”赢玉漱泣泪道,本想着到李原跟前服侍的她被随行的大医官公孙光拦住,只能远远的瞧一眼,却见不到李原是什么样子。
“长公主且安心,李侯病情确实危险,不过,还有救治的希望”公孙光神色凝重,一字一句的说道。
“那就有劳先生了。等救活了李侯,我大秦一定重重封赏,并为先生著书,让先生之术得以传承万载。”赢玉漱道。
“长公主有心了。”公孙光动容道。
齐地动荡,已经没有了医者安心钻研医术的地方,公孙光这次西投秦国,一方面是要找一个能够提供他钻研医术的国家投奔,另一方面也是要和齐地的另一大家公乘阳庆较量一番,看看谁的医术更加高明。
赢玉漱著医书传承自己医术的提议正中公孙光的下怀,人总有七情六欲,对于一个医者来说,救治病人是最重要的,而著书传承医术则是最打动他们心的,公孙光不求象黄帝那样为千万子民跪拜,但也希望能如神医扁鹊一样,把医术和医德一代代传承给后人,让他公孙光的名字为医者所称颂。
象公孙光这样的大医者,对于中草药的研究,无疑要比李原、彭胜这样半路出身的要强了许多,在他的指挥下,一队队秦卒在各自医官的带领下,一边清洁病卒的场所,一边用雄黄、苍术等草药煎熬,给病卒服下。
在公孙光的精心医治下,身体一直不错的李原在昏迷了七天之后,终于从鬼门关上捡回了一条命来。不过,他的身体还是十分的虚弱,需要一段时间的将养才能完全康复。
至于其他的病卒,也大部分病情有了好转。不幸疫亡的士卒,则由公孙光嘱咐,遗体、衣服等火焚后骨灰深埋到偏僻地方。
在救治了李原中军之后,公孙光没有停留,一路向南马不停蹄的前往在汉中、巴、蜀郡驻守的王尚、冯宣等将领军中,去察看瘟疫有没有在他们军中传播。
到了八月初。
终于基本痊愈的李原决定回转咸阳,随同他一起回归的将卒,从五千余众锐减到只有二千余人。
瘟疫的威力,让这一支秦军精锐损失巨大,李原也是自从军以来,第一回坐着马车回转咸阳,秦新历三年夏的这一次艰苦异常、险些失了性命的南征之役终告结束。
占领汉中、连通巴蜀,将秦岭南北连成一片,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秦国终于拥有了对抗关东诸侯的地理上的优势。
也就在李原统一西陲的同时,占领南郡之后,急于摆脱被秦军不断追击困境的汉王刘邦也发动了一场南征战事,这一次,昔日楚王熊心的柱国、临江王共敖成为刘邦打击的目标。
第二百十六章 南征
秦新历三年,六、七月间。
在李原围攻巴郡、蜀郡的同时,汉王刘邦也发动了进攻南郡临江王共敖的战役。汉军此次,完全是以哀兵的姿态南下的,为了准备这次南征,刘邦放弃了增援曹参,导致西城之战失利,代价可谓巨大。
西城之战的余波继续震荡。虽然由于曹参的拼命抵抗,汉王刘邦有机会逃离即将陷落的汉中郡郡城,但是在又一次幸运的从李原的虎掌中脱险之后,刘邦再也兴不起与秦军拼命的勇气和念头。
一次又一次失败。
一次比一次凄惨的结果,让刘邦在心灰意冷之余,也开始对自己的决策怀疑起来。
和以往汉军占了优势,却往往功亏一篑不同,这次秦军攻汉中,完全以泰山压顶的态势压迫过来,这让刘邦倏然感到了和秦军在实力上的差距。
秦军越战越强。
而汉军则因为接二连三的败仗士气不振,就连打一个韩王信也不得不以计谋取胜,这样的背景下,刘邦决定退避三舍。
关东大大小小的诸侯十余个,要说抗秦的话,人人都有责任。现在各路诸侯都在相互之间争夺地盘,扩充实力,他刘邦一个人高举大旗独自抗秦,英雄是足够的英雄,但这担子未免也太重了些。
在明白了这一点后,刘邦把进攻的目标从西边的秦军转为自己曾经的同盟势力,在解决了韩王信之后。刘邦决定向南攻下故楚国的旧都——郢城。
南郡北,邓县。
汉军在六月间。以操演军队为名,数次调动部队在这座南郡门户城池外围出现,对此,临江军开始时还有些警惕,随后便慢慢的习以为常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聚集了近二万的精锐士卒在邓县一带,以中涓周勃为南征前军主将,以堂兄刘贾为副将先锋。刘邦自己则与张良、卢绾、张耳等一众谋士坐镇中军,相国萧何留驻宛城负责粮秣的转送。
七月二十三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