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俯下身,静静的将身体靠近榻上这个风蚀残年、已经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老人,听着他一声声来自内心的喃喃话语,倏然间,李原只觉得一股热热的东西涌上他的眼眸,然后汹涌的不可控制的从眼眶里出来,滴落在李斯的手背上。
清凉的、咸咸的泪水,就这么不听话的出来了。
“原儿,不哭。原儿,你终于认我了,对不对?”李斯满是皱纹的眼角,露出一点淡淡的微笑。
虽然,看不清楚李原的表情,但手背上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即便李原已经变了灵魂,也一样无法改变。
李原用力的点了点头,凑近李斯的耳边,轻声说道:“阿父,一路走好!”
一路走好!
是啊,人生的道路每个人都不一样。
李斯即将走完他的这一生,或许在来世,在另外的一个世界,他会有另外的不同的人生,但不管怎么样,作为儿子,作为后辈,作为秦国的掌权人,他还要感谢这个老人为秦国所做的一切。
是他。
奠定了秦国以法治国的理念。
是他。
一手辅佐始皇帝,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业。
还是他。
在成为秦国丞相后,统一度量衡、使天下三十六郡车同轨、书同文,也正是这些举措,逐渐的让中国由分崩离析的诸侯纷争状态,变成一个拥有凝聚力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阿父,就是父亲!
李斯笑了。
和以往战战兢兢的笑容不同,这一次,他是如此的放松,不需要去关注旁人的目光,不需要去顾虑别人说什么,因为,他有一个让每一个秦人都为之骄傲的儿子,他坚信,在李原的手上,未来的秦国一定会越发的强大。
“阿父,阿父!三弟,阿父去了!”李政失声痛哭。
与一惯独立、又有主见的李原不一样,李政是李斯跟前最孝顺的儿子,也是三个儿子中,最象李斯的一个,就连李政的个性、施政作风,也十足十学着李斯的做派,在李政从雍歧到长安城为官的这段日子,如果不是李斯在背后指点着,李政还不知要碰多少个钉子才会渐渐的成熟起来。
厅堂房内。
李氏一族的子孙们哭声一片。
这哭声似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是的。
旧的秦国已经过去,代表它的那些大人物们,也一个个到了地上,始皇赢政、丞相李斯、廷尉蒙毅、太子扶苏、大将军蒙恬,甚至于还有两个一手葬送秦国的臭名昭著的人物:赵高和胡亥,也都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生的生机勃勃的秦国。
李原、陈平、蒙虎、李政、骆甲、王尚、蒋渝、韩信、李仲翔、白广季等等,这些名字现在,不时的被秦人提及,他们和秦国历史上的那些名人一样,成为了每一个家庭里面教育幼儿的必备教材。
元月十七日。
李斯出殡。
李原扶棺、李政持节,长安全城缟素,凄厉的秦腔、还有呜咽的秦乐,一路送走了这位走完一生的老人。
在整理李斯遗物时,李原找到了一些李斯专门写给他的信任,但这些信任却一封都没有发出过。
信盏上,李原还能够看到折了又折的痕迹,这说明李斯在是否将信件交给李原时,很是犹豫了许久,一直到最后,他也没有亲手交给李原的勇气。
这些信上,李斯将自己对新秦的一些想法写了下来,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还针对了新秦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之中,有一个提议,让李原倏然心动起来。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
李斯留下的众多书简之中,最让李原心动的,是这样一份奏折,不过,它的年代看上去有些长了,就连竹简本身也泛起了黄色。
看得出,这是一份早年李斯要陈送给始皇帝的折子,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呈上去,而竹简中需要奏明的事项,却与新秦当前发生的剧变息息相关。
“有教无类,兴办公学,广纳贫寒子弟——!”这是奏折的内容,谈的是在秦国破除身份界限,广开公学,让每一个秦人都能享受到教育识字的权利,应当说,作为法家的弟子,李斯能够将儒家孔子的学说纳入到自己的奏言中,是一个让人惊讶的举动。
但很可惜,李斯没有坚持到底。
不过,他的这份关于普及基础教育的意见,让李原很有感触。
这一次,汉中愚民的暴乱,从表象上来说,是乱民们被赢氏的邪教传说盅惑,但从根本上来讲,则是由于基础教育薄弱,换句话说,百姓都没有什么文化,一遇到解释不通的天文自然现象,就把它归结于神仙妖魔作怪,而这恰恰给了赢氏这样的投机份子以可趁之机,所以,要想在秦国遏制暴乱、反叛这样的事件,就必须给予百姓识字的权利。
大秦的公学。
经过几轮的战事,早已荒废不堪。
各郡、县的负责教育的官员,一般由令史和功曹兼任,但随着秦国的几起几落,原有的机构早已被打破,而新的官员在到位之后,又忙于应付庞杂的日常事务,相比较而言,教化这方面的工作确实疏忽了。
当然,这其中也和秦国目前的国力有关系,刚刚有了一点底气的新秦。还做不到在各郡完全普及教育,不仅仅是财力问题,还因为人手不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