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秦人!”
一名楚卒寻声抬头,眸子里出现的黑压压如翻滚乌云般的军阵,这一种肃静的压迫,比呐喊更让他感到惊惧。
李原从容不迫的驻立于大纛之下,大纛上刺绣的“李武”字样,是用秦国通行的隶书写就。
秦军的旗帜在织坊制成后,一般是统一由心灵手巧的关中织娘一针一线缝在旗帜上面,而李原的中军大纛,则是由顾芸娘带着一群宫女连日夜赶制出来,按照顾芸娘的话来说,有了这样的一面大纛,关中的男儿们才会更加的奋勇当先,因为在他们的身后,有着一双双期待的目光。
“楚无道,杀,杀杀!”李原沉声大喝。
“楚无道,杀杀杀!”七千秦军精卒在迫近的同时,突然的爆发出响彻云霄的高呼声,这呼喊声传送出去后,在楚军的后方,同样的响起了秦军将士的呼喊。
李仲翔的南线部队,在连续对楚军后续部队突击之后,终于顺利的将项羽一部和其他各支楚军分割开来。
一味冒进。
项羽直属的楚军步骑直到这时,才回悟过来,他们陷入到了秦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而指望其他楚军部队来援,就目前的情形来说,几乎没有可能。
唯一渡过鸿沟的番兵部队正在遭受秦军一部骑军的冲击,就算他们能够杀退秦军,没有了主要将领的指挥,这支番兵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至于正在渡河中的其他楚师,则被远远的挡在了鸿沟东岸,没有了番兵在浮桥一侧的保护,这些楚卒的水性也不足以支撑他们泅渡,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岸的同伴在秦军的包围下一次次无望的冲杀着。
战争的胜与负。
往往就在一个瞬间的改变。
在项羽过河之后,留守楚军大营并负责输送后续兵力的楚军大将周殷其实也正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
项羽率领楚军主力过河没有多久,就有斥候紧急来报,楚军的侧后翼,由楚军季布、丁公驻守的陈郡出现了大批打着秦军旗号的敌方部队。
这还不算最坏的消息,更让周殷这位前西楚国大司马着急的是,斥候还回报了一个惊人的传闻:季布、丁公降秦了!
丁公不过是楚军中的一个中级将领,影响力不大。
但季布则远远不同,作为当初五虎上将排在第三位的名将,季布在楚国的声望仅次于项羽、钟离昧,同时,季布对于楚军布防和薄弱地点的了解,也让周殷脸色大变,万一要是季布带着秦军切断鸿沟秦军的归路,则就算击败了当面之敌,楚军也还是没有取胜的机会。
第三百五十九章 项楚之弊
两国交兵。
关系国之大运。
如果不出现大的偏差,一场战役持续的时间少则二、三个月,多则甚至达到一年以上,就比如秦、赵的长平之战,整整持续了二年六个月时间,要不是赵王听信谗言,误用了赵恬为将,这一场战事还不知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这一场秦楚之间的大决战,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持续的时间会很长,不过,就目前的战况来说,楚国的连续失策,尤其是在决策层面的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给了秦军取得速胜的机会。
项羽对鸿沟战事的错误判断,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而接下来周殷、项悍乃至楚相项佗的一系列误判,则是另外一个原因,而造成这多个失误的原因,就是在楚国在人才的任用上,出现了大的问题。
唯项氏而决。
凡姓项者,皆为王侯。
在项氏的压制下,如项声、项襄、项悍这些的平庸之辈得以升迁,而季布、周殷这样的楚国中坚逐渐遭到排挤和弃用。
这才是楚国最大的危机。
人才。
才是决定势力涨与落的决定性因素。
在诸侯争雄之后的新一轮比拼中,秦国很明显的走在了楚国的前头。
毫无疑问,霸王项羽的局部战术指挥能力,可称上上之选。就连李原,也无法正面硬碰硬的与其对战,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项羽会在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又爆发出让人生畏的战力。
但局部与整体,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把局部的力量发挥到最大,也能够影响到整体的方向;但相比较而言。如果能够综合考量整体的布局,那么局部的得与失在更广阔范围内,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智谋。
正是应对勇猛的最佳策略。
在这次的鸿沟大战中,秦军中的“三李”加“一阎”俱是以智计擅长的人物,就连其中稍弱的李仲翔。在智谋方向也一样有独到之处,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发现楚军异常举动之后,立即决断回兵救援中军。
鸿沟主战场上,李原与项羽面对面撕杀,而同时,楚国南方陈郡、九江郡一带也是风云变幻。成为双方争夺的另一个焦点。
三李在战前的谋划,随着秦军偏师陈豨一部的东进而开始显现出效果。
授命偏师出兵陈郡的秦军将领陈豨,是地方小诸侯出身,在当年的汉王刘邦手下,陈豨也是以半独立的姿态出现。在降秦之后,陈豨在讨伐刘邦、英布的战役中有过出场的表现。但多是作为辅助存在,陈豨本人也没有多少亮点可寻。
这一次,秦楚交锋决战,陈豨的部队驻扎在南郡的邓县一带,负责守卫章平军西移汉中之后留下的一大片区域,算是作为地方郡兵部队使用,这样的做法让陈豨心中不禁郁郁寡欢。正在此时,来自鸿沟前线的命令到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