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月上旬开始,整整七天时间,赫连部落对义渠一带秦军甬道发起了多轮的试探性进攻,战局的演变让赫连壁脸色铁青。
匈奴骑兵的尸体横七竖八的躺倒在冰冷的地面上,他们有的向前扑倒,有的干脆仰天不甘的看向蓝天,一次次勇猛的冲锋,换回来的不是突破秦军防御、占领这个补给地的欢呼声。
赫连壁的动作很谨慎,他没有参照臧衍的意见,一次性投入的兵力只在千人左右,而这点兵力对于守卫甬道的秦军辎重部队来说,虽然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但却可以让秦军一方暴露出全部的底牌。
从秦军暴露出来的装备来看,守卫甬道的秦步卒装备了机弩,加上两边的栅栏、又有坚固的战车为屏障,仅从这些来分析,秦军似乎对守住甬道胸有成竹。
“大王,已经七天了,大单于的信使连续三批前来,要是再拖延下去,末将可再无法替赫连部落遮挡了。”赫连壁的身畔,臧衍作出一副苦恼的样子说着,但在他的脸上却分明带着幸灾乐祸的神色。
赫连壁狞笑一声,道:“臧侍相不必多说,你可回告大单于,三日之内,我赫连壁必破甬道,绝不拖大军行动的后腿。”
甬道之战。
随着战鼓的隆隆敲响,正在一步步的进入到最为灼热的阶段,在赫连壁与李左车对弈的同时,冒顿和李原这两个执棋的幕后之人,则紧紧的盯着对方的一举一动,希望从对方露出的破绽中找到突破口。
河套大战的高潮即将到来。
第四百零一章 损兵折将
义渠。
这个无定河源头的秦军补给地,被一片低洼不平的沼泽地包围着,仅有南北向的驰道被垫高了不少,使得通行的车辆能够来回无阻。
李左车后军驻地。
紧张忙碌的秦军将校,在背风的浅窝子里进进出出,一个个军情被传入,一个个将令从里面发出。
赫连部落的靠近,早在五日前就由秦军斥候探知,李左车、扈辄在义渠驰道的防御上,也是动足了脑筋。
义渠秦军约有二千余人。
除了李左车坐镇外,指挥军队的守将扈辄年纪在二十六、七上下,大盗出身的这名秦军校尉,在作战方面,颇有些盗寇光棍的作风,在彭越众盗中,扈辄出战能够正面与之硬拼的没有几人,而更厉害的是,扈辄的手底下,还有二千余跟随他投秦的巨野盗壮汉。
这些在刀头上混日子了十余年的汉子,一个个作战经验丰富,他们或许在正面决战冲锋时没有象正规军一样厉害,但在特定的环境下,他们的威力却能掀翻看上去比他们强大的多的对手。
当年,霸王项羽先后五次发动对彭越等群盗的围剿,结果均告失败,如今,群盗们换了一个地方,并有了秦国这个更为强大的支持者,他们的舞台将更加的广阔,同样的,在秦军各兵种之中,扈辄和他的兄弟们终会有一席之地。
三日。
赫连壁夸下海口之后,即马不停蹄的发动了对义渠秦军补给点的进攻,赫连部落将近二万六千众从左右两个方向,不停歇的冲击宽不过五、六丈的秦军驰道。
烽烟鸣镝之声。
在草原上回荡,秦军遣出的斥候骑兵与赫连部落的侦骑在大草原上反复追逐,就如同一对对求爱的大雁,时不时的,就有骑卒从马上迎头栽下,然后。渐渐的与草原上的根系一样,化为腐土一堆。
第一波发起进攻的匈奴人,在尝试跨过看似平坦的草原沼泽时栽了跟头,赫连部落还没等靠近秦军驰道边上,就折损将卒六百余人。
这种水草与小洼相间的区域,对于骑兵来说,相当的致命。一旦水洼无法承受战马与人的重量,就很有可能造成马失前蹄,骑在马上的人也会瞬间被摔到地上。本来,以赫连部落对草原情况的熟悉程度,这样的失误不可能发生,因为在如此严寒的天气里。水洼里的水早已全部结成冰了,赫连壁怎么也不相信水洼的冰面,会承受不住战马踏足的重量。
“大王,秦人使诈,他们将水洼挖深了足有一丈,而且还扩大了许多。”好不容易逃回的匈奴残兵败将急急逃回。
“秦狗,欺人太甚。来人。令将士填土铺路,我们堵也要堵到驰道去。”
“大王,我军俘虏已经不剩多少了,要是让将士们填土的话,只怕明日不堪再战。”赫连壁怒发冲冠,秦军接二连三的小动作,让他有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这是在草原作战时从来没有过的。这时他才回悟过来大单于冒顿再三叮嘱的用意。
无奈之下。
赫连壁只得决定冒着战马被尖石废掉马掌的危险,令各部落千长指挥队伍从秦军严防死守的地带强攻。
秦军一方,李左车以强弩为支撑,以大盾为遮挡,率领后卫部队连续击退匈奴人进攻二十余次。
三日之后。
赫连部落折损勇士竟达到了惊人的将近四千余人,这一数目禀报到赫连壁那里,让这位心气甚高的匈奴谷蠡王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当面的秦军。并不是秦军中的精锐。
这一点,赫连壁心知肚明。
他之所以没有强烈反对赫连部落被排挤在攻打秦军大营外,就是想着甬道之战自己一方是以优势兵力对付秦军的辎重兵,这一仗怎么也不可能失败。而现在。残酷的事实让赫连壁的这一点点自信荡然无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