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神武王李原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下来,一南一北,赵佗冒顿,这两个最大的敌人俱已不复存在,而秦国接下来的当务之要,是继续对无诸、吕台、赫连壁等残余反秦力量进行追击,同时,加紧巩固新占地方的治理,以防止再次出现象汉中暴乱那样的内乱事件。
当然,这些事情,已经无需李原再亲自负责了,自有陈平、李政还有如萧何这样的官员来处置。
萧何已经被任命为秦国的治粟内史,在此次负责王尚远征军粮秣补给的任务中,他的表现相当出色,以他的能力,又有巴蜀粮仓为基础,补给一支不过二、三万人的部队,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四百三十六章 神武大帝
一个新生的庞大帝国,在亚欧大陆的东方崛起。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步入封建社会的文明国度,秦国就象是一颗擦试明亮的珍珠,让周围的各部落、各个国家感到震慑。
都城长安。
高耸的城垣上铺陈了一层薄薄的雪珠,使得整座关城银装素裹,分外的娇骁。大秦黑色的旗帜,在阳光的直射下,以白雪相映衬,黑白交替显得十分的醒目,与这种天然的色调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城里城外驰道上穿棱来往的人群。
他们中间,有各地来回奔波的商贩,有走亲访友的民众,还有领了命令正在朝驻防地聚结的士卒,不管是什么身份,每一个人在看到城楼高处那面镶边的秦国大旗时,都升腾起由衷的自豪感。
十二月七日。
大雪过后,是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一队队车驾从长安各处坊间驶出,向着城中心的高高祭台陵园行进,经过各级官员、各地郡吏的多次劝谏上陈,神武王李原今天要在城中的祭台向上苍祷告新生的秦国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南征北战之后,终于恢复了始皇帝最为强盛时的疆域。
在北方。
秦军苏角部已经在翰海龙城一带站稳了脚跟,其兵锋不时的越过茫茫的沙漠荒原,向着匈奴人的世代聚居地北海一带挺进。
在西方。
姑师城的季心一部就如同打入西域的一枚钉子,牢牢的将天山南北的局势掌握于胸,再加上李仲翔的西域各国联军在来回的扫荡,使得南天山一带的反秦诸国力量几乎被扫荡一空,就算有心怀对秦国不满的。也只能早早的逃向了更西方。
在东方。
秦国的边境线已经移驻到了大海的边上,在齐地蓬莱一带,隶属于韩信军的水师一部正在修建海运港口,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在驰道陆路交通的基础上。贯通一条由北向南的海上交通大动脉。
在南方。
王尚军的前锋已经抵达象郡,正在继续追击吕台于安南,而在东南一隅,江东秦军在蒋渝的率领下,正在沿着四明山一带曲折的山道,向闽越的腹地挺进。无诸在仙霞岭一带布下重兵。试图阻挡秦军的进攻,却不想因为火药的运用,秦军在逢山开道方面,有了更锐利的工具和武器。
当然,这些边境线上的纷争,对于长安的百姓来说。实在过于遥远,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城市中心的陵园祭台上。
在这里,在今天,神武王李原即将举行登基大典。
没有错。
你的眼睛没有老花,李原终于要正式的登基成为秦国的帝王了,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当然之举。
这些年来。关于武王何时登上王位的消息时有传播,但俱被李原以大秦四疆未靖给压了下来,如今四海臣服,万朝归一,李原再想要推辞也没了借口,而更重要的是,秦国的内政体系在经过了十年的运转之后,已经在操作层面有了惯性,就算李原现在抛手不管,也不会出大的问题。
祭台高处。
来自岭南的新鲜水果被摆放在了陵园的祭石桌上。自新秦创建以来,每逢重要的日子,李原都会来到这座为了新秦而牺牲生命的将士陵园里面,看着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李原仿佛能够听到他们一声声的呐喊。
甘厚伯、周兴、季布这一个个有名的无名的阵亡将士,让李原每次来到碑林,都有一种由衷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战场上结下的情谊,不论经过多少年的沧海桑田变化,也不会改变。
“自始皇三十八年以来,原以微兵起于雍丘,取大梁、攻荥阳,克咸阳,但凡军过之处,民众无有不从者”这一段关于新秦军起家的历史,由丞相陈平娓娓道来,其中的一段段一幕幕,听在那些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耳朵里,更如同是在观看回放的电影一样。
白马渡前,甘厚伯与周兴相拥着孤军而战,面对刘邦的西征大军,他们以残卒微兵,高唱着秦军的战歌,战斗到最后一息。而今,他们的子孙,甘勇和周平就在陵园前站立的将领之中,倾听着父辈的事迹,年轻的秦将们禁不住热泪满眶。
北风从乐游原上吹过。
带着丝丝的冷凛,带着席卷一切的气势,就如同新秦的复起一样,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一切阻挡的对手击碎。
作为新秦军的首领,李原的感触更加的深厚。
十二年。
弹指一挥间。
李原也从青年进入了壮年,从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变了三十而立的中年人,现在,他的身份又将发生质的变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