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辽东燕地苦寒之地,又有匈奴丘力部落残余、半岛高句丽部落的袭扰,这倒让韩信在闲暇之余,继续有一试身手的机会,面对这位名将,高句丽棒子被打得惨不忍睹。他们在失去了长白山一带的地盘后,又接连被打回鸭绿江、汉水流域,最后只依靠求饶投降才始在半岛的最南端一带获得了一小块生息之地。
在出兵高句丽的同时,韩信统御的秦国水师部队也开始对扶桑诸岛跨海征服,位于最东面的九州岛最先被占领,在征服的过程中,当地的土著太阳部落因为反抗秦军,几乎被屠戮一空,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百余人乘着木筏逃到了本州岛。
凭借着强大的实力,秦军在东方摧枯拉朽的征服着,对于秦军将士来说,这种征服的挑战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反,恶劣的天气、漫长不测的海路航道,才是他们心中最为惧怕的地方。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燕王韩信第一个在蓟县响应,三天之内,燕地秦军在各级将领的鼓动下,报名加入征西军的将卒就有千余人,而在快马驿报送往长安的请愿书中,韩信的名字赫然列在了第一位。
第四百四十三章 罢黜李政
西征诏令,就如一道霹雳闪电,划破新秦安逸的夜空。
燕王韩信首先响应。幽燕之地,尽管地处东北,但因接壤着匈奴、东胡诸部,天然牧场哺育的高头健马,给予韩信训练骑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军人总是血性的。
尤其是那些刚刚入伍不久的新卒,五年来,他们聆听着先辈们在统一之战中的丰功伟绩,渴望着自己也能投身于神武大帝的旗帜下,现在,李原终于发出了诏令,他们怎么不群情振奋。
在韩信榜样的示范下,各部秦军中的少壮派将领纷纷上书,其中更不乏激动的年轻将校以衣襟战甲为帛,以己身之血为墨,以破指为笔,慷慨激昂陈言,请求参加征西大军,就算为一小卒也无怨无悔。
秦军诸将之中,年老者、心老者,自不必多叙,不过,总体而言,依旧渴望再立功勋者,还是占了大多数,这要归功于李原十余年的循循善诱,理想、信念、荣誉和永不满足的豪情壮志,这些虚幻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改变什么,但潜移默化之下,在人心的最深处,其影响力非同小可。
李仲翔、骆甲、曹信、季心、桓楚甚至于远在岭南的冯宣,都纷纷表示,愿意继续在神武大帝、不败君王李原的麾下征战秦新历七年,三月。
李原在长安石林祭祀阵亡将卒之时。当着众文武百官、当着来自各地的使者,正式的发出了向西扩张的讯号。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东有大秦,如日方升,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在禁卫军雄壮悲凉的战歌声中,李原全身黑色的制式战甲,两块简单的木板高挽在发髻上。这样的穿着打扮站在人群之中,粗看上去就和周围的将士没有什么两样,当然,如果仔细打量的话,还是能从个人的气度上,找寻到帝王的威赫气息。
“诸君——安静!”负责维持现场的禁卫军将校一迭声的叫喝。
“大秦承平日久,你们还记得手中的剑是用来做什么的吗?胸膛中还保留着那一腔热血吗?如果记得。那就跟着本王,一起向西——!”李原声音低沉浑厚,凌厉的目光扫过四周黑压压的人群,这一刻,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那些解释的话。已经在诏令中讲述的清楚,今天,当着地下军团诸多亡灵的面,李原言简意骇,直抒胸意。
“向西。向西!”
“大秦,大秦无敌!”秦军将士呼喝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久久不息。年轻人总是很容易冲动,又何况,李原的功绩和身份摆在那里,与将士一般的简易打扮,更拉近了他与普通士兵之间的距离。
大秦的战争机器隆隆启动。
在鼓舞将卒的士气的同时,李原也加紧了对朝廷内政事务的控制,一系列官员调整任免的诏令下达,有些中低级官员在短短的十余天内平步青云,从地方郡县踏入中枢,另有一些官员则从高位上跌落下来,直接被罢免回家养老去了。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的人是长史李政。
三月二十日。
先父李斯生诞之日。
李原在永安宫中设下家宴,宴请李政一家。李斯一脉,在经历了胡亥大屠杀之后,存活下来的,就只有李政、李原两人。
或许是因为平素的沟通不够,或许是由于年少之时的经历不同,又或许是因为李原的思想超过了这个时代,李政在与李原这个便宜三弟交谈时,往往自卑得紧,他迫切的渴望证明自己,但却又匆匆的步入到了歧途之中。六年前是如此,这一次也不例外。
秦国以法治国。
其它学说,在李原的强力压制下,基本上没有成为主导的机会。在李原势力崛起的过程中,以商山四皓为首儒学势力曾经纠集了数千的儒生拦路告状,试图改变儒学不受重用的境况,但却遭到了李原的无情镇压。
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儒学中坚痛定思痛,终于改变了以硬碰硬的想法,以迂回曲折的方式来渗透进秦国的中枢之中。
这一次,儒生势力依旧将目标放在了长史李政身上,而突破口则是李政新纳的如夫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