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由在雍丘兵败身死的消息,在赵高的授意下,由前来审讯的廷官转告给了李斯,赵高的这一记重拳砸出,顿时让老对手李斯痛不欲生,险些当场吐血而亡。
“阿政,休得胡说,我李家只有二个男丁,没有第三个人。”李斯身体颤抖着,摇晃着坐倒在乱草席之中。
“阿翁,我听说原弟在荥阳——!”李政脸上一阵潮红,遏制不住兴奋继续道。
“政儿,我说得还不清楚吗,李家没有第三个男丁,没有,那个杂种,就让他自生自灭好了。”李斯声音尖锐,一下子打断了李政的诉说,剧烈的情绪起伏让他险些喘不上气来。
“阿翁,政知道了,不说就是。”李政丧气的回答道。
与大哥李由在外统兵打仗不同,李政的个性打小便继承了李斯喜好文墨的爱好,一个从文一个从武,两个儿子皆是一时上上之选,李由娶了秦国的长公主,李政的未婚妻子也已经订下来了,是皇族的一个远支嫡女,这样与皇家结姻的婚配彰显的就是李氏在秦国独一无二的地位。
李政心思慎密,从廷尉对待李斯的态度中,他已经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妙,如果说,在刚开始的几个月,看守的狱卒还能照顾一二的话,现在,他们父子的待遇则完全和其它的罪臣一样了。
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第七十三章 风卷残云
咸阳大狱的天光,李斯已经见不到了。
这位秦国的前丞相没有想到,他一次又一次的上奏,写下的那些字句已经被赵高一个字一个字的栽剪下来,然后拼凑成一篇李斯蓄意谋反的认罪书,有了这份“真实”无比的证据,胡亥终于下了诛杀李斯的念头。
李斯作茧自缚。
浑不知,远在东方的长公主赢玉漱在为如何搭救于他而费尽心思。
对于李原这一次的西征行动,赢玉漱从反对到支持,转变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李原拿下了函谷关。
夺取函谷关后,李原军面临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原先只困守于三川郡的李原面前,是老秦人世代居住的沃土,在这里,浩浩的渭水和泾水流经了关中六百余里的丰饶平原,大河之水也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大秦,天下,尽在掌控之中。
在二月上旬,李原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沿着渭水一路逆流而上,首当其中的夏邑守卒没有进行什么抵抗,就干脆的投降了李原军。
内史郡,夏邑。
座落在渭水与大河接壤的最东端,从函谷关往西,渭河平原上,星星点点的城池沿河散落,如同一串串被丝线连起来的珍珠。
站在高高坚实的夏邑城楼上,看着城下骆甲率领的骑军正在策马奔向远方,李原胸中,犹如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相比战乱频频,视秦人为死敌的关东,函谷关以西的这片土地,才是秦国人生息休养的故土。
大秦以法治国,在法度之内,皇帝也要遵守国家的律条,胡亥以皇权代替法律,以猜测和无证据随意抓捕大臣。春秋战国数百年,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王位而发生的流血事件不是没有,但残暴到如胡亥这样将所有兄弟都杀得干干净净的,却是头一个。
李原军此番进迫咸阳,正是在秦国面临剧烈动荡的关健时刻,在关中的一些老秦人看来,二世胡亥根本不是什么始皇帝指定的继承人,秦国真正的皇位继承人只有一个,那便是扶苏。
扶苏已死。
是被胡亥、赵高给迫害死的,元凶就是赵高,而幕后的黑手,不需多问,就是好兄弟皇帝胡亥。
在胡亥、赵高的高压政策下,关中秦人以沉默来对抗朝政的残暴,而在长久的积压之后,秦人的忿闷也已到了爆发的顶点。李原在函谷关上正式打出“清君侧,除奸臣”的口号,有长公主赢玉漱坐镇,在大义方面,李原的出兵名正言顺,让关中一众父老找不出多大的毛病。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赵高若是搞阴谋诡计的话,可以说算上得一流人物,但从治理国家的能力与李斯相比,实在差距太大。
人术有专攻,这句老话诚然不假。
曾经因为军爵分封,而使秦国平民家家盈户的盛况已不复存在,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征税和兵徭役,普通的秦国平民渐渐的发现,自己辛辛苦苦一年劳作,换来的只是一堆债务,而外出征战的青壮男丁以往会带回足以让家族荣耀的军功,而现在,却只有一个又一个通报阵亡的丧报。
关中这一带各县、亭长久以来无故事,县里防备空虚之极,要不然也不会在二年前被周文大军一路攻袭,现在,换成了同样打着秦军旗号的军队,早已对胡亥、赵高不满的各县、亭纷纷响应,一时间,丛者云集。
如干柴烈火。
如风卷残云。
拿下夏邑之后,李原军先遣骑军骆甲一千骑即以雷霆之势横扫渭水两岸,在遣了蒋渝率一千本部精兵防守函谷要塞之后,李原率领着剩下的五千精兵,会同一路收降的近万各郡降卒、青壮连下丽邑、临夏、怀德等七座县城,兵锋之势大盛。
二月十六日。
咸阳,丞相府门口。
数辆马车齐齐的停在门畔,从一早到下午,始终不见离去,这是一次赵系势力的紧急集会,促成这次会议的,正是关中一带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叛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