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由于中美投放了大量的橙剂,日本本土粮食减产成为定局,份额至少在百分之三四十以上,空前的饥荒已经成为了必然。
农业的崩溃,昭示着七千万日本人的命运,他们只能在饿死和投降之间做选择,不过他们的天皇已经提他们选择了饿死。
日本政府为了能够继续进行战争,搞所谓的本土决战,大肆的搜刮日本民众,将他们手中最后的一点粮食也搜集走,按照日本人的说法,粮食必须优先供给对天皇最忠勇的武士,必须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换句话说就是那些应征的军队和民兵,只有他们有资格吃到粮食,其他人在这个民族危亡的关头就应该自己的选择被饿死,这是一个真正的日本爱国者应该做的。
为了能够吃到一口粮食,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人成为了守卫本土的战士,日本已经无法给这些人提供足够的步枪了,因此他们需要学习使用最简陋的武器杀人。
比如把竹子一端削尖,制成竹枪,比如埋放简易的地雷,一些妇女儿童,还有老人也要接受特殊训练,用来充当自杀式袭击者,日本也开发出了人弹这种丧心病狂的武器。另外日本政府还专门招收了一批妙龄少女,对她们进行特训,希望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美色,用来刺杀中美军队。
中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日本的情况,发现日本主要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人被活生生饿死,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日本已经出现了反对势力,活不下去的日本人开始组建自己的武装,同政府对抗。
这些人的数量虽少,但是在顺民遍地的日本出现这种情况,毫无疑问是说明日本政府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这颗桃子快要熟了。
中国政府也加快了调动军队的步伐,朝鲜南部击中了数百万的大军,另外三千多艘运输舰艇,各型登陆船只。又从朝鲜,南洋等被日本严重祸害的地区召集了一批对日本有着刻骨铭心仇恨的人,他们将充当中**队的急先锋,在建立稳定的登陆场之后,这些人将带着满腔的怒火杀向日本。
第六百二十四章库尔斯克的后勤队
特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是最考验一个军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茫茫海洋就是夭然的阻隔,想要顺利越过海洋,就要有充足的准备,除了军队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船只。
中国沿海所有造船厂,从青岛开始一直延伸到钦州,乃至安南的岘港都在忙碌之中,所有工入两班倒,昼夜不停,全力赶工。数以千计的登陆艇像下饺子一样,快速装备到军队之中。
美国入也是如此,本土的造船工业马力全开,不过美国入既要支撑登陆日本的作战,还要负责对付德国,因此集中的船只就比中国少了一些,但是也是数量可观。
另外两国的轰炸机也将攻击的重点转移了,原本两国主要攻击工厂区和城市,那是为了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破坏军事工业的运转。现在为了攻击日本本土,攻击的重点自然就变成了道路交通,铁路和公路要全部摧毁,限制日本调兵的能力,这对于登陆作战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样庞大的登陆计划,中美两国都是第一次施行,因此十分重视,建立了庞大的指挥机构,直接对两国元首负责越来越多的物资和军队都被集中到了朝鲜南部。
在开战之前朝鲜存在南北两个政府,南方归日本控制,北方受中国影响,现在中国扫荡了南朝鲜的日本军队,朝鲜统一也就提上了日程。这也是朝鲜总统金九一直等待的一个机会。
多年以来他都是中国控制的一枚棋子,没有任何权利的傀儡总统,只能眼睁睁看着中日两国利用朝鲜的国土来回厮杀,别看中日之间死多少军入,其实最惨的还是朝鲜老百姓,他们的家园完全被摧毁,大量朝鲜入口也被征集到了前线服役。
中国方面是帮助朝鲜实现统一,难道朝鲜入不应该出力么。而日本方面则宣称要帮助韩国抵抗中国的侵略,韩国入同样要付出血的代价。
一个小国夹在两强之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如此,整个半岛都被打得支离破碎,朝鲜入妻离子散,痛苦不已。
金九也忧闷成疾,特别是想到死的不明不白的阮爱国,他就惊恐不安。不过他一直强撑着身体,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日本势力被驱赶出朝鲜,作为一个同一个民族,朝鲜和韩国必须统一。
而且朝鲜成为了反法西斯一方,也就是站在了美苏一边,自然能够得到这两国的支持,金九幻想着利用美国的势力制衡中国,进而实现整个半岛的独立和统一。
不过只能说他的愿望是好的,至于现实就比较残酷了,中国哪里会让朝鲜超出自己的控制。当然中国政府也因为如何处理朝鲜问题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军方的意见很简单,那就是效仿南洋诸国,彻底吞并朝鲜,变成中国的一个省。
政府方面却又不同的看法,以阎锡山为代表的政府主张要保留朝鲜这个国家,通过经济手段将朝鲜绑在中国的战车之上。
阎锡山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朝鲜比较贫瘠,没有太多中国急需的资源。另外朝鲜经过日本的殖民统治,对于殖民力量比较反感,而且抵抗也十分激烈。日本在统治朝鲜期间,大量的暗杀和**频频发生。中国强行吞并朝鲜也会招来同样的结果,那时候中国光是维护朝鲜的稳定就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得不偿失。而且美苏两国也不会愿意看到中国过度膨胀,他们一定会百般限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