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闯明_侠雨【完结】(305)

  这一看,崇祯惊呆了。

  还当真是大喜!

  “哈哈……大喜!当真是大喜!天佑我大明!卢总督没有辜负朕的期望!鞑子!鞑子!你们也有今天!哈哈……我大明国运未失,我大明气数依旧龙腾于天!列祖列宗在上,朕朱由检无愧于你们!”

  御书房外,哪怕数里外都听到了崇祯几欲疯癫的大喊声。

  第九十三章升官封爵

  *

  “难道?打胜了?”

  御书房里的消息很快向外传开,不多时整个京城都得知了这一消息。虽说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是皇上喜不自禁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

  “援军到了?是洪承畴还是孙传庭?”

  京城里一处奢华的府邸中,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的杨嗣昌正与数十名大臣‘商议国事’。

  这些人都是为他杨嗣昌马首是瞻的手下,这些年也替杨嗣昌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这一次鞑子围困京师,杨嗣昌愁白了头发也不得解决。但没想到刚从宫里出来,居然宫中就传来这么大的事情。

  “应该不是吧?臣下刚才派人去城门前查探过,鞑子依旧围困在城外不走。放眼望去,方圆百里可没有援军的影子。若是洪、孙二人真的前来救援皇上,他们不可能也不敢远远躲着不动才是。”

  “可皇上话里那意思……杨阁部,可否知道具体情况?”说完这话,所有人的视线全部集中在杨嗣昌身上。

  “老夫已派人去查,想来很快就会有消息传过来。”慢悠悠抚摸着长须,杨嗣昌坐的极稳。

  虽说前些日子因为鞑子围城而使得整个京师躁动不安,但杨嗣昌始终是那最为镇定的一个。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实际上的宰相。杨嗣昌的本事不容置疑。哪怕杨嗣昌在性格和为人上有许多不好的一面。但杨嗣昌在政治上却无可挑剔。区区鞑虏,杨嗣昌并不放在眼睛里。

  杨嗣昌为一己之私陷害忠良为人不齿,历史上大明灭亡他功不可没。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杨嗣昌还是大明除崇祯外最有权势的人。

  杨嗣昌权倾朝野,朝廷官员大半都是他的臣下。特别是当温体仁下台之后,杨嗣昌再无政敌。杨嗣昌说要干什么,朝廷上下基本不会有人敢反对。这样固然能使政见得以快速实施,却也将国家的命运交到一个人的手中。

  以大明如今官员的‘能耐’,大明如何重振?

  就在众大臣焦急等待的时候,外面杨嗣昌的老管家敲了敲门:“阁部!外面有太监传旨。说皇上命众大臣即刻前往乾清宫议事。”

  “乾清宫?”

  听到这地点,杨嗣昌皱了皱眉头。自从鞑子围困京师一来,崇祯皇帝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了。就算是有事,一般也是在内阁或者英武殿议事。这次到底出了什么事。竟然值得皇帝命百官上朝。

  顿了顿,杨嗣昌继续问道:“知道是出了什么事么?宫里有没有消息传来。”

  门外,老管家继续道:“这个……只知道是好事,据说是哪里打了胜仗。听说皇上十分高兴,欲在太和殿进香祭祖。”

  “进香祭祖?哼!鞑子在围困京师,皇上怎么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举动。”站起来狠狠一甩衣袖,杨嗣昌满脸不屑道:“难道又是哪里剿灭了些反贼?还是说抓到了李自成?何须如此大惊小怪,老臣一定要好好劝劝皇上才行。”

  “就是!就是!阁部可要好好劝劝皇上,大明可不能没有阁部为皇上分忧啊!”几个大臣拍着杨嗣昌的马屁,一行人赶忙走向了宫门。

  不多时。杨嗣昌‘率众’来到了乾清宫。

  宫门外,百余名五品以上的大臣正在焦急的等待着。他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又或者数十人凑成一个大团;不时也就官员互相奉承或者讽刺,朝廷中的各个派系从这宫门前的情形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而杨嗣昌一来,所有大臣都停止了交谈。一齐走到杨嗣昌面前,各种恭维声络绎不绝。

  杨嗣昌在朝廷里的权势,从此可见一斑。

  寒暄着,没有一个大臣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外面来了战报,只知道似乎哪里打了胜仗。总之众大臣只知道一件事……这次来是好事。

  “皇上驾到!百官上朝!”

  随着太监尖锐的嗓音,百官排成排慢慢走近了乾清宫里。

  等百官依序站好后。崇祯很快从侧门走上了金銮宝座。一身明黄团龙服,头戴冕冠,崇祯皇帝看起来十分精神,笑意盎然。在崇祯身后,王承恩手持拂尘面无表情侍奉崇祯坐上龙椅。

  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祝福声中。崇祯笑道:“众卿平身!大明自太祖皇帝灭元称帝一来,如今已经有两百六十八个年头。两百多年来。大明风调雨顺妥泰民安!虽有藓芥之疾却也无法撼动大明之国运。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不敢稍有懈怠。然……这次召众卿前来,是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诉众卿。”

  众大臣竖着耳朵倾听着崇祯的抱怨,这一幕已经发生过无数次,所有人都不以为意。但是当崇祯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众人却是一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