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太好吃了!”俩丫头吃得满嘴冒油,奈何,今天是星期四,俩丫头都得赶紧去上学了,而糍耙也不能带去,因为凉了就咬不动。所以不等留着中午吃,那就只好现在使劲吃了。
“慢点,别吃成(饮食)了。”母亲怜爱的招呼着,跟以前不同,现在家里不缺吃食,对两个小女儿也就没以前那样顾及食物了。
至于“饮食”两个字,在当地有不同的含义。指的是小孩吃多了不消化,这时候大人就会捏起小孩后背上的皮肤往上面提,如果孩童真的吃多了不消化,就能提出“啪啦”的脆响声。
这不算迷信,只能说是治疗不消化的土办法,这个方法并不限于农村,城市里依旧流行。
“四妹能吃很多呢!”“五妹也是!”俩丫头可没忌口的意思,拼命往嘴里塞。直接方大军开口,俩丫头才放慢了速度。
锅里还在继续,先照顾好两个小的,大人等会在慢慢吃,等俩丫头吃好后,方大军又提高了零花钱标准,最开始给的是五分。后来变成一毛,现在直接提到了三毛,不敢多给了,给多了。怕万一俩丫头拼命吃零食,对健康也不好。
送走欢天喜地的俩丫头,他是完全满足了,换了以后,三毛钱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应该说不好提“毛”这个单位金额。
“老汉,等水泥厂开工后,我打算送妹妹们去镇上小学读书。”吃饭时他提出了想法。
但却遭到了否决,但听父亲说道:“这事不成,老汉要看着砖头厂,你妹妹总不能住到镇上去吧。”
方大军还真是这个意思,却又听母亲说道:“儿子,妈想了想,还是觉得留在家里,不去包食堂了。”
“为啥啊?包食堂肯定赚钱,先不说赚钱,咱家搞食堂,生活上肯定会好些。”他指的是吃饭上面,随便漏点勺也比自家开火好。
结果最后才知道是因为父亲舍不得砖头厂的活计,按父亲的话就是,他还年轻,才四十岁出头,还可以干很多年,现在还没到翘起脚享福的时候,而且父亲也对饮食完全不感兴趣,觉得煮饭是女人们干的事情,他一个大老爷们去搞食堂,这不是闹玩笑话吗。
方大军才终于体会到,父亲这个纯爷们的高傲,不得不翘起大拇指,有多少男人能做到一辈子不进厨房。
但知道归知道,最后也不得不劝说起来,结果父亲固执了起来,坚持要留在村里,不愿意到镇上居住,母亲自然随了父亲,在家里没有发言权。母亲在哪里,俩丫头自然就要跟着,结果自然统一了战线,要留在村里。
这突然间就让他为难起来,到最后他反到被说服了,他每天骑自行车去上班,如果遇到加班就住厂里,不加班就回村里陪父母。
而食堂,直接统一了,就搞一个食堂,而目前也是在一个食堂吃饭,到时候工人就有点多了,李玉兰家也只能请人帮厨,走一步是一步吧。
等到时候,水泥厂修建出豪华的单位楼房来,在考虑接父母上街的事情。
这情况一直到他出了家门,才琢磨过来,莫非父母是怕他出去后,就不打算修家里的房子了?呃,这是多想了,还是咋的?为什么父母一下就变卦了呢?之前不是已经答应去搞食堂了吗?
甩了甩头,又发现还是给搞糊涂了,但这也是小事,以后他明天就往家人送肉食,总不会亏待了父母,至于大米,他已经采购了几百斤放在家里,要不是怕放坏了,直接就是购买几吨。
出了门后,跨上自行车跑去看粉条场了,只忙活上午,下午收工休息半日,其实是想去看看李玉兰,这么多天没见,怪思念得慌。
“肖队长,现在情况怎么样了。”首先到的还是天空大队的场地,也只有这个场地才是他盯着搞出来的,其余两个场地就放任没管了,白混了七个生产队的工分。
“好,好得很啊!”肖平中乐呵呵的回道,他是肖中虎的亲戚,现在对于方大军自然没话说,算是自己人了。
方大军却有点无语。他可不光是来听好话的,得找出问题来,如此,便让肖平中带着自己从头到尾跑一便流程,起码有半个月,他都忽略了粉条场,现在得补回来。
三个场地。对应七个生产队,天空大队的场地最大,也最好,承担三个队的红薯,其余两河、发展两个队各承担两个。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每个生产队约莫能出产六万斤红薯。也就是每户八百斤,如果按每户六口人来算,其实分到人头上,每人也就一百多斤红薯罢了,而且红薯不经吃,壮汉一顿吃个两三斤红薯也正常,一般是把红薯混在饭里。当辅助粮食。
但每人少了这么多红薯,目前来说就有点难熬了,生产队分粮食的计划大概是,过年时分稻谷和小麦、八月份分玉米、十月份分红薯,这是主要的粮食。而其中,稻谷、小麦、玉米都得交征购,只有红薯才是种多少就分多少。
现在每户家里基本上已经没有大米了,比如他家的情况也是如此。得靠红薯坚持到过年,当然每户还有玉米,可玉米不能当主食吃,天天吃玉米糊糊,或是用玉米粉子混和麦子粉蒸馍,也就是俗称的“窝窝头”,坚持下或许能熬过去。可饮食上面太单调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