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移栽的时候,玉米的根必须连带泥土一起给铲出来,不然就不容易栽种成活,在栽种之前,土地是需要用锄头挖一遍,然后按照间距,挖一个坑,把玉米栽种进去,到六七月份,红薯就是栽种在玉米的根旁边。等把玉米收割后,红薯也会迎来旺盛的生长周期。
他知道点种玉米,可提出来后,估计也无法解决,这事就没提了,村民也习惯了这般。玉米栽种后,还会经过“上抖”,也就是用锄头把玉米根周围的泥土松一下,施上肥,这是技术活,因为一不小心就把玉米根给挖断了,连补坑都不行,因为已经过了生长周期。
五一劳动节,今年的五一,他确实是在劳动。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瞎忙活,不光如此他还去支援了李玉兰家,跟这边长辈的情况差不多,李家那么忙,居然也留了些土地种粮食。
他这个女婿也去帮了点倒忙,酒肉吃了不少,干活还没喜欢偷懒的小玉琴利索。
大厦的修建正式启动了,分配面积还在商量当中,没有最终定下来,以方大军估计,可能需要好几个月,效率真够低的,而政府也接管了修建工程,他在过程中没什么权利,索性不去了,但偏偏几个负责人又喜欢听取他的意见,通讯联系不发达,就经常托口信让他去一趟。
搞得他干活都干不利索,偶尔就要去一次县里,当大家得知他这段时间在种地,不知道多少叹息,这不是大材小用吗,但要是知道他种地的水平,估计就不会这么看了。
水库的改造工程差不多了,鱼塘需要暴晒,正式利用还要等段时间,今年怕是赶不上出鱼了。
总花费暂时不多,后面的资金主要是用在水库周围那一千亩山林,他要改造成果树林,这个就有点麻烦,也是个长期工程,慢慢来了。
要的三千只鸭子,已经养了起来,每天都在消耗粮食,他也养了近二十个兼职村民,在水泥厂半上工,哑巴是负责人,现在夏天还没正式到来,他去看的时间也不多,等夏天来了,在去钓鱼什么的吧。
“大军哥哥,你什么时候也带我去坐火车啊。”小玉琴有些可怜巴巴的说道。
“今年内吧,等空闲下来就去。”方大军也不是随口一说,带李家一起出去游玩一次也不错,但不是现在。
————
春去秋来,转眼到了八月份,天气依旧炎热,玉米已经丰收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晒玉米,然后进行装坛。玉米以及之前的油菜籽、麦子的丰收,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相比去年来说,粮食产量要更足。
以往村民是上工。基本是时间制,混完时间就是一个工,人不同,工分算得也不一样,但现在却是自家的地,天不见亮就干活。天黑才回家的村民大有人在,这粮食要是不丰收,那才是没天理了。
玉米和稻谷,差不多都要晒十个太阳日左右,要彻底晒干水分,储存起来才不会发霉、长虫。
粮食虽然多了。但因为家畜养得多,导致漫天遍野都是打猪草的队伍,今年种植和养殖方面都算是双丰收。
而肉食的价格,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虽然只是涨了五分钱的样子,可却让大家都很高兴。
大米的价格也略微有点上涨。涨了一两分钱每斤,基本上这种物价上涨是合理的,而工资方面,干部们也上调了一点点。
八月下旬,也终于迎来了收割稻谷的季节,这才是重中之重,大米是当地的主要口粮,也是上交公粮最主要的粮食。
不知道多少人等着出结果,方大军的去年发明的脚踏式打谷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本上每个家庭。光靠这东西,不用外人帮忙,在两天之内,就可以打完所有的稻谷,如果加点班。一天就能搞定。
其速度大概是,每天能打出三亩地左右的稻谷,别嫌慢,因为往年更慢。稻谷收获到家里,接下来就是进行暴晒了,在九月中旬就可以进粮仓。
各家各户自己都会称重,或是估算,比如一个箩筐能装四十斤,那么就数箩筐,就能大概知道了。
生产队虽然被弱化了权利,但统计数量却是没问题,还有一个小消息,相比去年来说,今年所上交的公粮少了很多。现在每亩的产量也就四百斤左右,按每户平均约三点五亩稻田,每户平均能收获一千四百斤左右的谷子。
往年大概要上交九百多斤,今年只有六百斤了,这样村民能剩余八百斤,就这,方大军也觉得虚高了,上交个两三百斤,这才正常。
但是村民们却是喜气洋洋,因为这意味着,差不多能吃饱了,每顿吃不了干饭,也能吃稀饭。其实杂交水稻一出来,每亩产个七八百斤,这才正常。
到时候每户能收获两千斤左右的谷子,年年都能有剩余,而到时候就会有认购粮,也就是村民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卖给国家。大约到九十年代中期,到时候粮食就可以卖给私人,不用在卖给国家了,具体的时间,方大军也不是太清楚了,因为穿越前根本就没关系过这些事。
其实现在村民总感觉粮食不够吃,主要还是因为大家的饭量太猛了,现在每家都是粗碗,一碗能装三两米,壮汉吃个三碗都正常,但往后碗就会越来越小,饭量也会越来越少,因为其余农副产品丰富了。
角山今年的农副产业也变多了,比如韭菜、黄瓜、猫豆等。村民自己拿到土地,也会想办法多种油菜,食用油这方面也不会缺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