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抗战虎贲_秋风起叶落【完结】(1034)

  不过,不排除,他会为了换取中**队直接加入这场战争,而虚与委蛇暂时同时宣布停战。”

  “目前的欧洲战场,德国人的海军除了潜艇部队外,基本上已经荡然无存,他们最强大的陆军受阻英吉利海峡对岸。

  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中**队悍然入侵参战,那我们应当以适当海军封锁英吉利海峡,增强在英伦三岛,冰岛等地的空军和防空力量。

  尔后集中全部海空军力量,与中国海军联合舰队决一死战。”

  罗斯福顿了顿继续道:“这一战才是我们与中国这头亚洲雄师一决雌雄,彻底定鼎未来世界格局的一战。”

  马歇尔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德军虽然强悍,但那是陆军,空军方面与英美联军不相上下,甚至英美联军还占据一些优势。

  这可能是中国方面并未向他们提供新式喷气式战机的技术支持。

  而在海军方面,英美联军则完爆德军,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和占据了整个欧洲的德意志帝国鏖战四年而不失去英伦三岛。

  美国海军在过去的四年内有了很大发展,实力较当初太平洋海战时要强大的多。

  足足有十几个航母战斗群,虽说他们至今还没有研制出中**队装备的喷气式战斗机,因为没有缴获过任何一架完整的喷气式战机。

  但他们的P—51野马战斗机却在巨大的生存危机压力下,快速更新换代,衍生除了好几个改进型号。

  其主要姓能已经与中**队的喷气式战斗机相差无几了,堪称为世界上活塞式战斗机的巅峰之作了。

  所以,他们虽然在潜艇和战机姓能方面落后中国海军,但总体实力还是要略胜一筹的。

  而且这次在北太平洋美国西海岸以及大西洋作战,英美联军是属于近海本土海域作战,如果倾力一战,还是有至少百分之六十的胜算几率的。

  ………………

  德国、柏林帝国大厦。

  与马歇尔预料的差不多,希特勒本来对于张兴汉这类似于命令的强制要求停战宣告极其不感冒,而且愤怒的他甚至要下令德军的远东集团向西伯利亚与波斯湾的中**队发动进攻。

  好在戈林和隆美尔等部下们及时劝阻了他,并且以前线部队的确需要修整的理由,提出了将计就计的建议。

  即暂时同意休战,一面抓紧时间补充兵员和装备以及各种前线紧缺的物资,静待中**队与英美联军在大西洋开战。

  德军好坐收渔翁之利。

  ………………

  中国南京,张兴汉刚刚送走了替自己掌管最强大的战略武器部队—核弹代号中华神箭负责人。

  核弹的重要姓不言而喻,所以这支特殊部队是完全由张兴汉绝对嫡系部队抽调整编而成。

  部队所有成员全部出自龙行军校,并且在各部队服役超过五年的铁血老兵,对张兴汉绝对忠诚服从。

  蒋百里在郭忠的随行引荐下走了进来,对张兴汉道:“委座,美国人和英国人并未理会我们的停战通告,而且据可靠消息,他们的海军和空军部队正在大规模集结调动。

  似乎是为了准备迎击我海军远征舰队。”

  “德国人呢?”张兴汉问道。

  “希特勒发来一份电文,同意我们的休战提议,但是根据从欧洲传来的情报,德军事实上并未真正休战,而是借此机会,正在向欧洲前线增调援军、物资。”蒋百里道。

  张兴汉毫无感情的笑了笑道:“很明显,英美帝国还是不死心啊,仗着其海空军强大要与我们一决雌雄啊。

  这可就怪不得我们了。”

  说完,张兴汉便拿起了一个绝密专线电话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吩咐道:“神箭听令,立即执行原定计划,目标美国洛杉矶。”

  第六百一十二章:夷为平地

  站在一旁的蒋百里,直到张兴汉放下电话,才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委座,这是要对美国人使用原子弹了吗?”

  张兴汉点了点头。

  蒋百里有些担忧的道:“那如果美国人挨了一发原子弹,还不同意停战屈服,坚持与我们作战怎么办,我们现在不是只有一颗原子弹吗?”

  张兴汉微微笑了道:“我们的原子弹暂时是只有一颗,但很快就会有第三颗,第四颗。

  而且,百里兄,你对于原子弹的威力认知还是有点不足。

  你放心,美国人也许连第一枚原子弹带来的杀伤都挺不过,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最多明天,我们就能得到西半球的震惊回馈了。”

  ………………

  广阔无垠的北太平洋上,中国海军第三舰队和驻扎在库页岛附近海域的读力混编舰队组成了庞大舰群正在向美国西海岸方向疾行。

  这支庞大的舰队由超过五百艘大小舰船,三百多架喷气式舰载机组成,在他们前后方和左右附近海域还有总数量超过五百艘的XXI潜艇护航随行。

  其中一艘名为中华泰山的航空母舰上,飞行员和甲板上的地勤人员们正在紧急给一架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做出征前的最后准备。

  泰山号航空母舰为目前中华海军的第一大航母,总吨位接近八万吨,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