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需要担心的是,我军同意停战后,我晋绥军各部改编,驻地以及军事主官会不会张兴汉取而代之等问题。
还有一点最为重要,那就是一旦张兴汉重组新政斧成功后,会不会过河拆桥,拒不履行承诺,到时候主席该如何自处呢?”
听完后,阎锡山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杨爱源并不在意,而是继续道:“反之,如果主席拒绝张兴汉,转而同意蒋委员长的拉拢和建议,命令卑职与孙楚率部放弃回援太原,而重新合围晋城。
此举,兴许能够在东北边防军的援军到达之前,消灭张兴汉。
但前提是,主席你要做好放弃太原,乃至整个山西绝大部分地区的准备。”
见阎锡山脸色有些不舍,杨爱源继续道:“就算我们能够真的活捉或者击毙张兴汉,那么届时我晋绥军因与东北军血战而损失惨重,根据地也大多为东北军所攻陷。
也是中央军强,我们弱的局面,退一万步说,就算蒋委员长能够遵守诺言,不染指三晋,但其绝不会放任整个华北以及东北而无动于衷的。
倘若其趁我军**山西、绥远一带时,大举攻山东,河北,下保定,占平津,攻略关外,那么我们岂不是要陷入更为危险的地步?
张兴汉纵然不是好人,蒋委员长也不是什么大善人,一旦其实力膨胀到张兴汉这个地步,甚至有过之无不及的时候,谁敢保证他不会对山西动手?
倒是他携上百万大军从中原,华东,东北三面猛攻山西,主席我们仅凭晋绥二省之军力,人力物力如何抵挡?”
二人正商量讨论间,忽然外面传来了贴身侍从副官许有德的声音:“主席,行政院院长汪兆铭先生自南京来电。”
“汪院长?汪精卫?”阎锡山有些惊讶的与杨爱源对视一眼,对外面吩咐道:“进来吧。”
许有德应了一声,昂首挺胸走了进来,将电文双手毕恭毕敬的递给了阎锡山。
阎锡山接过电文看了一遍后,对一旁等待的杨爱源道:“星如,汪精卫来电也劝说我支持蒋中正,你怎么看?”
杨爱源道:“卑职此前听闻,汪兆铭曾派人专赴东北试图拉拢张兴汉,但却被张兴汉不留情面的给拒绝了,因此怀恨在心。
可能也是因为张兴汉对其反感,所以料定张兴汉如果改组成功,他必然失势,因而转为支持蒋委员长。
党内汪蒋之争由来已久,此人此番举动,绝对是为了一己私利,并非真心为主席着想,主席可以完全无视之。”
杨爱源分析的很有道理,阎锡山点头将那电文扔在了一边。
正欲与杨爱源商量最终决定投靠哪一方,就在这时,又有通讯兵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报告。
阎锡山脸色诧异的召进来,通讯兵敬礼道:“主席,杨将军,孙楚将军来电,晋城之东北军一部突然尾随我军北上,如今已经抵达长治,正猛攻不止,孙将军唯恐长治有失,危及太原,已率部队回头驰援!”
PS:第二更了,各位读者大大们,诚心求几张推荐票,这都周三了,推荐票太寒酸了,拜托大家了,等下还有一更的。
第四百七十七章:兵不血刃(中)
阎锡山满脸震惊的看向杨爱源,口角有些不清晰道:“星如,这可如何是好?”
杨爱源皱眉道:“张兴汉动作好快啊,这样一来,我军倒是进退维谷了。”
“那我们该如何选择是好啊?”阎锡山心急如焚。
杨爱源郑重其事的看着阎锡山,道:“主席,因有中原大战的先例在前,我们与蒋委员长心中各自芥蒂已生,即使合作,也是为了眼前一时之利益,一旦危机解除,那么很可能爆发冲突。
而与张兴汉不一样,我们与他并无旧怨,晋南之役,也是我军吃亏,如果主席在这个选择了他,对张兴汉就有了相助之功,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智者当选前者。
当然,有一条我们必须得让张兴汉答应,否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长治城南,加强团临时指挥部。
对于长治的进攻,现在是属于佯攻,旨在牵制杨爱源与孙楚二部不敢全力回援太原。
现在还未到真正猛攻之时,所以张兴汉并不着急,这会正十分惬意的翘着二郎腿坐在弹药箱拼凑上的凳子上吞云吐雾。
忽然,指挥部内的一名通讯兵摘掉耳机站了起来,转身对张兴汉敬礼道:“总座,太原阎锡山来电。”
“哦?怎么说?”闭着眼的张兴汉猛然睁开双眼,饶有兴致的问道。
“阎锡山表示愿意发表停战通电,但不是投降,而是与我军结成军事同盟,由总座您担任总指挥。
山西停战后,晋绥军愿意与我东北边防军共同出兵中原,但晋绥军各部需仍归阎锡山节制,军官之调动亦需要经阎锡山同意。”通讯兵还未念完。
张兴汉就挥手打断了他道:“不用念了,阎锡山是不是还要求山西地方经济收入,政务官员皆仍照旧出于太原?不准我东北边防军在山西境内驻扎?”
通讯兵点了点头。
张兴汉不屑的冷哼一声,道:“阎锡山打的好如意算盘,如此一来,他的山西还是和以前一样成为一个国中之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