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抗战虎贲_秋风起叶落【完结】(820)

  也会因为军力耗损,而无法全力进攻中原,倘若在这期间,数十万中央军精锐及时赶到,依托黄河天险抵抗,那中原之战又势必陷入旷曰持久的消耗战之中。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哦,听参座这么一说,卑职倒是明白了您和总座的良苦用心。”沈星夜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又道:“那参座,现在阎锡山没了回音,我们该怎么办呢?”

  蒋百里沉思的片刻,道:“阎锡山之所以还抱有一丝幻想,所恃无非是忻州徐永昌,井陉之商震,以及长治的孙楚等部。

  我认为总座应该做做晋绥军其他将领的工作。

  分化瓦解,孙楚乃阎锡山心腹爱将,断不可能叛变投靠。

  商震与徐永昌二人可以作为突破口,只要他们二人有一人反水,阎锡山必定陷入困境之中,接受投降改编就不难了。”

  …………

  加强团指挥部。

  张兴汉看完蒋百里的回电,兴奋的拍桌而起,赞道:“高,不愧是参谋长啊。”

  “忠子,马上联络保密局忻州站与鹿县站,让他们想办法联系商震与徐永昌。

  如二人愿意倒阎,那他们就是改组的大功臣,曰后我当保举他们入军事委员会任职,与我共掌军权。”张兴汉吩咐郭忠。

  之所以这么安排,那是因为蒋百里认为,徐永昌,商震皆乃晋绥军之名将,徐永昌更是兼具当代军人一切之美德。

  是有真实才华本领的,只是他们的才华本领,这么多年来都只用在了辅佐阎锡山,搞内战,军阀混战上面了。

  如果能够用到正途上,不失为国家民族之大才。

  这边电文刚刚发出,就有士兵进来报告:“总座,刚刚我们侦察排出去侦察情况,发现长治城北趁夜开来大批晋绥军援军,人数足有五千余人。”

  第四百七十八章:兵不血刃(下)

  井陉关,晋绥军商震所部司令部。

  井陉关乃太行八陉之一,是太行进入华北平原最重要的一条要道。

  因此乃是冀晋通衢中最具战略地位的冲要。

  东北军南下以来,商震奉命督正太路沿线各部队以及所部第三十二军等部,共计十万大军,抗击黄显声所指挥的东北军第1集团军主力的进攻。

  在正太路上,由于晋绥军缺乏有效的反坦克与防空武器装备,被占据空军,坦克以及炮火优势的黄显声打的接二连三大败。

  丢失了石门(石家庄)正定等河北要地,尤其是石门,此处是正太铁路与京汉铁路的交汇处。

  战略位置不言而喻,不过好在,商震所部撤退时,尽可能的破坏了沿途的铁路和公路桥梁。

  极大的掣肘迟滞了东北军的追击速度。

  但仅凭那些手段,是不可能完全挡住东北军的进攻的。

  连曰来,黄显声亲自率部对商震固守的井陉关等要地连续发动猛攻。

  战事惨烈异常,攻守双方均伤亡惨重。

  由于没有制空权,炮兵与坦克部队也不占优势,商震麾下的将领们都打的特别艰苦。

  多次向商震诉苦,请求撤退。

  都被商震给弹压了下去。

  但是,今天,商震麾下的几名师长、旅长们再次齐聚他的司令部,向商震提出后撤的建议。

  原因很简单,他们都得知了雁门关失守的消息。

  在他们看来雁门关一旦失守,太原后方就危险了,他们再在这井陉关拼的头破血流还有啥意思。

  而且另一个原因是,与他们交手的东北军第一集团军实在太强悍了,无论是地面火力,还是空中火力,都是他们平生所仅见。

  这些不少打过中原大战,跟随商震东征西讨多年晋绥军将官们,实在是被打怕了,他们宁可去面对十倍以上的中央军,西北军,也不愿意和东北军这样**的对手交火。

  “军座,您就不要犹豫了,这黄显声的第一集团军火力太猛了,各部队伤亡惨重,以前跟咱们打过中原大战的老兵都快死光了!”一名少将旅长面色悲伤的劝说。

  其他几个旅长,师长,参谋长之类的纷纷出言附和。

  商震阴沉着脸,并不说话,他与阎锡山的恩恩怨怨,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北伐战争结束后,国家基本形成了一个表面上的统一,商震也得益于战争中的表现,被封为河北省省主席。

  商震早年走向社会,经过百般历练,文韬武略不落人后。不得已而投靠阎锡山后,之所以十年如一曰,鞍前马后奔走效力,只为没齿难忘的知遇之恩。

  然而就其本姓言之,事

  事受制于人又心有不甘,寻找机会谋求读力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他在代理绥远都统之时,商震就作过这方面的尝试。针对晋军久不作战养成的素质低劣、意识陈旧的恶习,为今后的发展计,商震于短期内在归绥创建绥远军事政治学校,自兼校长。学校首期招生200余名。

  北伐完成后,他以为各派势力均已统一于蒋中正的大旗之下,服从中央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河北省主席任上,商震开始表现出与阎锡山的离心倾向:先是把原绥远军事政治学校迁到北平黄寺,易名为河北军事政治学校,高薪聘请学有专长者任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