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火中原_华人【完结】(114)

  一个农民游击队员插话:“冤枉啥,你没看这次连秦队长都没有拦着,只是扭扭脸罢了。”

  “你们秦队长呢?”徐亮又问了一遍刚见到老韩时的那个问题,不然老韩他们还不知要有多少话呢。

  “就在前面,啊呀,本来秦队长领了二十多个人是要在前面打你们的伏击的。于根,快,跑到前面去报告秦队长一声,是徐司令他们到了。”

  徐亮对跟在身边的严学文说道:“你带两个同志跟着于根一起去。记住,对地方游击队的同志一定要尊重。”

  “是。”

  于根见徐司令一下子就记住了他的名字,高高兴兴地带着严学文他们向前面飞奔而去。

  熊谷平川已经在豫东与日军骑四旅团的一次遭遇战中牺牲了。严学文在38团也已经担任了营教导员。此次从水西出发的西进支队,都是骨干,连战士多数都是原来的正副班排长。

  徐亮一行也开始沿着严学文他们跑去的方向前进。张林的小组仍在后面殿后警戒。一个跟在老韩身边的农民队员说:“其实,咱们秦队长能得很,是不会冒冒失失地打咱八路军的,你看徐司令的队伍一点不乱,秦队长教过咱们毛主席的一条宝训消灭敌人还得保存自己,所以咱们打了好几仗,自己人一个没伤,队伍和地盘还越来越大。再说,咱们不认识字,秦队长可是文武双全,还能认不出八路军自己人?”

  老韩道:“你个傻小子,知道个啥?秦队长看出自己人,不打了,可是你没见徐司令带的都是些什么人?一个照面就把咱们于根抓住了,照说于根的功夫也不算赖了。咱们乱喊鬼子来了,要是在前边的八路同志们信了,又发现前面有埋伏,一个冲锋上去,那还不糟了?人家这么多身经百战的老八路,咱们那边就秦队长一个正牌八路军,你没见秦队长的妙计,徐司令这边殿后的人都能一眼识破?”

  那后生似乎还有点不服,大概这秦队长在他的心目中的形象相当的高大。徐亮接话道:“东山同志,秦飞虎同志不是本地人?是从哪里来的?”

  “从洛阳来的。”

  “是从延安来的,是毛主席那里派来的!”那后生又插话,言辞间颇有自豪感。

  “是从延安先到洛阳,再来这儿的。就你小子话多。”

  “哦?那是怎么回事?”徐亮挺感兴趣。

  “是这样,徐司令,今年开春,上级就指示要尽快拉起咱们自己的队伍。这事儿原先是让我负责的,东拼西凑,想尽办法弄了5条破枪,拉了十来个人,可建立队伍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咱们是共**的队伍,又不是拉杆子当土匪,俺们这十个人连个识字的都没有,枪可以找财主借,可这十里八村的识字的,可没有咱信得过的人,咱上级的指示,还有咱党里的文件能让那不可靠的人给咱念吗?再说我们有好几个虽是练武之人,但是对打仗的事也都是门外汉,队伍拉起来还会扩大呀,咱老韩有自知之明,不是这个材料,就向上级要求派个识文断字,又懂打仗、懂政策的干部来给俺们当队长,可县委也找不到这样的干部,又向上级请示,后来上级请八路军洛阳办事处支援,办事处就把刚从延安来的秦飞虎同志派过来了。”

  “可秦队长刚来,你还有意见……”那后生又插话。

  “这小子,谁有意见了,别老鸹不见自己黑了,忘了你自己当时的样子了?”

  徐亮没有去过延安,听说秦飞虎是从延安来的干部,不由得肃然起敬。在加上听了老韩他们介绍的这位秦队长的事迹,于是加快了脚步,急于会一会这位被部下拥戴的游击队长。远远地,望见严学文陪着一位个头不高,穿着一身八路军军装,腰扎武装带的同志迎了过来。徐亮判断这位一定就是那个秦飞虎了,不由得愣了一下。听到秦飞虎这个名字,再加上刚才听老韩他们讲的事迹,徐亮心中以为这位秦队长一定是一位彪悍英武的人物,没想到身材如此瘦弱…,不,应该是秀气,也不对,纤细?这是形容女同志的字眼。徐亮心中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秦飞虎加快脚步,迎到徐亮近前,立正敬礼:“徐司令员,我是扎崖山游击队队长秦飞虎,欢迎你们!”

  秦飞虎一开口,徐亮又吃了一惊:原来真的是位女同志!一身军装干干整洁,与老韩那些脏兮兮的队员形成强烈反差。齐耳短发从军帽下露了出来,大眼睛,长睫毛,露着笑容的脸上挂着两个浅浅的酒窝。只是腰间武装带的枪套里露出的左轮手枪的枪柄还在提示徐亮,面前站着的是一位抗日游击队的队长。徐亮举手还礼,心中暗暗纳闷:秦飞虎,怎么会是女同志的名字?再说,上级怎么会派一位女同志来这里当游击队长呢?上级的通报中也没有提到呀?

  这时扎崖山游击队成立的时间还短,后来这位被当地百姓神化的“嵩山女侠”可就大名鼎鼎,闻名如雷贯耳了。她到这里当游击队长其实是误会造成的偶然。

  第二卷

  →第八十七章 - 飞飞其人←

  这时,飞飞在这些人心中跟女诸葛似的,她的命令已经具有了绝对的权威。游击队中有些年轻的小伙子简直把她当神一样,就是她叫去死,怕是也会有人照办不误。

  秦飞虎原名叫秦菲红,她是四十年代初期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在当时的中国,受过教育的人是极少数,而受过现代教育的女性就更少了。一般情况下,当时能够接受现代教育的女子家庭都比较富裕,而且通常其家庭相当开明。这样的女孩往往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最后家里控制不住其行为的不在少数。所以在抗战期间,年轻的知识女性投身军旅,报效国家的比例是相当大的。战争初期东北战场共**领导的抗日联军中坚贞不屈的赵一曼,战争后期西南缅甸战场国民党远征军的英勇殉国的姊妹花等等都是她们的典型代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