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火中原_华人【完结】(191)

  我们需要兵员。尤其需要那些朴实农民来源的兵员而不是土匪、兵痞。

  但我们现在不是政府军,不能用正常的政府征兵手段。我们也不想以抓壮丁之类的强制裹挟手段增加兵员,那样的士兵没有战斗力,有机会就会逃亡。

  朴实、善良、本分的百姓一般是不会主动参加反对现政权的军队的。

  除非有足够的理由。

  打土豪,分田地?

  用财富再分配的方法促使他们不得不为了自身利益,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而战?

  再有走投无路下得到了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两者都是为了利益。后者获得的利益更大,至少不会担心失去什么,因为他们本来就濒临失去一切的边缘,因而后者支持新政权的态度会更加坚决。

  现在,建军村山口外那些越来越多的难民就是在灾荒中失去一切,甚至连生存也难以为继的人。只要充分宣传动员,一定会有人,会有很多人参加我们的队伍。我们对严学文那批政工人员在这些人中的宣传鼓动的能力没有丝毫怀疑。

  问题是?

  家属安置?首先招收那些没有拖累的,对于有家属又坚决要求参加的,可以考虑发放一些安家费,有苗沛霖送来的十万两白银呢,钱就是要用来花的,有钱不花,钱就成了累赘。还可以考虑在建军村,甚至泼皮山安置部分家属居住。

  最大的问题是粮食问题。

  原本缴获苗军的粮草加上攻占泼皮山又缴获的山上的部分存粮够我们这支千把人的部队用一年也不成问题,可是现在山口外聚集了近万难民,而且还在增加之中,这样下去,我们的粮食恐怕个把月就会出现危机。不行,不能这样救济下去。最后,我和陈浩商定。立即在难民中招收新兵。选择身强力壮,没有家庭拖累和家庭拖累小的,参军者和家属可进入山口,家属暂时在建军村安置。其他的难民在山口外滞留三日的,就要将其劝离,对特别困难的可以发一点银子作为路费。这也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了。

  “救济难民本来就应该是现政权的事情。”陈浩也不知是在劝说我还是安慰他自己。

  “而且扩军后,我们也要改变原计划,尽快扩大占领区了。泼皮山一带养不起数量较多的军队的。”我说道。

  第三卷 急火流星

  →第五十六章 - 扩军(2)←

  招募新兵的工作进展顺利。严学文带的招兵宣传队第一天就在新兵花名册上添加了1千多个名字。

  “饥寒起盗心”我和陈浩晚间听取汇报时,忽然脑袋里冒出这半句话来。***,老子们可不是盗。

  民族解放的大旗加上“均贫富”的传统理想以及对美好世界的憧憬,还有当“开国功臣”博王侯之位的希望。我知道这些人加入队伍不仅仅是饥寒交迫下无奈之举这么简单。当然饥寒是目前的直接原因。

  第二天比第一天参加的人数更多。到了第三天晚间的时候,严学文的新兵册上已经记下了第4千名新兵的名字。扩军工作到此告一段落。

  这些难民中符合入伍条件的已经不多了。这次迅猛的扩军给我们自身带来的困难和压力也实在不小

  首先是粮食问题。新兵连同家属有1万多人。我们现有的粮食存量最多够支持一个半月。如果再加上继续救济新增加难民的部分,恐怕连一个月也支持不了,

  第一师改为三三建制,干部奇缺。有些当初在建军村突围时的战士都成了排长、甚至连长。连王平军械所中也不得不抽出人员充实基层连队,这让王平很是心痛。当然抽调的都是军械所原来负责保卫的战斗人员。陈浩师部的参谋军官有几个被派到部队当了营长。辛兴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第三团团长。他在泼皮山一战中的表现让任何人对此项任命无话可说。骑兵营,实际上仍然只有一个连的兵力,由陈浩师部的侦查参谋齐岳接任。

  军装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现在部队的服装乱七八糟。从笔挺的美式军装到共军徐旅的军装再到团练的号衣。新入伍的人则穿着原来的杂色便衣,有些人衣衫褴褛,简直不成样子。

  武器不足。王平军械所留存的步枪都配发到了部队。前些日子入伍的新兵在训练和战斗中表现较好的都获得了新式枪支。比如那个李黑娃,他现在已经是班长了,就弄到了一支七九步枪,高兴得不得了。

  可其他的新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把缴获苗军和李右的那些刀矛之类的冷兵器全部分发之后,仍然有人没有武器。根据辛兴的建议,专门组建了一支弓箭队。

  总部警卫连扩编为直属营,魏辉升任营长。

  训练,紧张的训练。军事和政治训练同时进行。新入伍者凡是识字的全部被集中到政治部培训,准备充实基层政工队伍。

  行动方案也在紧张酝酿之中。向北、向东防御,向西发展,获取必要的生存空间,这一点早已达成了共识。首先要解决部队的衣食问题。两种方略,第一种攻寨不攻城,向西占领鄂豫皖边的广大农村地区,扩大占领区,但是暂时不攻击县城以上的城市,也就是清政府正式官员驻节的地方。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引起清政府对我们的太大注意,边远地方的小小“匪患”,一般也就是申令地方官员剿灭,不会派大军来镇压。目前清政府对付太平军和捻军就已经够受的了,又加上正在和英法处于战争状态,不大可能抽调主力到三省边区去对付一些占据山寨、村镇的“小股山匪”。但是,这样做发展速度慢,有可能坐失良机。而且以边区的穷困,能否迅速解决部队的供应问题也未可知。这个时候,我和陈浩都不愿意采取强行剥夺占领取大户人家全部财产的政策。第二种办法就是乘着清军主力不在这个地区的时机,夺取三省边区大别山附近的多个县城,迅速壮大力量,甚至相机夺取信阳这样的战略要地。对于接受清朝官府的物资、财产,我和陈浩是没有任何顾虑的。但是这样可能迅速将清廷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我们身上。老部队在攻取各地的战斗中的弹药消耗难以补充,而新部队的战斗力能否适应大规模战斗还是未知数。尤其是我们准备在豫西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不想成为“流寇”,必须要保有足够的力量占领并且巩固那个地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