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火中原_华人【完结】(219)

  崔明贵和齐岳一起回了一趟建军村,坦克和两外两个坦克手留在了商城。崔明贵回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两门山炮带到前线。下一步继续出击扩大占领区已经是明了的事情,坦克向北和向东攻击的地形都不有利,再说这唯一的一辆坦克也不宜过于频繁投入战斗,以后还有大用,比如攻击信阳之类的,那可是有瓮城的州城。

  果然,崔明贵和一营一起回到商城的时候带回了总部要求继续出击攻击固始县的命令。

  商城县要求参加中华军的人多的出乎想象。固然,很多人出于贫穷,基本的想法就是要吃饱肚子,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怀着对清政权的深仇大恨要求参军的,对于他们而言,中华军是干什么的并不重要,只要有一点,它是反清的,要和清朝的皇帝对着干的,就足够了,这些人本来就是想和官府拼命的,但是官府对于他们实在太强大。现在,只要有反对官府的力量,自然义无反顾地参加。清廷腐败,不得人心到如此地步,后来怎么还能支持的下去?可见个体的、分散的普通百姓的发言权是多么微不足道,无论是口头的,还是实际作用上。

  新参军者虽然大多数没有明白中华军的政治纲领之类的,但是为了推翻清廷悍不畏死者却大有人在。

  攻击固始县,辛兴只带了50名三团的士兵,全部是缴获的洋枪装备的。10个齐岳部下的骑兵以及催命鬼带的两门山炮也一并在进攻的队伍之中。进攻的部队总共有近三千人。

  固始县的敌人应该不会超过300人,而且没有正规清军。

  县城刚被包围,攻击者尚未做好攻城准备,固始县城头竖起了降旗。乞降的使者很快也出城来到了辛兴的面前。

  占领固始县,兵不血刃。虽然没有达到辛兴战场上锻炼队伍的目的,但是这个结果也不坏。只是那些投降的清军当地武装倒是不好处置,辛兴可不想把这些个家伙编入自己的部队,简单甄别了一下,大部分发给路费遣散了事。反正这些钱也不用辛兴出,缴获的钱财足够用了。那些投降的大小官员可不能就这样遣散了事,辛兴让人把他们护送到泼河镇,先让李守业“招待”他们,以后看政委和军长的意思处置吧。

  第三卷 急火流星

  →第102章 - 淮滨(1)←

  炮弹越过淮河在南岸炸响,腾起阵阵烟雾,泥土和被击中的人体时而飞上半空。惨叫声声。逼近河岸的农军纷纷向后乱跑。最初冲到河边时被这些农军俘获的几个清兵被拖出来乱刀砍死。

  辛兴占领固始县城后几乎没有停顿,立即将部队向北部署。新增加的近三千新兵分为二十队,委派了二十名三团的战士临时带领。这三团本来也是以新兵为主的,现在有的兵入伍还不到一个月就成了带百多人的“军官”,指挥、控制能力相当薄弱。辛兴也实在是迫不得已。这些新建农军用在商城和固始缴获的冷兵器武装起来。壮壮声势也好,有需要大量兵员的时候,他们会派上用场的。等暂时安定休整的时候再训练吧。从新兵中挑选出120名身强力壮又机灵的编成一个连由辛兴直接掌握,辛兴身边其余的三十名原来三团的官兵都混编到了这个新的连队,充当了班排长的角色。一营一连的纪连长临时充当了这个新编直属连的连长,这个新编连和骑兵侦察班还有催命鬼的两门山炮构成了辛兴占领固始县后的骨干力量。

  处理这些纷繁的事务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占领固始后的第二天,辛兴就部署向淮河方向出击。新编骨干连队大部从固始乘坐缴获的木船沿史灌河北上,这史灌河从固始县城向东北方向在豫皖交界处注入淮河,辛兴的意思是先在淮滨的下游控制一段淮河,截断淮滨敌军粮船逃路,而且乘船行军可以让自己的主力路上休息一下,物资也便于携带。两门山炮以及骡马分别上了不同的船只,崔明贵对辛兴的这个安排也相当满意。骑兵侦察班在河两岸担任警戒任务。

  同时让纪连长带领农军向固始西北方向与淮滨县分界的白露河进发,沿白露河布防制造声势。固始县城只留了一个排的兵力驻守。已经派人传令在商城的一营主力开往固始,再从建军村调二营大部分兵力进驻商城县。侦查报告的情况,建军村、泼皮山一带并无敌情,这主要是指东面和南面的方向,北面、西面大部地区已经为中华军占领。有齐岳的骑兵不断侦查,如有敌人进犯,建军村、泼皮山,部队大可以迅速回防,即使回防的慢一些,王平、朱贵、刘奋战他们也足可以坚持到援兵返回的。巩固和扩大占领区,需要兵力,特别是经过训练的老部队。三团,其实真的还算不上老部队,但是此时也只能当作老部队使用了。

  相比新招的农军,三团也确实像是军队的样子,虽然没有进行过射击的训练,但是队列训练让三团有了军队的外在形象,突击的政治教育让他们有了点内在的东西,而最起码的一点,三团的官兵们知道服从命令听指挥,学会了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

  那些农军却不知道守纪律、听指挥,他们的头领也不知道,这指的不是辛兴委派的二十个战士,虽然他们多数不具备指挥一个连队能力,何况是这样临时拼凑的队伍,但是他们还是知道服从命令听指挥的。问题是他们下面的临时指定的或者自发形成的“班排长”甚至“连、营长”们不知道什么叫纪律,这里支的是那些信参加队伍的“能人”,有些是有武艺的。有些是能说会道的,有些则是原有的某些反清秘密团体的头目,总之,这些人都是在部分农军中有些号召力的任务,有些人在队伍中的号召力显然还超过了辛兴选派的临时队长。而纪连长本人参军也还不到半年,现在陡然间指挥两千多人,又是这样的队伍,结果向白露河的进军总体上只能用乱哄哄来形容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