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莉那天从光山出来的时候是骑着高山为我准备的那匹马的,直到被那个村庄的民兵拦住……,难道她真的有那些人传说的顺风耳?或者千里眼?
我加快了车速,有一点风驰电掣的感觉了,她原来不晕车的。沉默了一会,我看着前方的道路,慢慢说道:“飞雪,对不起!”
从后视镜里我看到她眼睛红了,从口袋里掏出了手帕擦了擦眼睛,忽然看见我转头看她。她轻轻说了句:“好大的风。”
到达光山的时候还不到中午。直接去了军械所。
第四卷 洪炉精钢
→第247章 - 热的雪(4)←
王平总是能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
军械所规模已经扩大了许多。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工厂了。这些工厂多数并不在光山县城,主要部分现在光山与新集之间。工人已经超过了千人,这些人都经过了严学文的调查处严格的审查。此时在根据地能进入军械所下属的工厂,哪怕是辅助性的工厂也是一件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军工企业按照部队管理,非战斗部队,不用上前线作战的。毕竟,人们都自己的生命还是珍惜的,尤其是那些拖家带口有供养家庭责任的人。而且军工厂的待遇相当的高。尤其是那些技术人员和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普通的工人也是实行的供给制,除此之外,在调查处核实其上报的家庭人口状况的情况下,定期给他们的家庭发放一些粮食、物品。尤其是那些技术人员,家庭生活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战争动乱的年代,许多地区的匠人,铁匠、木匠、泥瓦匠等等平日没有多少生意可做的,生活相当的艰难,进入了军械所的工厂,生活一下子安定了下来。得到了尊重,尤其那些在工作中解决了难题,做出了显著创造性贡献的人,已经有人享受到了团级的待遇。我军控制区原来由官方控制的制造作坊的人员和设备也大部分集中到了我军的军械所。
军械所原有的设备已经大部分恢复,虽然有些没有恢复,但是却增加了一些原来没有的设备。
“这么快?”我有些吃惊。
“开始的时候慢。但是这是一个加速的过程,有了一些通用机械以后,在制造设备零件的时候速度会越来越快。”王平解释,又不无得意地说道:“我这里现在可以算是有了一个小型的简单的机械制造厂了。”
不简单。
“我们原来设备有图纸,加上还留存了一些设备,再者那些能工巧匠的经验和奇思妙想真的有时候让我也觉得匪夷所思,有些东西制造的时候,我感觉没有钻床、镗床是难以加工的,可是硬是让那些工匠们用原始的工艺方法给凿出来了。哎,徐政委。你和陈军长编的那些教材对我们真是太有用了。真没想到您对冶金制造业的知识如此丰富。很多都是我们这里的全体技术人员闻所未闻的。陈军长已经让我在军械所成立一个研究所,组织一批人边学习培训边研究解决的急迫的问题,陈军长说这可是我们军政大学未来的工学院的架子呢。”
好,工学院,诞生在工厂中的工学院。理论和由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乃至工匠结合起来,肯定会有更多的惊喜。只是那些工匠的技艺也要让它升华为理论,不能师徒相传最终失传。
上午看了几家工厂,基本还是没有摆脱作坊式生产的模式。那些工厂的人员见到我来兴奋异常。
赵飞雪换上了一套王平让人准备的棉军装。让工作人员暂时把那件貂皮大衣收了起来。新近试制的这一批电台体积够庞大的,恐怕行军中需要运载工具才行。不过性能大有提高,差不多达到了总部原有的电台的水准。主要是铅质的液体酸性蓄电池造成了它的体积和重量的大大增加。没办法,现在实在无法制造出干电池,再说液体也有好处,可以用人力发电机充电,反复使用,只是每次充电的过程相当长,而且绝对是重体力劳动,需要若干的工人轮番接力工作。没办法,这是急需的工具。
第四卷 洪炉精钢
→第248章 - 热的雪(5)←
赵飞雪用一台电报机试着收发了一下,忽然脸一红,停了下来。
“怎么了?”我问。
“没,没什么,这电台性能不错的。”她眼睛不看我,摆弄着机器说道。
参加制造的人员虽然已经知道自己产品的性能,听了她的话还是感到相当高兴。她可是代表总部的权威验收人员呢。我暗想,她应该是和花小莉联系了一下。那打出的电码怎么塞进了自己的口袋?花小莉给她说了些什么?
中午在机械厂吃饭,王平笑道:“午餐简陋一些,晚上我请你们吃野味。真的是好东西呢。”
他的军官食堂伙食真的不错,比总部的伙食强多了,怪不得王平这家伙不爱在总部吃饭呢。
意外地看见崔明贵。
不等我问。王平笑道:“这家伙不是来要东西的,我倒是挺喜欢他来的,不像刘奋战,总是嚷嚷找我讨债似的。”
不要东西?来这里干什么?王平笑道:“把你的宝贝图纸给徐政委看看?”
崔明贵拿出了一叠的图纸。
什么?我一张一张翻看。这小子,还真是个机械方面的天才!一辆是四不像的“机动战斗车”简单说就是基本动力的单缸内燃发动机驱动的车辆。走行部分是履带式的,上面没有炮塔,半开放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