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在大军开拔前,也派出了不少使者潜到太行山中,联系太行山一带活跃的义军,让他们在我大军北伐时候策应。太行山一带的义军数量不少,他们大多是走投无路之下,才聚众行事的。他们可以称之为山贼,但他们并不与大宋朝廷对抗,而是专门与金人作对。
王晨派出的使者传达给各部首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只要这次北伐时候义军能倾力支持,朝廷都会将他们招安,编入禁军或者厢军中的。在作战过程中,朝廷也会给予他们钱粮、武器的资助。那些聚众作乱的山贼、义军,听到王晨派来传递这样的消息后,无不大喜。身份能漂白,朝廷还会支援钱粮武器,这差不多是天上掉馅饼了,谁还会不从呢?一时间,太行山各地群情激昂,许多人在热情高涨的同时,也都这么想,这次王师的北伐,很可能可以彻底改变河北两路及河东路的情况,以后太行山一带,可能不再有金军活动,这些原本属于大宋的故土,将会被收复。
张所派出快速突袭金国国内的那一万骑兵,在数次遭遇了金军的阻击,损失了五千人马后,撤退回到太行山一带,与太行山的义军一道行动。他们在攻入金国内时候,虽然并没给予金军以极大的杀伤,也没攻下什么城池,但他们给金人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没办法形容的。
毕竟这是第一支大宋军队出现在金国境内,差点攻到金军上京附近,这部人马的胡乱冲击,迫使完颜杲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还要抽出人马回救国内。要是完颜杲的几万人马还在黄河北岸,王晨在与金军决战时候能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谁也不知道。
在黄河北岸再次整顿了人马后,王晨也下令大军继续进行。
不过就在大军继续往北行进,准备攻打相州的时候,王晨的军中来了一个如今名声并不显赫,但在原来历史上,可是在历史上记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这个人物王晨在读书时候看宋朝的故事时候看到过此人的“事迹”,并且没将他忘记掉。
这个人的名字叫刘豫,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汉奸。
第一百二十七章 斩杀刘豫
在原来的历史上,刘豫可是一个被宋人彻齿痛恨的大汉奸。
原来的历史上,南宋时候刘豫任济南府知府,在金人南攻时候杀了宋军在济南的守将归降金国,并最终被金人扶持为傀儡皇帝,建立了所谓的“大齐”。
南宋绍兴年间,伪齐的兵力数次在金人的支持下南攻,让黄河、长江一线饱受战火的涂炭。岳飞、韩世忠的抗金斗争大部时候都是与伪齐的人马战斗,伪齐实力最强大的时候,可是占据了黄河到长江一线,包括陕西一带,地盘与南宋相比都差不了多少。
这是金人非常成功的“以汉人制宋”的策略,让成千上万的宋人在那里自相残杀,他们得以坐收渔之利,付出极小的代价就严重地打击了抗金的力量,让“伪齐”的汉人充当了抵御南宋北伐力量的屏障,避免了金国本土受到汉人的攻击。
王晨虽然对两宋的史料所读不多,但一些大事还是有些了解的,在金人的帮助下,建立傀儡政权的张邦昌和刘豫他是知道其名,但具体的历史故事,这两个人如何在金人扶植下“称帝”,最终如何败亡他是不知道。不过在这个叫刘豫的人来到他的军中,自荐想到他名下效力的时候,王晨就知道这个人物就是原来历史上的“伪齐皇帝”刘豫。
刘豫在此前是任河北提刑。金人南侵时候,刘豫弃官逃跑。在金人北撤、我大宋军队挥师北伐的时候,他又从躲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在听了刘豫哈着腰向自己说明了其自身的情况,并愿意效力于军中,率军作战将功赎罪的时候,王晨已经将事儿弄明白了大部分。
这是一个非常滑头的人。在金人南攻的时候,知道凭大宋的军力是没办法抵御金人的攻击,所以他就弃官躲了起来,避过了战祸。在金人北退,我大宋王师大规模北伐。形势急转之时,他认为暂时没有危险了,所以又跑了出来,想继续当官。
而且这个人头脑非常灵活,知道现在王晨在朝中非常有影响力,所以也不去管原来的差使。放下一切跑到军中来,想通过一番效忠,博得王晨的好感,并因此得到信任与重用。
但刘豫怎么都没想到,他这次的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功,有“未卜先知”能力的王晨。“知道”了他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做出的卖国罪行,不但不会给予他重用,而且准备严惩他。
听了刘豫的一番相说,王晨没有任何的喝彩与赞赏,而是阴沉着脸喝令帐下军士,将刘豫拿下。
已经刻意将自己畏敌怯战,弃官逃跑的事淡化。并将这些事说的堂而皇之,他弃官逃跑是为了收罗更多的抗金力量去,但刘豫怎么也没想到,王晨竟然没有任何的表示就下令军士将他擒下了。在被两名军士擒住后,刘豫一个劲地为自己辩解:“王元帅,下官是招揽抗金义军而去,想召集更多的义军,壮大抗金力量,再从腹背侧攻击金军,与官军一道南北夹击。想给予金人以重创。只不过王殿帅所领的官军胜的太快,下官还没来得及招揽更多的抗金义军而已。还请王元帅查明事由,饶了下官之罪。王元帅,下官真的不是怯敌畏战,还请你明查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