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愈知道,在淮王眼里他一定是新皇身边最邪恶的那个。如果要“清君侧”,他一定是最先被清理的。
没有刘愈这个师傅在身边,苏彦愈发不能承受身周的困局,不断催促着刘愈回去。
刘愈也在掐指计算自己回长安城的时间。
大军在进入中部地区后,第一批的攻城辎重运抵前线,有了这些辎重的帮助攻城也相对容易了许多,不再需要原始的方法去攀墙。毕竟不是每座城市都可以以少数精锐来偷袭,叛军吃过一次亏也学的聪明了,加紧了对城墙的防护。
两日内接连攻下三座叛军顽抗的城池,再到后面,叛军也学聪明了,见到朝廷军的旗帜干脆都弃城逃走,化妆在难民的队伍里也没人能认出来,他们中的大多数原本就是普通的百姓。
九月十九,刘愈算算日子也该回长安城了。剩下的平叛任务他打算交给杨烈全权负责,他要跟徐轩筑回长安城,全面应对各藩王入京的使节,以及淮王的公然叛乱。
当夜,刘愈叫徐轩筑收拾行装,这次回长安城除了带上身边的贴身侍卫,刘愈没打算带一兵一将。连同女军也要在徐菜花的率领下协同杨烈所辖的中军为战。
刘愈看到门口有个影子,掀开帐帘,见到霍病坐在门口,一手扶着长戟一手拿张干饼在啃。听到声响,霍病仰起头看了刘愈一眼,继续啃他的干饼。
“进来。”
刘愈说了一句,霍病将干饼揣进怀里,拍拍屁股进了帐门。
“准备跟我回去还是继续在这建功立业?”刘愈问道。
霍病一边嚼着没咽下去的饼一边口齿不清道:“那个正尉……”
“不会赖你。”刘愈一笑,这些日子他基本是被霍病给赖上了。
“哼,让我写什么军令状,你却不兑现。”
而在案台那边收拾行装的徐轩筑闻听霍病的话不由一笑,道:“傻小子,你真当你们将军让你立下的是军令状?”
“不是军令状是什么?”霍病气愤不已道。
“那是一封遗书。”徐轩筑解释道,“当日将军怕你回不来,又怕你那三个弟弟向他要人,就以你的口吻写了一份遗书,准备等他们长大了再看。将军可没打算不顾你三个弟弟的死活。”
如果这话是刘愈说,霍病肯定不信,但徐轩筑平日里待他还算和气,加上本身是女军元帅又没有太多架子,很得他的好感,这话他也就将信将疑。
“我又不识字,怎知是真是假?”
刘愈道:“那就跟我回长安,去读书认字学兵法,学会了就认得。”
这么一个英武不凡的少年儿郎,刘愈不想错过了栽培这块无价璞玉的机会。
第一百九十九章 归家的路(上)
“吱……吱呀……吱咕……”
伴随着车轴轱辘旋转发出的刺耳吱吱声,敞篷的马车上,刘愈仰躺在车斗上对着秋高的天空,哼着不知名的小调。
徐轩筑坐在他身旁,脸上挂着笑容,好似在丈夫陪伴下回娘家的娴静的小娇妻。偶尔也会为刘愈驱赶一下苍蝇,在晚秋时节,这些小生物的生命力是出奇的顽强。
连同侍卫都是一身便服,好像是沿途过往的商队,行在难民堆中,这一路人还是显得很突兀,高头大马让人不敢直视。
晴天朗日秋风送爽,两辆马车在百多骑的护送下沿着官道往北行去,离家迁徙在外的难民与他们一路同行。偶尔遇上饿的走不动路的难民,刘愈还会从马车上丢些干粮下去。
除了载着刘愈夫妇的马车,后面的一辆还载着半马车的货物和三个小不点,霍病不会骑马,也不习惯在马车上的颠簸,一路小跑跟随,边跑还边喊着号子,那节奏好似担夫,也好似船夫。
“加油了。”刘愈对霍病笑着,“再跑两里路,前面就是录城,今晚我们在录城的驿站过夜。”
霍病累的已经上气不接下气,闻声直接加快两步,跳上了刘愈这面的马车。
“下去,下去。”
刘愈伸出腿踹了霍病一脚,霍病扶着车斗的沿勉强坐定,气呼呼地瞪着刘愈。
接近中部的郡城录城城外,难民也逐渐多了。成群结队的难民簇拥在城外的空地上,放眼望去连成片黑压压都是人。因为录城每天上午和下午会分两次开粥场放粥。沿途的难民也将这里作为了暂时的栖息地。看着难民身边仅有的包袱,拖家带口的也让刘愈颇为不忍。
到了城墙下,刘愈跳下马车到了粥场那边。
负责放粥的是录城内太守府的一名小官吏,得知是前锋将军刘文严,那小官吏的腿明显有些支撑不住身体。刘愈也没多说话,看着锅里熬好的粥有些稀,拿起一根筷子插进去便倒下,这明显不符合朝廷救灾放粥的标准。
“将军饶命!”小官吏跪在地上一个劲求饶。救灾是朝廷的大事,但凡官员有稍微的差池就会被问责,甚至会被砍头来安抚灾民。
“你们平日里就给灾民吃这样的粥?”刘愈问。
“回将军的话,前些天还好,不过近来录城外的难民越来越多,仓里的米粮下的很快,太守已多次向城中的富户借粮。但还是不抵用。粥只能越来越稀。”
刘愈点了下头,这小官吏说的没错。
半个多月前大军出征时在录城城外驻扎了一天,那时灾民也只有零散一小批,赈灾的粮食还游刃有余,可能是朝廷军镇压叛乱令周围的百姓感觉到兵祸降临,就有更多人选择背井离乡逃难。录城周围难民多了。赈灾的粮食也就愈发紧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