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十来万两,还是不够啊!”
刘愈叹口气,若有所思地掐着手指头,一旁的韩升脸上稍显尴尬,他猜想刘愈又在打其他人的主意了。
果然,刘愈把赎银的清单合上,对韩升道:“先前不是跟礼部的人商议过太学院的扩招了吗?有什么结果?”
韩升一笑道:“还能有什么结果。要招多少人,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
刘愈嘿嘿一笑道:“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咱现在整天愁没银子来赈灾,想着怎么省钱,怎么节流。这思想本来就是错的,韩老哥,这次咱就好好开一次源。马上叫人去城中张贴榜文,就说以为太学院不但接受官家子弟入学,还接受一些贫家子弟,只要是学的好的,都可以来太学院读书。如果其他学的不怎么好的,也想进来凑个热闹的,那就适当交点学费,咱不能白养着他们不是?”
在这年头,太学院是官学之首,从来都是朝廷开支,没有学生交学费的道理。
韩升迟疑道:“交多少合适?”
“多多益善嘛,就看学生的诚意了。”刘愈脸上诡诈的一笑,继续说道,“然后我们在太学院上面再成立个大学院,把全国最好的老师都调集过来,务求是求征召最好的学生,让他们出来,不用考试,就可以到中下阶层去当个小吏,一点点提拔。”
韩升急道:“切不可,切不可,科举乃是兴国安邦之根本,若是不经考试就得仕进,那天下士子岂不是要心凉?”
“不考试只是说说,其实还是要考很多试的,从入学,再到各种选拔,再到毕业,如果他们哪次考的不好就要重来,要么就直接劝退。选拔人才才是这大学院办学的宗旨嘛。”刘愈侃侃而谈道,“其实那些普通贫家子弟也可以来考大学院,不过要先过太学院那一关,太学院的学生既可以考大学院等毕业了当官,也可以直接参加科举,等于是为天下士子多了一条当官出头的门路,天下士子又怎会心寒呢?”
韩升想了想,好像是那么回事。但再想想又觉得不是,因为他知道刘愈想借此敛财才是初衷,怎会便宜了天下的士子?
刘愈其实心眼也很坏。说是太学院扩招,无非是想个门路坑那些商贾或者是地主出身的富家子弟的钱,让他们花了大把的银子把子弟送到太学去读书。本来太学毕业就已经可以谋个差事了,现在上面又开个大学院。那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子弟不好好读书,进不了大学,光是太学院毕业就跟家里蹲大学毕业一个道理,白搭。其实真正选拔上来的,必须是要有真才实学的,其实还是为天下士子谋福。
韩升虽然觉得借办学来敛财不合适,但现在朝廷拿不出银子来赈灾,也没其他办法,只好按照刘愈说的走一步看一步。至于细节,自然还要跟礼部细细商议过才能决定,而事情的筹办也要尽快,毕竟眼看就要开春,救灾如救火,拖延不得。
当晚礼部就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太学院扩招以及大学院成立的事,刘愈也到礼部衙门那边旁听了一下,礼部的人基本也没什么意见,这是朝廷的主张,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损失也没什么收获。
刘愈正要回宫,便在礼部衙门门口见到了隋乂,隋乂是过来给刘愈送昨日乱党审讯记录的。刘愈接过来看了看,也没什么进展,再看隋乂却在獐头鼠目往礼部衙门里打量。
“怎么了?”刘愈问道。
隋乂一脸堆笑道:“听说太学院要招人,刘兄台,你说……我能去当个学生不?我就是想混个太学院毕业的名声。”
刘愈无奈一笑,隋乂虽然现在也算是身居高位,长安市市长。但他有个心病,就是他学问不高,也最怕别人提及,现在有太学院扩招这么好的事,他就想去混个文凭,哪怕文凭是买来的他也乐意。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天色将变
正月十九下午,为了准备第二天的登基大典,刘愈会同韩升以及御林军总统领瞿竹,以及几名礼部的官员到城南的“天坛”作了一番视察,这也是刘愈第一次登上名为“圆丘”的祭坛,拔地而起十多米,一共四层圆丘体堆起,从下而上缘石梯而上。
顺朝在长安城的祭坛一共有两处,一处在晋昌坊大慈恩寺之下,那是一处“祭告”坛,凡是每年的祭祀活动,都是在祭告坛举行。但若顺朝有改天应时,新帝登基等大事时,则要在圆丘坛祭天告祖,而顺朝的宗庙则就在圆丘坛之畔六英殿,在六英殿中祭祀着苏家开国皇帝以及其上的四祖宗。
按照皇帝登基大典的流程,大典当日,皇帝要带文武百官以朝服来圆丘坛下,天子焚香告天,第一拜再升第二层,第二拜再升第三层,然后进行仪式最隆重的第三拜,祭祀的主要活动也是在圆丘的第三层举行,皇帝告天读祭文,公布改元等等,百官叩首之后迎天子回朝,皇帝也就算正式生效了。
而举行圆丘坛祭祀基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天子要在登基三年后,也就是为先皇服满三年孝期之后方可举行,因而苏彦登基都没享受到圆丘坛祭天的待遇。而这次刘愈发动军事政变之后,为尽快确立琪儿为皇家正统的事实,登基不到一个月,登基大典就已筹备完毕。
正月十九的下午天色并不太好,刘愈登上圆丘坛,往下一望,除了祭坛下面一片方型的广场,周围的林木枝繁叶茂。都是一些常青树,枝头带雪密集摆动的模样容易让刘愈产生草木皆兵的感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