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门_一语不语【完结】(935)

  ……

  身处在皇宫之中,这一天的夜晚,对刘愈来说没什么特别。唯一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韩升临近夜晚之前,给了他一份名单,说是一些人的升迁有些不太寻常。

  刘愈把韩升留在内廷做客,一起商讨一下近来朝廷的一些事。有些事,刘愈当成是公事,商讨的时候是以一个上司的身份跟韩升这个下属在商讨,但到了内廷,韩升便是刘愈的长辈,或者说是一个老朋友,说起事情来,也没那么拘谨。

  韩升给刘愈奏本行所列的一些人,都是一些新近冒起的“后起之秀”。说起来,这些人或者是长安城世家子弟,又或者是老皇帝一朝和苏彦一朝所选拔出来的年轻官员,本来这些人提拔起来,有其自己的升官路径,需要一点一点积累做官的经验。这次韩升提出来,主要因为他觉得这些人的升迁有些太快了,有些超出寻常。

  “都是吏部举荐的官员。”吃过晚饭,刘愈留韩升在书房,看过奏本上的官员后说道,“应该没太大问题。”

  刘愈这么说,是因为这些人虽然官职上有升,但品阶上升的却不高,只是从一些小衙门调到六部衙门当中,属于从地方官到京官的提升。本来,一些品性好的官员,朝廷会逐渐外放,因为离开长安城,山高皇帝远的他们更能恪尽职守,不会恣意妄为。调下面的人到长安城,是一种信任他们也是不信任的表现,明里是信任,但暗地里却不信任。

  “问题就在这里。”韩升道,“这是吏部尚书上任以来,官员多次调动。刘小兄,你看看这是前几个月的调动情况。”

  韩升又拿出一个奏本,上面列了一些官员的升迁。

  刘愈对比了一下,有些官员是,一个月前外放到长安城周边地方任上,从八品外放从七品,一个月后回到长安城六部衙门里,就已经是从六品。而有的官员,这是从七品外调,回来却成了从八品。

  来来回回,有的升,有的降,总的来说就是不寻常。不管是升或者降,都透出一股邪气,让刘愈觉得这不像是朝堂,倒好像是小孩子在玩过家家。

  第六百三十二章 外乱至内乱(下)

  官员的升迁调动,都是在吏部主持下进行的,刘愈看了下,这么频繁而杂乱的调动,一切都把矛头指向一个人,便是李遮儿的父亲李延年。如果说是吏部下面的人干的,李延年也逃脱不了干系,毕竟现在李延年是吏部的当家。

  “韩老哥,此事你可有跟吏部问询过?”刘愈沉默良久后,问道。

  韩升摇摇头,道:“这不先过来跟你通个气,看看你的意思。”

  “这样,韩老哥你先权且装作不知,待我查过,再行商讨。”

  韩升知道刘愈要动用情报机关去私下查此事,就暂时跟他这个明里的右相无关。韩升点了点头,跟刘愈又谈论了一些要务,便告离去。

  等韩升走了,刘愈再把事情琢磨一下,总觉得朝廷有些被他疏漏的地方。

  在琪儿登基之后,他把精力过于放在如何防止苏家人反扑,放在平定岭南,再放在身处在暗中的苏哲身上,而忽略了朝堂上最基本的,就是朝堂人员的稳定。这次韩升提出官员的不正常调动,让刘愈感觉到,其实外乱有往内乱发展的倾向。

  刘愈知道,苏哲一直对原本属于他的帝位虎视眈眈,有一批大臣,还是暗中在跟他联络。这些大臣,就可说是处在朝廷中的奸细,而奸细在朝廷中,自然要发展同党,又或者是打压异己,扫除她们的障碍。这一切都是在秘密进行中,直到事发。

  现在的刘愈,就是想彻底扼杀这批人的念想。

  刘愈连夜召见了瞿竹,对他说了这些不寻常调动官员的情况,顺带让他去调查,看看这些官员有无不同寻常的地方。

  瞿竹见到奏本上所提的人,又是升迁又是贬官的,令他也很不解,照理说要有乱党在朝廷中布置眼线。大可不必如此费周章,把简单的事搞的复杂。这点刘愈也想到,若他身处在敌对的位置,也不会把目标做的这么明显,又升又降,而且是来来回回,就好像生怕人不知道一般。

  “将军。您说是否有可能,是乱党……想离间这些人跟将军的关系?”瞿竹提出大胆的假设道。

  刘愈看了看奏本上所提的人物,大多数都是中下层官员,年轻的多,他们还谈不上能左右朝政。

  “先查过,不要打草惊蛇。”

  瞿竹点点头。马上回去办理此事。

  到第二天,刘愈有意召见了六部的大臣,查过六部的文案和奏本,当作是一次例行的巡查。但其实刘愈所关心的却是那些在韩升奏本中涉及官员的情况,看过他们的施政奏本,以及在文案中一些意见。

  顺朝朝廷官员,不是说坐着衙门就能吃干饭的。他们不但要会处理政务,日常行事也会被记录在案,在会议上说过什么话,有过什么意见,又或者是几时缺勤请假,这些在记录中都很清楚。

  刘愈重点查看了几人,没觉得这些官员有大的不同,反倒是刘愈从中发现了几个见地独到的年轻官员。却都不在奏本所列当中。有几个年近三十的官员,已经在六部中下层的任上做了将近十年,官职也得不到提升,等于是在混吃等死。

  六部官员对刘愈的这次巡查很重视,认为是刘愈改革六部的信号。毕竟在新皇登基之后,刘愈马上将六台衙门撤销,改为尚书台。而六部也不再接受尚书台的直接管辖,而只被监督。这一举措等于是提高了六部在朝廷中的地位,令他们显得更独立自主,近乎可以跳过尚书台做人和事。但这样的结果。显然对于加强对朝政管理的施政者来说有些不利。有些官员便想,刘愈会找机会,让六部的一些权力再次回归到尚书台手上,达到一种权力的平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