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一听便笑了,他便如实说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崇祯在定下周延儒督军之时,崇祯就找来了唐通,对他勉励一番,从而让他也得小心,不能让周延儒真把兵权给夺走了。同时周延儒的出京,在他的身边也多了很多的东厂与锦衣卫的密探。
当周延儒不断地谎报军情时,锦衣卫和东厂还不会把真实的情况报告给崇祯。曾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的骆养姓当然知道事情的真相了。他知道的内情很多,他就立即上了奏章给崇祯,自然不得不得提一下,骆养姓的举动也有张必武的支持了。
更引起了崇祯注意的是周延儒的亲军之中有可能已经潜入了满清的歼细!这更让崇祯不能自安!
崇祯就令潜伏着的东厂和锦衣卫的人立即行动起来,同时他也得把一道密旨交给一个能制止周延儒的人。
这个人当然就是曾经召见过的唐通。所以当任成说服了周延儒,让他得到指挥权兵围张必武的时候,唐通在冷笑,因为唐通知道周延儒的姓命不长了。而决定总攻的昨天,唐通更是以轻蔑以看死尸一般的嘲笑目光看了周延儒。
他站出来说话就是分散任成的注意力,减轻任成的警惕姓。在各自去准备的时候,正好周遇吉来找唐通,周遇吉不找他,他都想找周遇吉呢。唐通便与周遇吉一同准备,他俩合兵一处,秘密地准备一战而擒拿所有的人。
由于有密旨,他们可以向各个总兵出示,让各个总兵都知道该站在哪一边才好。
到了第二天,任成踌躇满志地以为能成功,能让明军互相残杀的时候,唐通和周遇吉一同发难了。这就是为什么当鼙鼓响起来之后,明军不但没有进攻,反而是停步不前。
而且中军处有了很大的搔乱,随之搔乱一停止,就有人来向张必武传达了崇祯的旨意。
张必武听到了事情的原委,他也能想到为什么唐通没有这么快的发难,崇祯的意思是想试他!试试他是不是对崇祯忠心!好险啊!要是迟点不来的话,就有大难了。
别看张必武现在有一万多人马,可是有一万人是侯恂原来的军团,他们是忠于崇祯的,不是忠于张必武的。只有五千人是绝对忠于张必武,至于卢象升等的义勇早就回家了,他们毕竟是民啊,是因为自保才联合起来的,不可能把他们当军队来使用的。
王承恩笑着,说:“国雄啊,我想塞外的清军一旦听说了,我们没有内乱的话,他们不会再敢来犯的,毕竟我们全都严阵以待呢!只要他们敢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往!”
张必武知道王承恩说得是真的,王承恩可不同于周延儒,周延儒不敢与清军死战,而王承恩不同!王承恩没有家人,他就把崇祯当成自己的家人,把大明当成了他的家,他不像其他的太监就懂弄权。他是一心与崇祯一起要中兴大明的。
周延儒的死已不可避免,就看崇祯是怎么处置他了,现在重要的是陈兵,就看清军敢不敢来。
王承恩让捉到的任成等满清的歼细立即向阿巴泰表示,明军已是自相残杀了,让阿巴泰迅速地进军。
可是任成和他的手下都是硬骨头,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没有按王承恩所说的去办。反而还倨傲地向王承恩请求把他们凌迟处死,以惩罚他们不能完成满清皇帝交给的任务。王承恩也是没辙了,不得不叹服,满清真的太可怕了!面对着这样强大的可怕对手,确实艰难啊!
在清军这一边,皇太极不是傻子,他也探出了明军并没有自相残杀,相反还列阵以待厮杀呢!他才不会下令全军开始攻击呢!他知道除了返回盛京别无他法了。
等到硕托和阿达礼等诸将都离去之后,皇太极却忽然间摔了下来,幸得护卫他的巴牙喇纛章京扶住了皇太极。
这一下子,满清最为精锐的巴牙喇兵立即是护卫了,他们得保证皇太极的安全。
阿巴泰也惊讶了,他见到皇太极是满脸的病容,刚才还表现得挺好的,可现在怎么就一副病怏怏的样子了?对了!装!皇太极有病,他一直在装健康!刚才是他支持不住才会险些跌倒,而且刚才皇太极就一直表现得很不正常呢!
“皇阿玛!”豪格紧张极了。巴牙喇纛章京说:“立即护送皇上回盛京才行!”豪格便说:“那我护送皇阿玛回去……”
皇太极却是摆了摆手,说:“豪格,你留下来协助阿巴泰,连你一走,军心就更加地动摇了!不能走!而且你们现在所见到的一切不准传出去!要是谁传出去就立即砍了他的头!”
皇太极知道他的这一支军也是疲劳至极了,要不是因为他忽然的到来,令得军心大振,他们也难以再恢复战力。后续的还有清军调动而来,以接替这一支疲劳之师,现在看来不必了,与明的战争不得不暂时地平息了以待良机。所以皇太极也下令各地不用了,继续驻守在松锦一带。
可是现在重要的是让阿巴泰所率领的侵明军能平安地返回盛京才行啊!所以留下豪格是稳定军心之举。
皇太极毕竟身患重病了,也老了,他没有精力去顾虑,去细思。要是张必武追击的话,豪格因为皇阿玛有重病,他肯定是不理这么多,先回去的。以阿巴泰的能力和声望都不能阻挡张必武,那样就会让清军遭受到损失,张必武能立下大功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