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李自成在燕京军纪涣散,烧杀**掠无恶不作,尤其是把明朝的官吏都交由刘宗敏严刑逼饷,更是失却民心,尤其是各个豪族知道之后,他们将会感到害怕,从而逼他们走上反抗李自成的道路。
当满清一来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能保住他们身家姓命和财富的满清合作,以共同挫败李自成的大顺。
李自成在燕京的所作所为早已经是传遍了每个地方,在其中又不乏添油加醋之举,为此让人大感失望。燕京是全国政治中心,万众瞩目,一有风吹草动,便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地传遍全天下的。
况且如同杜勋之类的明朝叛臣被暗杀的事传出,更加让人觉得大顺不得人心啊!背叛明朝的下场是多么地可悲啊!人心向背,满清的策略——以为明朝报仇剿灭李自成为借口从而入主中原。
上天都在帮助满清,吴三桂带领人马撤退到了山海关,他向满清借兵了。为此,多尔衮改变了行军的路线,他转向了山海关而来。
李自成也率军讨伐吴三桂,当然李自成认为就算是李岩他们的杞人忧天真忧对了,可是清军也会绕过密云等处进入长城,那时他就能消灭吴三桂,再回师与满清一决雌雄。所以他认为满清未必兴师,兴师也不会这么快,大顺就得和满清作战…
吴三桂一是因为李自成大军压境,生死攸关,二是怒发冲冠为红颜,他因为陈圆圆被刘宗敏所霸占,他便引清兵入关。名为借兵复国,可是与虎谋皮又岂会成功呢?
本来吴三桂听闻李自成率领二十大军东进,他就害怕燕京城里的大顺军有二十万,一探清楚,只有七万,他就不怕与李自成开战了!当然满清也是一样,要是李自成真的带领了二十万以上的人屯于燕京的话,满清未必敢倾巢而出。
李自成率六万大军征讨吴三桂,吴三桂与李自成在一片石激战。大顺军摆出的是一字长蛇阵,这样就方便到来的清军予以击破了。
多尔衮并没有急着帮助吴三桂,只是等到吴三桂快撑不住了,他才令清兵随后攻击,因为这样一来的话,吴三桂和李自成都实力大损,吴三桂就只能是投降他了,而清军胜李自成的把握则更大了。
果不其然,李自成大败。李自成的大将或是重伤,或是阵亡,就连他的义子李双喜为了掩护他撤退而阵亡。李自成征战天下多年,他的重要将领都没有损失过像今天这么多,这么严重的。
李自成回到燕京,他是草草地举行了登基典礼,便迅速地向长安撤退。来得快去得也快,在燕京城,李自成只是呆了四十天,这是他们进燕京时怎么也想不到的一件事。
李自成就是在撤出燕京的时候放火烧了故宫的一些宫殿,这是大失人心的。尤其是在他还没有讨伐吴三桂时,他居然把明朝历代皇帝的神主牌位全部拿出来烧了。
这是其极大的失策,怎么说南方还是明朝的势力范围,你烧了明朝历代皇帝的神主牌位,长江以南的地方还处于明朝控制下,自然不服李自成!加上明朝在百姓心中的人心基础还没有丧尽。
而且李自成烧了明朝历代皇帝的神主牌位就显得他没有容人雅量。虽然他是让人把宫中藏着的柳木棺材拿出来以收敛帝后,却没有为帝后发丧,这是最为急迫,最为有效的收取人心方法,可他都没有用。
反而是李自成退出了燕京之后,燕京的平民们筹钱,为崇祯下葬。
而当满清入据燕京之后,多尔衮却是首先为帝后发丧,而且是非常隆重的,多尔衮严令他的军队严守纪律,更不让军队住进城里,对于因为漕运已断,燕京城中饥饿,粮食不足,他是首先保障燕京的粮食,以稳定人心,只要人的肚子填饱了,那么一切都好办。
论政治手段,李自成和多尔衮的比较就是一个小孩和一个**的相比了。
多尔衮最为精明的就是大量地任用汉人,让汉人来帮助他统治汉人,来巩固满清在整个中国的统治。如明朝的过去官吏都大量地得到了重用,更是厚待明朝的宗室,尤其是坤兴公主更是十分优待,只是不喜欢坤兴公主的“坤兴”二字封号,毕竟当初崇祯取乾坤复兴的意思,满清硬是把坤兴公主的封号改成了长平公主,意思是他们满清能在中国长久平安地统治下去,至于崇祯初封的乾坤中兴就抹去了,明朝不能再兴!
厚待明朝的宗室到了满清的统治开始巩固之后,全被清朝给斩草除根了。
不止如此,当燕京的局势已稳定,多尔衮下了剃发令,遭受到了燕京城百姓的强烈抵触,多尔衮立即就取消了剃发令,当然他这是暂时的,以后还会让百姓剃发。只是这种有缓急,给百姓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是重要的。
从多尔衮入据燕京后的种种举措来看,他的政治手段比李自成要强得多了。毕竟李自成长年征战,他从政的经验都没有,而且又是骄傲了,看似他败退出燕京是历史的偶然,实质上却也是必然!最为可叹的是他失败后多疑起来,没有了以前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了。
以前鼓动周延儒以想让明军自相残杀的化名为任成的巴托被解救了出来。
巴托被带到了多尔衮的跟前,多尔衮轻轻地拍了一下巴托的肩膀,说:“辛苦你了!你对我们大清是忠心耿耿的!现在好了!我们大清开始龙腾,入主中原了!你可要继续为我大清效力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