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对于放弃长安是很痛苦的,他明白长安是大顺的国都,一放弃,政治意义非常大,等于大顺国就亡了一半!可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不放弃,就等于着被消灭吧!
而在潼关的马世耀是假投降,可是多铎是何许人也?他根本就不相信马世耀,派人去监视马世耀,马世耀的联系李自成里应外合的密信却被多铎的人给缴获了。多铎假装叫马世耀打猎却把他给斩杀了,七千人一个不留地全部杀掉了。
多尔衮和多铎等都认为张必武只要不死的话,他们在猛攻李自成的时候,张必武就会跳出来,保住李自成,以促成抗清之势。
现在多铎和阿济格两路齐进,李自成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对手,就由长安经蓝田再到商州一带往南阳到湖广撤退去了。
李自成不与高桂英一同行动,因为他在面对着强大的清军时,信心被打击得非常厉害,他害怕他到了湖广之后也无法能抵抗得了清军。
要是他死了的话,有高桂英在,还能为他报仇!而且在甘肃等地的人马都分散着,必须要有一个人收聚他们,把这些人马都带到李自成的身边,李自成还有强大的兵力,他就谁也不怕!还能与清军一决雌雄。
要是能联合南明,尤其是左良玉的话,那就更加好了!对于能抵抗满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也是最佳的策略。
张必武决定了,就算是清军占领了陕西、河南,他也要忍住,除非清军南下追击李自成,那么他就能跳出来了,在清军的背后拖住清军,不让清军消灭李自成,以阻止历史的进展,保留李自成,不让历史上李自成败亡九宫山,将对历史的进程,是一个决定姓地改变!
的确,现在除了这么做外,真的是找不到好的方法了!只是张必武还有着很大的担心,他还能再战吗?他还具有多大的实力啊?
嵩县一战,把他的家底都给败光了,还能再打吗?
可是当张必武一见到这么多信任他,还在艰难环境中受煎熬的百姓,他就知道,他必须坚持,必须成功!信心不能失去,因为有他们的支持,那么自己就有着无穷的力量源泉,信心永远不会失去!
当张必武一见到李岩,李岩显得很痛苦,尤其是不断地听闻了李自成与清军作战不利,还退出了陕西的消息后,李岩是悲痛欲绝的。
第十四章 李自成再沦陷回流寇
李岩的心情很沉重,他想要保住李自成,不让李自成会有此大败,在不断地听闻李自成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他真的想率他的人马跳出来,可是他又听说了清军在此都有人严密地监视,以其实力,贸然出来救不了李自成,反而会有被围歼的可能!到时就全完了!
张必武来到了李岩的身边,说:“义兄,我知道你担心李闯王,不过我能明说的是李闯王还有几十万人马,他能平安地退到湖广的,至于在湖广他能不能长久地呆下去,这就不懂了!我们能做的就是沉住气,继续不理会!一句话,忍不了也得忍!”
“由于我们的不行动,而且统一全国的形势越发有利于满清,多铎和阿济格的大军就会出动。到时阿济格追杀李闯王,多铎入军江南,我们就能在他们的背后捅一刀!拖住他们!中原形势一变,敌军就会陷入泥沼之中,整个抗清形势都会有变的!”
李岩知道现在的情形,他们必须潜伏,不能跳出来。虽然他心中真的难过,可是不得不再继续地等下去。
李自成在失去长安之后,失去国都,天子远走他处,就是天子蒙尘,失去国都,国家就等于亡了一半!
而且西安的失守,政治意义非常大,“明廷李花开”“十八子坐龙廷”早就流传至极,现在连你十八子的国都不能守住,而且连最为根本的,具有十分深厚政治基础,人心基础的陕西都守不住了,那么整个大顺军军心都会异常的浮动起来。
别看李自成放弃陕西、长安,保存实力,而且襄阳一带还留有李自成比较多的人马,进而与南明、左良玉共同抗清的策略是不错的,实际上也是一种豪赌!
他有逼死帝后之罪,南明难以与他联合,南明几个小朝廷之间,如隆武帝,绍武帝、鲁王等都在不断地彼此开战着,包括以后的永历帝无不如此,他们都在争着正宗之名!不得不说,为什么这些人一个个都像猪一样啊!
而隆武帝因为政不出己,可以不责备他,可是其他的明室宗亲,他们就不能想到国家大义吗?目光就不能放长吗?
不说什么了,南明各帝连同脉的血亲在血拼,何况李自成这个敌人呢?李自成就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加上南方的百姓对他可没有好感,张献忠为祸南方,令得南方各省流离失所,很多人都是痛恨流贼的。
这也是以后南方各省的百姓作为“为明朝帝后报仇雪恨”的清军向导以攻击大顺军,最终令得李自成是一败再败,最终在九宫山从历史上消失。
最新消息传来了李自成已退到了南阳境内,襄阳的大顺军上前来迎接李自成了。
英亲王阿济格因为去勒索鄂尔多斯的马匹,延缓了进军的速度,反而他先出发却比多铎还要慢进入长安,多尔衮知道后很是生气,严旨斥责阿济格,让阿济格迅速地追击李自成,不能再拖延了。
阿济格已被责备了,他当然不敢再怠慢了,他立即勒令大军追杀李自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